
此时此刻,伦敦与魔都之间,正上演一场惊心动魄的金融大对决。人民币被正式排除在外,已输红了眼的美元,直接掀翻了牌桌。
从今天、从现在开始,全球最大的工业金属交易平台——伦敦金属交易所全面暂停所有非美元计价的金属期权交易。没有听证环节,没有过渡阶段,也没有缓冲时间。今后,若你想用人民币、欧元、日元去购买铜、铝、黄金等金属,根本行不通,只能乖乖用美元与它交易。这并非普通的市场行为,而是美元在退无可退的情况下,孤注一掷的绝望反击。
为何伦金所如此急切,甚至不惜牺牲盟友货币,也要强行保住美元的市场份额?美国称霸全球货币领域半个多世纪的货币霸权,又是如何在短短三年内走向全球溃败的?这场从伦敦到魔都的货币大对决,最终结局会是风烛残年的旧王者勉强保住残破不堪的半壁江山,还是众望所归的新王者席卷天下、开启辉煌征程呢?
要弄清楚这些问题,我们首先得明白,伦敦金属交易所究竟是如何助力美元霸权收割全球资产的。
或许有小伙伴会好奇,伦敦凭什么能与香港、纽约并列为国际金融中心?要知道,香港背靠全球最大的工业强国中国,纽约背靠世界霸主美国,而英国如今已沦为难登大雅之堂的三流国家,可伦敦的地位为何还如此稳固呢?除了历史因素外,最大的原因在于伦敦金属交易所是全世界最大的工业金属交易平台。
在过去的国际金属市场中,伦金所拥有绝对的话语权。铜、铝、镍、锌、锂等全球重要金属的销售方式和价格,都得看伦敦的脸色,它支撑起了美元霸权的计价支柱。
美元霸权实际上依靠三根支柱支撑:一是结算支柱,即跨国贸易基本采用美元结算;二是储备支柱,各国央行的外汇储备主要以美元为主;三是计价支柱,但这并非简单的定价问题,而是美元霸权的提款机。

当美联储降息时,廉价资本会涌入伦金所,大幅炒高金属期货价格。这会使中国、德国、日韩等制造业强国不得不以极高的美元价格进口原材料,财富就这样被动外流。接着进入加息周期,美元在美国境内的收益提高,主力资本便从伦金所大规模撤出并回流美国,金属价格暴跌。此时,手握强势美元的美国资本再回过头来,就能以极低的成本低价收购全球矿产和实体企业。
2009 - 2011年,美联储开启降息周期,大量美元涌入国际黄金市场,推动金价从每盎司850美元涨至1920美元。在此期间,华尔街投行通过伦金所黄金期货做多,累计获利超过150亿美元。到2015年,美联储转入加息周期,国际金价从每盎司1920美元跌至1046美元,全球金矿企业估值大幅缩水。由于在金价上涨期间,许多企业采用高杠杆贷款进行生产,国际金价暴跌后,它们的现金流瞬间断裂,无力偿还银行贷款,只能低价出售矿产或股权。比如Newcrest旗下西澳大利亚州的Telfer金矿,2011年估值为48亿澳元,2015年出售股权时仅值25亿澳元,四年间缩水47.9%。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全球金矿企业并购交易总额达134亿美元,其中美国资本参与的交易占比超过40%,收购均价较四年前直接减半,这不是低价收割又是什么?
可见,在美联储降息加息导致的价格涨跌之间,美国金融资本先在期货市场做多获利,然后在现货市场低价收购实体资产,完美诠释了什么叫“双赢就是赢两次”,简直赚得盆满钵满。他们通过控制美元这一计价尺度的伸缩,轻松完成了对全球生产性国家的财富收割,而伦金所正是这一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价格操纵平台。
然而,随着中国崛起成为史上最强的工业强国,围绕中国制造所进口的各类矿产原材料,逐渐成为全球金属资产变现的主要甚至是唯一途径。换句话说,中国制造是全球各类金属的最大买家,自然拥有绝对的话语权。所以,从伦敦到上海,从东京到新加坡,从纽约到香港,越来越多的金属期货不仅开始接受人民币结算,也开始采用人民币计价。
2022年以来,在全球各大金融市场上,以人民币计价的金属期权日成交量从三万多手飙升至27万手,三年间份额激增900%。同时,中东的铜精矿、俄罗斯的镍矿、非洲的钴矿,以人民币计价的长期订单首次超过三成。在上海期货交易所刚刚公布的第三季度成交白皮书中,人民币计价铜期货的持仓量稳居全球第一,铝合约单日持仓量首次超过伦金所同品种的18%。另一方面,央行还与沙特、阿联酋、卡塔尔同步启动了金属互换额度。我们设立了一个1000亿人民币的流动性资金池,专门用于对接中东现货铜、锌的到岸价。从现在起,海湾国家在卖油收到人民币后,无需再绕一圈换成美元,可直接用人民币购买中国金属。一旦这一链条得以打通,美元在大宗商品计价权这一核心支柱上的控制力将遭到空前动摇,伦金所的美元报价将沦为影子价格。而这会导致怎样的结果呢? 美国凭借美元霸权收割世界的效率和成功率将会大幅降低。
数据不会骗人。在2015年的加息周期里,美国资本在全球范围内收购各类企业的总交易额高达2.3万亿美元,然而到了2022年的加息周期,这一数字萎缩至1.47万亿美元,同比暴跌35.6%。要知道,自美国开始利用美元霸权收割世界以来,美国资本在加息周期的对外收购金额一直呈上涨态势,且涨幅巨大,从未出现过下跌情况。1983年为1560亿美元;1987年达到3280亿美元;1994年为4150亿美元;1999年升至5830亿美元;2004年达到1.27万亿美元;2015年则高达2.3万亿美元。这些持续飙升的海外收购额,充分表明美国资本在加息周期内低价收割全球资产所获得的收益在不断增加。然而,2022年这一数字却暴跌35.6%,萎缩至1.47万亿美元,这是前所未有的首次下跌,标志着美元加息这把收割镰刀失灵了。
俗话说,断人财路犹如刨人祖坟。美元这把镰刀割不动了,抢不到钱了,它能不着急吗?因此,在上海期货交易所公布人民币计价的铜期货持仓量位居世界第一的消息还不到两周,美元就直接掀翻了牌桌。伦敦金属交易所下达指令,暂停所有非美元期权的交易。他们宁愿牺牲欧元、日元等盟友货币的市场份额,也要狙击人民币在全球金属计价领域的扩张,这简直是杀敌一百,自损一千。
他们以为这样就能抽走人民币的风险对冲工具,迫使持有人民币长订单的出口商要么回到美元体系,要么远赴上海期货交易所重新建厂。但时间成本、汇率敞口、保证金等一道道门槛会吞噬利润,估计很多贸易商只能咬咬牙再换回美元。
但美元似乎忽略了一点,伦敦金属交易所只是一个交易平台,而金属交易最终是要服务于工业生产的。中国掌控着全球七成以上的稀土氧化物、六成以上的电解铝产能、五成以上的铜消费量、八成以上的锂消费量、八成以上的镍消费量、六成以上的钴消费量。这些不仅仅是纸面上的数据,更是工业开工、通电以及进口金属矿物的生产刚需。伦敦金属交易所可以叫停人民币的期权交易,但它能消除中国对全球金属消费的需求吗?从澳大利亚到非洲再到南美,全世界每天有十几万吨金属现货船队抵达的港口是上海、宁波、广州、青岛,而不是伦敦、纽约、鹿特丹。美元可以封锁伦敦、封锁纽约,但它能封锁全世界的矿石海运线吗?
于是,在全球各大金融市场,不断上演着让美元尴尬不已、疯狂打脸的画面。迪拜商品交易所宣布明年将上市以人民币计价的铜期货,将中东现货与中国价格绑定在一起。中东最大的铜线生产厂Alfanar通知中国供应商,今年第四季度的长订单计价直接锁定上海期货交易所的期货价格,结算货币使用人民币,不再看伦敦金属交易所的脸色。香港金融管理局甚至连夜将人民币流动性的池子上调到1100亿,并暗示如果伦敦金属交易所不提供套保,香港交易所旗下的金属合约随时准备入场接盘。最离谱的是,伦敦金属交易所叫停所有非美元期权交易的公告发出仅两个小时,上海期货交易所夜盘铜主力合约就放量涨停,而伦敦电子盘却出现极其罕见的美元计价叫停情况,价差瞬间扩大到每吨423美元,创下1987年以来的最大裂口。
现在的局面变成什么样了呢?在金融领域,从事金属期货交易的交易员都称美元金属成了垃圾股,人民币金属成了暴利股,只要在两者之间进行稍微的对倒操作,利润就高得惊人。在贸易领域,各国的矿产商纷纷抱怨,以前销售多少还得看伦敦的脸色,如今听上海的就行。毕竟人民币是用于实际交易的,而美元只是在玩金融游戏。总之,大家的话语里满是对伦敦金属交易所叫停非美元交易这一愚蠢举措的嘲讽。
马克·吐温说过,历史不会简单重复,但一定会押韵。1956年,已是日薄西山的英国为了封堵美元国际化的通道,强制要求非英镑区的石油合同只能用英镑结算。但没想到苏伊士运河一战失败,让英镑仅存的信用也荡然无存。而正值鼎盛时期的美元顺势崛起,成为第二代国际结算货币。69年后,同样的一幕再次上演,美元重蹈英镑的覆辙,其结局也必然和英镑一样。所以这场从伦敦到魔都的货币大对决,答案早已写在历史之中:一边是伦敦金融城日益虚幻的美元报价在屏幕间自我循环;另一边是上海港以人民币结算的铜铝现货,正通过中国制造转化为穿行世界的电缆与芯片。定价权的本质永远流向机器轰鸣的工厂,而不是交易所虚无的电子脉冲。在横跨大洋的矿石货轮上,在全球港口的吊机轰鸣声中,在将金属锻造成现代文明的每一条生产线上,人民币正在开启新货币时代的辉煌征程。
更新时间:2025-11-1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