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批复同意自即日起2年内开展10个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浙江的杭州、宁波和温州(简称“杭甬温”)成功入选国家级试点名单。
这次试点不仅在国家层面是重大战略布局,更为长三角核心城市群的协同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杭甬温能够入选国家级试点,靠的是硬实力。作为长三角南翼的经济重镇,这三个城市经济总量大、产业基础强、创新活力足。
2024年,三地GDP总和超3万亿元,占浙江省半壁江山,是全国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
三地的区位优势明显:杭州数字经济领跑全国,宁波制造业实力雄厚,温州民营经济活跃,三者形成完美互补,具备要素跨区域流动的天然条件。
改革基因也是重要因素。温州作为改革开放先行区,曾首创“温州模式”;杭州、宁波则在数字化改革、自贸区建设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
《杭甬温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明确了七大改革方向,共23条措施。
在优化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方面,浙江将鼓励高校、科研院所通过研发合作、技术转让、技术许可、作价投资等多种方式转化科技成果。还将探索实施首席专家负责制,推动顶尖人才整合科研资源。
土地配置方式将得到优化,改革产业用地“价高者得”的单一竞价方式,探索推行“限地价竞贡献”等方式。深化产业用地“标准地+”改革,根据产业类型灵活设定租赁期限和出让年限。
人力资源流动将更加畅通,开展试点地区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计互认,试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杭州市区除外),全面推行电子居住证。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其市场化配置改革备受关注。方案要求探索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和安全治理制度,依托现有交易场所开展大数据交易。
浙江将探索推动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港航物流、油品能源、商贸等行业数据流通。支持宁波市推进“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探索工业互联网数据标准和安全标准。
在保证数据安全的前提下,浙江还将推进政府部门及国有企业数据协同共享,推动公共数据有序开放利用,向社会提供脱密、脱敏处理后的高价值公共数据资源。
推动资本赋能实体经济发展是改革的重要一环。浙江将深化区域金融改革,深化宁波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和普惠金融改革创新,提升金融服务小微企业能力。
支持温州市深化金融综合改革,探索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和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增强资本要素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浙江还将实施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凤凰行动”,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和并购重组。推进权益类基金产品服务创新,加强浙江省股权交易中心、宁波股权交易中心与全国性证券市场间的合作衔接。
这次改革将给企业和居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企业端来看,土地审批将更高效,技术成果转化更快,融资渠道更丰富。
对个人而言,人才落户、住房补贴、医疗保障等公共服务一体化水平将提升。试点地区将开展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计互认,试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杭州市区除外)。
城市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将加速,长三角“金南翼”竞争力进一步增强。未来两年,杭甬温地区将成为要素自由流动、创新活力迸发的热土。
这次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试点选择颇具匠心。10个试点中包括6个城市群都市圈,体现了通过搭建跨区域要素市场一体化平台,探索推动要素跨区域自由流动的策略。
不同要素的市场化程度差异较大,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不同,加上各地发展基础和资源禀赋也不尽相同,很难做到齐步走。
浙江作为数字经济先发地和民营经济重要发祥地,在要素市场化配置方面具有良好基础。杭甬温地区拥有丰富的科技创新资源、活跃的民营经济和较为完善的市场体系。
在两年试点期里,杭甬温将肩负起为全国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探路的重要使命。
两年前,没人能预料到浙江自贸试验区能以不到全省1/400的面积,贡献全省19.2%的外贸、17.6%的外资和8.9%的税收。
如今杭甬温再获国家级政策加持,未来两年,这里将成为要素自由流动、创新活力迸发的热土。
改革不再是文件里的词汇,而是更多工作机会、更便捷的公共服务、更低的创业门槛。
这片土地再次被赋予为全国探路的使命,每一次这样的探索,都在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更新时间:2025-09-1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