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导报讯(记者 陈磊)用AI解读古厝建筑智慧、用智能体守护节气非遗、用“魔法炼金术”解读化学原理……当科普教育插上人工智能的翅膀,会碰撞出怎样精彩的火花?昨日,“未来之翼——AI创客营”厦门站活动圆满落幕。在结营仪式上,学员们经过五天密集学习后诞生的创意科普智能体作品精彩纷呈,展现了“AI+科普”深度融合的无限可能。
本次活动由中国科学技术馆主办,百度提供战略支持,厦门科技馆协办,并得到厦门火炬管委会及思明区人民政府对本次活动的大力支持。活动面向科技馆工作者、高校师生及创新企业人员,旨在通过五天系统化的智能体开发课程,赋能学员利用AI技术表达奇思妙想,创作出能生动讲述科普故事的智能应用。课程覆盖了从构思、设计、开发到测试的全流程。
结营仪式现场成为创新思维的秀场。经过激烈角逐,32位学员携其精心打造的AI科普智能体登上路演舞台。最终,9个融合创新思维与深厚科普价值的作品脱颖而出,获得专家评审团一致认可,获评厦门站优秀作品。
选手获奖图片
这些作品题材广泛,创意十足:“爱死机”是一名火星导游,目标是像喜剧演员一样,向用户展示一个充满幽默与知识的火星生活指南;“瓦屋厝宝”深度聚焦闽南瑰宝——红砖古厝,不仅解析了“穿斗式结构”、“燕尾脊”等独特建筑工艺的精妙,更揭秘了古人如何通过设计智慧应对台风、暴雨等气候挑战,并解读了红砖雕花中蕴含的深厚海洋文化密码;节气猫“玉团子”则专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二十四节气的保护与传承,通过诗词、故事、农事指导等多维度内容,让用户更深刻地感知节气流转之美与先辈的智慧结晶。
厦门大学建筑专业学生李可欣的作品“她的四季花园”——一个关注女性全周期健康的智能科普助手也成功入选优秀名单。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李可欣在进入创客营之前是AI“零基础”。“最初报名时心里是很忐忑的,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在那么短时间学会。”她坦言,“没想到短短五天,我也能独立创作出自己的AI应用。”
除了技能的快速提升,跨领域的思想碰撞也是活动的重要收获。厦门一所小学的综合素养老师陈麟表示,参与创客营不仅学习了AI技能,更引发了自己关于“在AI浪潮下教师如何与孩子对话”的深刻思考。“与来自不同背景的学员碰撞、交流,让人意犹未尽。”他补充道。
百度AI技术生态华北区域负责人任海涛对厦门站的火热氛围印象深刻,“厦门站报名人数是全国各站活动中最多的,从大学生、产业从业者,到中小学教师,充分体现了厦门作为‘中国软件名城’全民拥抱AI的热情与活力。”他特别指出,厦门站的优秀作品显著融入了地域特色,“不少作品紧密贴合红砖古厝、鼓浪屿世遗文化等在地元素和城市海洋特色,呈现出独特的亮点和深度。”
更新时间:2025-08-1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