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市场投研资讯
(来源:财达证券订阅号)

周一市场收涨,成交额2.13万亿,比上一交易日减少约2200亿。行业多数上涨,传媒、煤炭、石油、钢铁、银行等行业涨幅居前。有色、家电、汽车等行业小幅下挫。

11月3日,市场探底回升,三大指数全线翻红。沪深两市成交额2.11万亿,较上一个交易日缩量2107亿。 截至收盘,沪指涨0.55%,深成指涨0.19%,创业板指涨0.29%。



虽然周一钢铁煤炭等传统行业涨幅居前,但结合成交量来看,传媒、计算机等具有一定科技属性的行业,量价齐升的特征更为明显。在前期AI算力经过长时间的大幅上涨之后,市场资金继续从其他相关科技行业中寻求机会。另外,新能源行业中有体量较大的资金已经介入程度较深,结合行业部分环节开始出现一些有利的变化,仍认可作为重点关注方向。

1.央行与韩国银行续签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互换规模为4000亿元人民币/70万亿韩元。经国务院批准,近日中国人民银行与韩国银行续签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互换规模为4000亿元人民币/70万亿韩元,协议有效期五年,经双方同意可以展期。双方再次续签双边本币互换协议,有助于进一步深化两国货币金融合作,促进双边贸易便利化,维护金融市场稳定。
2.郑州: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种业大市,到2027年产业链规模达55亿元。据郑州市人民政府网站消息,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近日印发《郑州市乡村富民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其中提出,到2027年,基本形成布局合理、联农带农、集群发展的乡村富民产业格局;培育一批主导产业鲜明、业态类型丰富、综合实力较强的乡村特色产业村镇;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6万元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3.国家移民管理局:扩大内地居民换发补发出入境证件“全程网办”试点城市范围。国家移民管理局网站11月3日消息,国家移民管理局推出支持扩大开放服务高质量发展10项创新举措,有6项自11月5日起实施,4项自11月20日起实施。自11月5日起,扩大往来港澳人才签注政策试点实施范围;实施大陆居民申办往来台湾探亲签注“全国通办”;在部分与港澳台通航通行口岸推广应用智能通关;支持促进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生产要素高效跨境流动;扩大24小时直接过境免办查验手续口岸范围;增加广东省5个口岸为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入境口岸,适用240小时过境免签的入境口岸总数由60个增加至65个。自11月20日起,扩大内地居民换发补发出入境证件“全程网办”试点城市范围;为持探亲签注往来港澳地区的内地居民在港澳地区续办同类型探亲签注提供便利;扩大可签发一次有效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口岸范围;实施外国人入境卡网上填报。
4.白皮书:南方电力市场市场化交易电量超7成,绿证交易量占全国63%。在第六届新型电力系统国际论坛暨第二十一届中国南方电网国际技术论坛期间,南方电网公司对外发布《南方电力市场建设白皮书》,详细披露我国首个连续运行的区域电力市场从“试点探路”到“区域全覆盖”的发展历程和十年改革实践成果。 《白皮书》提到,历经十年改革攻坚,南方电力市场在体制机制层面取得重要突破,区域电力市场进入连续结算试运行,多元主体全品类进入市场,市场服务经营主体超25万,市场化交易电量占比超7成;西电东送累计突破3万亿千瓦时,绿证交易量占全国63%,以实打实的成效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提供“南方样本”。今年以来,南方区域电力交易平台绿电绿证交易量超2500亿度,同比增长3.6倍,超前三年总和。
5.工信部部长李乐成:推进AI手机、AI电脑等消费终端换代,加快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等新一代智能终端研发与应用。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李乐成在《党建》杂志发表署名文章《加快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李乐成表示,深入实施“人工智能+制造”。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是人工智能应用的主战场。完善政策体系,研究出台“人工智能+制造”专项行动实施意见,部署重点行业、重点环节、重点领域智能化转型任务,发布实施制造业企业人工智能应用指南。加快重点行业智能化转型,制定制造业重点行业智能化转型指引,常态化开展赋能“深度行”活动,搭建线上线下供需对接平台,加快行业标杆解决方案和经验推广应用。推动制造业全流程智能化升级,推进人工智能技术深度嵌入生产制造核心环节,拓展智能辅助设计、虚拟仿真、故障预警等应用场景,全方位变革创新范式、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加速智能产品装备迭代创新,推进AI手机、AI电脑等消费终端换代,加快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等新一代智能终端研发与应用,推动大模型与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数控机床等深度融合。加快智能体设计、开发、测试和部署,探索多智能体协同生态。
6.我国成功发射遥感四十六号卫星。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六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遥感四十六号卫星主要用于防灾减灾、国土资源勘察、水利气象等领域。这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605次飞行。
7.基民短线操作增多,绩优基金C份额规模飙升。三季度,多只绩优基金凭借重仓人工智能得以实现业绩领跑。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这些基金中不少产品出现了C类份额暴涨,但A类份额增幅有限的现象。多家公募人士表示,C类份额凭借短期持有的费率优势,规模猛增,意味着市场上偏向频繁交易的短期投资者增多;此外,C类份额收取的销售服务费归代销渠道所有,这使得渠道有更强的动力去主推C类份额。
8.ETF规模10个月增长逾2万亿元。ETF正以“高歌猛进”之势成为资金入市的重要工具。具体来看,ETF年内规模暴增2万亿元,百亿级产品扩容至121只,千亿级“巨无霸”批量涌现,股票、债券、跨境等多类型ETF全面开花。与此同时,产品创新持续提速,细分赛道与多元策略布局正不断深化。2025年以来,无论是产品数量还是规模,ETF均实现爆发式增长。据Choice测算,截至10月30日,共有1345只ETF成立,规模合计达到5.74万亿元。而去年底,ETF数量为1039只,规模为3.73万亿元。这意味着,仅10个月时间,ETF数量增长超300只,规模提升逾2万亿元。


说明:表格中的ETF为跟踪该指数的同类产品中流动性和规模靠前的品种

上周科技股较大幅调整,并未对市场情绪造成持续性负面影响,周一开盘后,虽然有惯性的调整动作,但不久后市场即企稳回升,并持续至全天收盘,全天无论行业还是个股都是涨多跌少,并且不乏热点板块和题材,成交量也维持在较为合意的水平,综合来看,上周最后2日的调整,为市场资金创造了新的入场机会,行业结构上,短线具有较为明显的高低切换特征。
盘面回顾、机会挖掘及后市策略撰写者:财达证券阎立建,执业编号:S0400619110002
新闻来源:财联社
数据来源:Wind iFind
全市场ETF精选统计数据来源:Wind、财达证券整理,截止日期为2025年11月3日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微信号提供的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读者不应以本微信号推送内容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本微信号推送内容做出决策。财达证券力求所涉信息资料准确可靠,但财达证券不对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或可靠性、及时性做任何保证。
部分内容仅为投资顾问个人观点,不代表公司立场,仅供参考。文中个股均基于公开资料梳理,不作为推荐,不构成具体投资建议。股票历史走势也不能代表未来趋势。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除非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任何情况下财达证券不对因使用本微信号的内容而引致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财达证券版权所有并保留一切权力。如发现其他版权问题,请致电客服或发送邮件相关人员会及时处理。
更新时间:2025-11-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