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一个地方发展的竞争力,优质规范的执法行为是体现营商环境的一个重要方面。9月4日,江苏省市场监管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了《关于推行“执法+服务”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若干措施》及相关典型案例。
会上,省市场监管局副局长姜伟介绍,江苏作为经济大省,经营主体活跃度高、新业态发展快,对执法工作的规范性、精准性、服务性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份《若干措施》包括5个部分,共20条具体措施。 比如在“预防为主”方面,全力筑牢前端风险防线。通过推进合规经营指导、建立风险预警机制、探索特色监管指导、强化普法宣传引导等4项措施,帮助经营主体预防和化解风险,提升合规经营意识。
比如在“轻微免罚”方面,严格秉持包容审慎理念,提出“信用+”渐进式执法、推进“简案快办”拓面提质等5项措施,为经营主体松绑减负。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省市场监管部门根据3.0版规定,先后为1.5万家经营主体的轻微违法行为实施免罚轻罚,减轻、免除处罚10.4亿元,近七成受益对象为个体工商户。
三大特色亮点
《若干措施》以优化执法理念为引领,把服务贯穿执法全过程、各环节,进一步推动行政执法工作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更好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姜伟说,《若干措施》具有三个鲜明的特色亮点。
一是执法理念更具温度。打破“就案办案”的传统模式,将工作重心向前端延伸,变被动查处为主动服务,帮助经营主体提前规避违法风险,实现监管部门与经营主体的良性互动,让执法更具预见性和服务性。
二是行政裁量更趋精准。以行政裁量基准、免罚轻罚规定等为制度基础,以数字化智能辅助为技术支撑,以典型案例指导为实践参照,推动“同类问题同样处理、不同情节区分对待”,系统构建“尺度统一、宽严有度”的执法范式。
三是闭环管理强化实效。坚持“案结事未了、治理再深化”,构建“查处-指导-修复-提升”的全链条闭环机制,通过案件分析研判,真正做到“查办一案、治理一片”,推动执法工作从个案处置向系统治理升级。
“ 温度”与“力度”并举,服务型执法不是“法外开恩”
执法行为除了要有温度,也要有力度。《若干措施》中规定,在“重违严惩”方面,铁腕整治重大违法行为。通过加大重点领域执法力度、强化行刑衔接、推进执法协作等3项措施,形成全链条打击违法犯罪合力,切实保障市场秩序和群众权益。省市场监管局执法稽查局局长吴金燕讲述了这样一个案例。
无锡市惠山区市场监管局在对辖区内电梯进行检查时,发现某电梯工程有限公司销售、安装,在电梯未通过监督检验的情况下,该公司自行制作、张贴特种设备使用标志后将电梯交付使用。经深入调查,发现该公司自2022年5月以来,共安装交付了4台未经监督检验的电梯给3家使用单位,连同本案在内,当事人的违法行为,已经累计影响5家使用单位的7台电梯。
“当事人安装交付未经监督检验电梯的行为,违反了《特种设备安全法》有关电梯安装应当经特种设备检验机构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监督检验、未经监督检验不得交付使用的规定,而且在被行政处罚后未对同种违法行为进行排查整改,再次实施违法行为,违法故意明显,且涉及电梯数量较多,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带来较大安全隐患,依法应予从重处罚。今年3月,惠山区局依据《特种设备安全法》相关规定,对当事人作出没收违法所得13.5万元、罚款28万元的处罚决定。本案的从重处罚,有助于规范电梯市场秩序。”吴金燕说。
发布会上,江苏省市场监管局法规处、信用风险局、执法稽查局负责人,以及无锡市、泰州市市场监管局分管负责同志就相关工作回答记者提问。 记者获悉,下一步,省市场监管局将系统推进《若干措施》从“纸面”走向“地面”,切实把“执法+服务”打造成江苏市场监管优化营商环境的“金字招牌”,确保经营主体有实感、得实惠、真受益。
记者| 江苏广电总台荔枝新闻中心 孙茂强
编辑| 江苏广电总台荔枝新闻中心 朱彤
更新时间:2025-09-0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