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打无准备之仗!中美紧张局势升级,中国被爆出罕见大动作

2024年12月,中国突然大规模买镍,西方金融圈还没反应过来,仓库已经被扫空了大半。

有人问这是不是巧合,其实一看时间就明白——特朗普刚赢,美国刚吼,中国就出手了。

到2025年5月,中国精炼镍储备已经超7.7万吨,全世界都盯着这手牌,但谁也看不透底线。

这回中国没吭声,但每一步都走在前头。稀土能卡人,镍也能封喉。链条一动,全场发麻。

中美博弈升温,真正的动作,都在资源这一层见真章。

这回先出牌,镍矿搬进了保险箱

2024年12月,中国在镍矿市场上突然放大招。

公开数据显示,自当月起,中国开始系统性采购精炼镍,仅在随后5个月内,采购总量达到7.7万吨,预计至年底储备总量将翻一番。

西方分析界直到半年后才反应过来,这是一场“提前布局的国家级采购行动”。

时间节点刚好踩在特朗普再次当选之后一个月。这不是巧合。

2025年4月,特朗普正式启动对华关税战,启动“新301调查”,加征多类商品关税。中美摩擦再起,产业链震荡在前,资源博弈随后,双方牌局就此摊开。

镍矿是门槛资源。全球市场结构高度集中,印尼产量最大,冶炼和加工却几乎掌握在中国手中。

中国动手前,全球镍价处于历史低位,源于印尼出口激增。中国一出手,价格迅速止跌。西方分析师开始频繁提到一个词:“提前防御”

中国购入的不只是市场货,是一场战略补血。镍是不锈钢的核心合金元素,中国是世界最大的不锈钢产国,年消费占比近60%;镍又是电动车三元电池的主要正极材料,涉及锂电池中高镍路线的产业标准。

与此同时,航空发动机、装甲钢板、舰载推进系统等军工设备中也需要大量镍基合金

这一波采买并未高调宣传。直到7月,《金融时报》才援引矿业跟踪数据显示,中国的“镍矿买盘”已经压穿了整个市场流通数据。

但真正的数据并不透明,外界只能通过港口卸货与合同流向来逆向推测储备规模。

西方国家开始慌了。

2025年5月下旬,美英澳三国能源智库联合发布评估报告称:中国可能已持有超过10万吨实物镍库存,其中大部分通过长期合作矿企、印尼冶炼工厂和国有金属集团分散布局

“中国抓住了一个市场错误定价的窗口期。”这是《华尔街日报》在7月10日头版文章中的原话。

市场低估风险,中国买出天量底仓;西方高估制裁空间,最终锁死回旋余地。

更值得注意的时间点,是台海局势在2024年底同步升温。台湾当局在两岸政策上动作频频,美国国会则频繁推动“协防法案”,战略误判加剧风险。

从采购节奏看,中国这波买入镍矿的逻辑并非商业,而是极具现实感的“安全性储备”考量。

一旦摩擦升级,镍资源将成为卡喉工具。既可锁价,又能控量,还能定义市场价格规则。西方想补,也没口子补。

棋局未动,兵马先行。中国这一出手,不是被动防守,而是打破先手。

剪不断理还乱,西方手里没刀

2025年6月,美国商务部再次召开闭门会议,主题是“重构全球电池供应链”。这套计划,早在2023年就开始布局。

美欧日多国设想建立一套“无中国参与”的动力电池链条,核心环节包括镍、钴、锂、石墨等四类材料的开采、提纯、加工与集成生产。

会议结果没能写进公报。原因很直接:这条链,断不开。

全球镍资源虽由印尼主产,占比近48%,但冶炼加工环节,中国独占约75%的能力。印尼本土的三大镍冶炼厂——青山工业园、德龙工业园与华友集团冶炼厂,全部由中国企业投资或技术主导

连美国人也绕不过。福特汽车与华友钴业在印尼合建镍湿法提炼厂,合资方虽是美资,但关键设备、工艺流程、现场运营全由中方主导。

中国的优势并非资源,而是技术链、工程管理能力与制造系统整体配套。

2025年初,福特公司一度提出将密歇根电池工厂的中方技术人员比例降低,三个月后被迫恢复原有配比,否则整套正极材料无法稳定量产

电池是一套体系,不是堆积资源那么简单。以宁德时代为例,其在印尼建设的镍资源联动项目中,实现了从矿到电池包的全过程闭环,包括前驱体制备、硫酸镍溶液制备、电池级晶体控制在内的关键节点,均需自研设备支撑。

美国自建体系面临三大瓶颈:矿源分散、产线迟滞、人工短缺。不仅投资周期长,成本高出中国产线2倍以上。

欧盟提出“2030年电池自主率超50%”,但至今没有一家企业真正实现从矿到包的独立生产。

印度计划2026年前建成五座大型电池基地,最新披露数据显示,原材料仍来自青山与华友提供的合作通道。

西方打压政策可以出台,但无法落地。中国不声不响,却牢牢掌握住了全球制造的脉搏。

如果说过去的竞争是“品牌战”,现在就是“链条战”。西方只能看见上游,但搬不走中游,也接不起下游。

而链条这个东西,一旦你开始依赖,就断不动了。

逼空风波未息,青山和嘉能可的牌局

时间往回拨回去两年,2022年3月7日,伦敦金属交易所上的镍价突然炸锅。

短短两天内,价格从2万美元/吨飙到10万美元/吨,暴涨幅度达248%,LME史上首次因价格异常暂停交易

这场风暴的主角是中国青山控股与国际大鳄嘉能可。青山在期货市场做空镍价,押注供应过剩;嘉能可联合多头资金突然发力逼仓。两边互咬,直接点燃了整个镍市场。

最终青山靠现货交割完成对冲,保住仓位。

而整个市场看清了两件事:镍是门槛,价格能炒,但资源量才是真底牌。

这场战役之后,中国对“资源对冲战略”有了更清晰的定位。镍资源对外依存度高达86%,一旦价格波动,必受影响。

于是布局开始。印尼全面禁止原矿出口后,中国企业迅速完成镍铁、混合氢氧化物、硫酸镍等深加工布局。

青山年产量在2023年达110万吨镍当量,几乎等于全球总量的四分之一。

青山并未止步于贸易,还在研发端打出“科技牌”。2021年其主导开发出“高冰镍法”,显著提高了从红土镍矿中提炼高纯度镍的效率,攻克了长期依赖进口硫酸镍的难题。

而从政策层面,中国国家储备局与多家央企逐步建构“国家-民企协同采购机制”,将青山、德龙、华友等具备国际收购能力的企业纳入战略储备体系。

一头连着企业竞争力,一头连着国家安全底线。镍,不只是合金材料,是中国供应链安全系统的“稳压阀”。

眼下美国打的是税,算的是关节;中国备的是链,守的是命脉。这一仗,看似表面无声,实则刀刀见骨。

参考资料:

西方绞尽脑汁替代中国稀土能成功吗 镍矿布局再添变数.中华网.

2025-07-10

经济学人:一个排除中国的电池供应链看来无法实现.观察者网.2023-07-22

镍的史诗级逼空,一场跨国资本金融战.和讯网.2022-03-09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15

标签:财经   中美   局势   中国   罕见   紧张   动作   青山   印尼   资源   电池   布局   市场   美国   链条   全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