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壳公司变现15亿!一家三代去了美国,接盘方忙活半年营收仅37万

要说今年A股最让人看不懂的上市公司,非*ST创兴莫属。

全公司 68 号人熬了六个月,营业收入才 37.4 万元,别说跟同行比,可能还不如小区门口的奶茶店赚得多。

更离谱的是,*ST 创兴的主业是建筑装饰,可这半年里,别说大项目了,连个小订单都没接到,主营业务收入直接挂了零。

营收拉胯就算了,管理层更是乱成一锅粥。

现任董事长刘鹏因为涉嫌违法违规被抓了,至今没有下文。

可就是这么一个企业,却让创始人陈榕生成功变现了15亿,带着家人润到美国逍遥自在去了。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陈榕生的发家与套现

这一切,还得从创兴的前身 —— 厦门大洋集团说起。

1992 年,改革开放的春风正劲,陈榕生揣着家底下海,成立了厦门大洋实业,那年代敢闯的人不少,但像他这样 “胆子大又会算账” 的不多。

最早从贸易和实业起家,他眼光准、下手快,别人还在摸门路的时候,他已经把生意铺到了周边几个省。

短短七年时间,1999 年,他就把公司送进了上海证券交易所,成了当年少有的 “七年上市” 企业。

要知道,那时候 IPO 比现在难上十倍,多少企业熬了十几年都摸不到 A 股的门槛,陈榕生这波操作,让他直接成了业内公认的 “创业标杆”。

2001 年,公司改名叫 “创兴科技”,对外喊出 “业务转型,进军高科技领域” 的口号。

那时候股民哪见过这阵仗,一听 “高科技” 就觉得是潜力股,股价跟着蹭蹭涨。

可现在回头看,这次更名哪里是什么 “转型”,分明是陈榕生资本运作大戏的开场锣。

更名后的创兴科技,业务范围确实扩宽了,加上了矿业投资、房地产开发等听起来很 “高大上” 的概念。

但这些业务没一个做得扎实,更像是用来 “装点门面” 的幌子。

而陈榕生最 “厉害” 的地方,还是把 “左手倒右手” 玩成了 “提款机”,用上市公司的钱给自己铺路。

2007 年,他主导创兴科技搞了笔 “大收购”:以高出市场价 625% 的溢价,买下一家矿业公司。

股民当时还欢呼 “公司要布局矿产,要起飞了”,结果没多久就发现,那家矿业公司的实控人,压根就是陈榕生自己。

等于说,他花着股民的钱,买了自己的资产,还凭空赚了好几倍差价。

就这一套操作,2007 到 2010 三年里,陈家光是通过这类交易,就套现了 5.6 个亿。

可这还只是 “热身”,2012 年他玩得更夸张。

创兴科技再次宣布收购矿企,而这家矿企,是陈榕生几个月前刚花小钱买下的 “废品资产”,这次的溢价直接飙到 3209%。

打个比方,他花 100 万买的破烂,转手就让上市公司掏 3209 万买回去。

这么明目张胆的 “掏空”,竟然真就通过了审批,陈榕生又揣走了好几亿。

这些交易看着复杂,套路其实就一层:自己低价捡垃圾,包装成 “黄金资产”,再让上市公司天价接盘,至于资产能不能赚钱,他根本不在乎 —— 钱到手就行。

赚得盆满钵满之后,陈榕生就开始为全家铺好后路。

2012 年,他先把老父亲和儿子送到美国定居,自己也偷偷拿到了美国绿卡;

等到 2023 年,他清仓了手里最后一点股权,最后一笔套现超 1 亿。

算下来,陈家三代前后从这家公司里榨走了 15 个亿,然后头也不回地移居美国,留下个空壳公司在 A 股 “裸奔”。

陈榕生走后,*ST 创兴成了名副其实的 “空壳”—— 没像样业务、没稳定营收,只剩 “上市公司” 名头。

可即便如此,还是有人接盘,从前股东余增云到现董事王相荣,一个个都盯着这个 “壳” 眼冒绿光。

接盘者觊觎“壳资源”

老股民都知道,A 股 IPO 审核向来严格,排队少则一两年,多则三五年,中间哪怕财务有点瑕疵,都可能被打回原形。

但借壳上市不一样,只要拿下一家上市公司的控制权,把自家资产装进去,就能跳过一堆流程,堪称 “曲线上市” 的捷径。

这些接盘的资本大佬,根本不在乎公司能不能赚钱,只要有 “壳” 在,要么借壳上市割一波韭菜,要么炒作股价赚差价,总有办法把钱捞回来。

这种 “重壳轻业” 的歪风,让 A 股不少空壳公司成了资本炒作的 “玩具”,一次次转手、一次次收割,最后把公司折腾得只剩一口气。

最惨的永远是信息不对称的普通散户:之前余增云诈骗案曝光,*ST 创兴股价连续跌停,从几块钱跌到几毛钱,有人赔光了养老钱,有人攒了好几年的买房钱打了水漂。

他们当初买这只股,或许是信了陈榕生的 “转型故事”,或许是被余增云的 “酒便利光环” 骗了,又或许是被炒作热度勾了进去,到头来却成了资本游戏里最无辜的 “接盘侠”。

如今王相荣接下了这个烂摊子,还能硬撑多久?没人说得准。

但可以肯定的是,只要 “借壳捷径” 还在,只要资本炒作的土壤还在,就还会有下一个 “陈榕生”,下一个 “*ST 创兴”,下一批被收割的散户。

说到底,A 股需要的是能踏实赚钱的企业,不是被资本把玩的 “空壳”。

什么时候 “壳价值” 彻底凉了,普通股民的血汗钱才算真的有了保障。

信息来源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3

标签:财经   空壳   美国   忙活   半年   公司   上市公司   股民   资本   资产   股价   矿业   大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