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把存款逼出银行了?2025年6月央行最新数据,存款去哪儿了?

中国人坚守几十年的传统储蓄习惯终于在2025年迎来了巨大逆转,2.46万亿居民存款从银行“蒸发”,这些钱都去哪了?

一、央行最新数据出炉

央行在2025年宣布年内第二次“双降”(降准降息),大家都知道现在银行的利息越来越低了,存钱利息已经跌了破了1%。

据央行最新数据,中国居民存款较之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2.46万亿人民币,这是2025年前五个月中国居民存款流失的规模。

仅仅五个月,居民存款单月净减少1.17万亿元,这已经是连续第四个月“失血”,一场悄无声息的存款大迁徙正在上演。

在央行的“双降”政策下,各大银行下调利息利率的号角支持吹响,储户们终于开始用“脚”投票,不再任家庭储蓄躺在银行里贬值。

潮水褪去,让我们看看这五个月内2.46万亿的储蓄存款究竟流向了何方?

二、银行理财市场

理财市场无疑成为了收益诱惑下,存款迁徙的第一目的地,人们能扭转固收多年的储蓄习惯,最重要的原因无疑就是存款利息越来越低。

目前各大主流商业银行的三年期存款利率已经跌到了1.8%之下,这就是说居民把100万存进银行三年时间,仅能拿到5.4万的利息。

蛋生蛋,钱生钱的速度已经全面落后于通货膨胀已经成为当代居民的共识,毕竟近五年来中国的M2(货币供应量)增速平均达到了9.5%。

说得通俗易懂些就是,假设你年初花90块钱买了一件衣服,但是到年尾你再买相同的衣服就需要支付100块钱,这就是人民币的贬值。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仅2025年4月这一个月,银行各种理财产品的规模就暴增了2.1万亿,总规模达到了31.3万亿,创下银行理财市场历史新高。

虽然银行理财产品的总体收益率在不断下降,亏损的风险不断攀升,但银行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率能稳定地维持在2.4%到2.8%之间。

这可比把钱存在银行单纯吃利息的收益高不少,所以居民更倾向于把存款投入到年化收益率更高,同时相对稳定的银行理财市场。

三、股票市场扩张

存款大迁徙的第二站,更受风险承受能力较高的中产群体的青睐,这群人把目标锁定在了股票市场。

据中登公司(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统计,2025年的前五个月,中国新增开户股民873万人次,新增资金8200亿元。

流向证券股票市场的8200亿元占2.46万亿居民流失存款的33.3%,大量人群在2024年9月24日央行在国新办发布会上宣布金融政策后涌入股票市场。

有的人在2024年10月把钱投入股市,短短半年时间收益就超过了25%,但很显然这并不是普遍现象。

因为这同期五个月内,A股散户亏损率超过了60%,新股民密集涌入,大批游散资金盲目追涨,最终散户往往都沦为了被收割的韭菜。

所以说不管银行利息如何下调,大家在拿出储蓄放进股票市场前都要三思,自己是否具备技术分析能力和战略眼光,毕竟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四、黄金市场和消费市场

在世界局势动荡不安,货币持续贬值的大环境下,黄金市场迎来史无前例的扩张,两年价格翻番,三十年涨十倍的黄金价格无疑成为居民保值资产的重要一环。

我国央行在近2年的时间里,有20个月都在增持黄金,仅仅2025年前四个月,央行增持黄金的数量就超过了10吨。

而民间市场更是疯狂,中国黄金协会调查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国内黄金首饰的消费金额虽然下降了26.85%。

但金条以及金币这种保值的“硬通货”的消费却同比增长了29.81%,数量达到了惊人的138.018吨。

这一降一升的现象反映出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居民购买持有黄金更多是抱有投资心态的,购买黄金资产的钱自然来自于那“蒸发”的存款。

另外和黄金同等重要的就是消费市场的回暖,2025年前五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9.3万亿,同比增长5.2%。

餐饮、旅游、新能源汽车消费火爆,成都火锅店老板透露说,五一营业额同比激增了80%,顾客都说钱放银行贬值,不如及时行乐。

五、公募基金和楼市

抛开股票、黄金市场这种风险较高的领域,公募基金变成吸引“保守派”拿出存款投资的一大新领域,成为不少“风险厌恶者”的最佳选择。

虽然它也属于理财投资产品中的一大类别,但还是有必要单独拿出来说说,截止五月底,公募基金的规模达到了29.7万亿。

新增的3.6万亿当中有一半流向了货币基金和债券基金,不少退休人员将毕生的存款积蓄换为债基,能比存款多1%的收益。

接下里就是房地产和楼市了,说到一直萎靡不振的楼市行情,不少人肯定嗤之以鼻,但数据却不会骗人。

2025年的前五个月,商品房销售额达到了5.3万亿,同比增长了9.7%,五月个人住房贷款新增5672亿元,创下近两年新高,楼市也是今年储蓄存款的一个重要流向地。

但现实却泼了一盆冷水,房企的违约率仍然高达12%,房地产价格稳定的表象之下,库存压力以及烂尾的风险如影随形。

这让不少居民失去信任和信心,对投资楼市望而却步,可以预见的是,房地产对中国经济造成的损伤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去恢复。

央行终于将居民储蓄成功逼出了银行,但这场胜利无论怎么品,都充满了苦涩的味道。

当2.46万亿资金涌入市场,带来的不仅是投资与消费的短暂回暖,更是普通人财富焦虑的加剧。

虽然消费有回暖,但问题依然严峻,提振消费这个难题并非中国独有,放眼全球很多国家都为之头疼,尝试各种招数但最终结果往往都不尽如人意。

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不确定性增加时,提振消费的困难表现的尤为明显,政策的落地和效果的显现需要时间,信心的建立更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结语

理财有亏损风险,股市如虎口拔牙,黄金并非稳赚不赔,楼市暗藏雷区,对于这些,我们还是要谨慎面对。

对于普通人而言,死守存款会被通胀吞噬,盲目投资有可能血本无归,进退两难的困局该如何去破?这场存款大迁徙远未结束,下一个风口又会在哪里?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参考链接:

1、平说财经张平 2025-06-27 《不少储户“坐不住”了?存款市场迎来4大变化,有存款的人咋办?》

2、新浪财经 2025-06-24 《终于把存款逼出银行了?2025年6月央行最新数据,存款去哪儿了?》

3、新浪财经 2024-05-17 《一个月减少存款近4万亿,“存款搬家”是好事还是坏事?》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04

标签:财经   存款   央行   银行   数据   最新   居民   利息   中国   股票市场   楼市   黄金   风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