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员工携核心技术潜逃美国,国内龙头索赔9999万,后果比预想严重

天塌了,中国半导体龙头被美国偷家了!

8月13日,北京屹唐半导体科技将美国应用材料公司告上法庭,索赔金额高达9999万元。

说来也气人,两名员工,在跳槽到大洋彼岸后,竟然干起了“汉奸”的勾当。

撕毁保密协议、供核心技术、甚至把相关专利技术申请写上了他们的名字!

一旦美国真滴专利注册成功,那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技术保密

到底是什么技术值9999万?

要理解这场风波的重量,得先看懂被泄露的技术到底有多金贵。

在芯片制造车间里,晶圆就像待雕琢的玉石,而等离子体技术堪称顶级美容师。

它能用高浓度、分布均匀的等离子体,给晶圆表面“洗澡”,去除杂质、刻蚀精密电路,甚至改变表层性质。

如果没有这一步,芯片的性能会大打折扣。

晶圆表面处理技术

而屹唐股份之所以能在这个领域站稳脚跟,背后是十几年的真金白银投入。

2016年,他们斥巨资收购了美国Mattson公司,这家企业手里攥着等离子体和热处理的独门秘籍。

此后数年,屹唐的工程师们把技术拆了又装,结合本土需求反复优化,才磨出了一套完全自主的技术体系。

如今,它已是国内唯一同时掌握这两项国际领先技术的企业,产品打进了中芯国际、长江存储等顶尖工厂的生产线。

有行业专家算过一笔账,这类核心技术的研发周期至少5年,投入动辄数十亿。

而一旦失守,不仅企业的市场份额会被蚕食,整个产业链的自主可控都可能卡壳,这也是为什么会有9999万的索赔金额。

毕竟,技术壁垒的崩塌,不是钱能轻易补上的。

半导体技术

从核心骨干到技术搬运工,两个人的叛逃时间线

这场泄密的主角,是屹唐全资子公司MTI的两名工程师。

他们曾是团队里的顶梁柱,常年泡在实验室,手里握着等离子体产生方法、设备内部结构、关键工艺参数等核心数据。

按公司规定,他们入职时就签了保密协议,协议里写得明明白白,离职后3年内不得泄露任何技术秘密,更不能为竞争对手工作。

遗憾的是,白纸黑字的契约没能拦住人心的动摇。

北京屹唐半导体科技

2024年,两人几乎同时递交辞呈,转身就进了美国应用材料公司的大门。

这家全球最大的半导体设备巨头,正迫切需要在等离子体技术上突破。

诡异的是,入职刚满6个月,应用材料就向中国知识产权局提交了一份专利申请,其主要发明人赫然是这两名前员工,而专利内容和屹唐的核心技术对得上号。

小到等离子体浓度的控制参数,大到设备内部的温度梯度设计,几乎一模一样。

更让人揪心的是,有证据显示,应用材料已经开始用这项新专利向国内客户推销设备。

这意味着,屹唐花十几年筑起的技术护城河,可能被人用走捷径的方式轻松绕过。

半导体技术

从法庭到产业链,这场官司为何牵动整个行业?

屹唐的起诉,像一块石头砸进了本就紧绷的半导体行业。

从法律层面看,证据链似乎站得住脚,保密协议、专利申请时间线、技术参数对比表,每一项都指向非法获取。

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受理案件的消息传出后,不少企业松了口气,这几年,国内半导体行业的技术泄密案不算少。

2023年,某存储芯片公司前员工带着30多项核心参数跳槽,导致企业损失超10亿元。

更早前,中微公司被美国国防部误列黑名单,也是靠扎实的证据链才翻案。

报道

这些案例都在说明,知识产权的盾牌,必须自己举起来。

但应用材料的实力也不容小觑。

这家拥有2.2万项专利的巨头,是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的老大哥,市值高达1512亿美元。

有人担心,即便屹唐胜诉,对方也可能通过专利交叉授权等方式变相施压。

更要命的是,若应用材料的专利最终获批,屹唐未来用自己的技术,反而可能被控侵权,这种鸠占鹊巢的戏码,在国际技术竞争中并不罕见。

行业大佬们看得更深远,这不仅仅是两家公司的恩怨。

当前美国正加码对华技术封锁,从光刻机到先进制程设备层层设限,国内企业好不容易在等离子体等领域撕开一道口子。

若技术壁垒失守,很可能让之前的努力前功尽弃。

报道

技术保卫战,中国半导体的防泄密困局与破局

屹唐的遭遇,揭开了行业的一块伤疤,技术保密,比研发本身更难。

如今,半导体行业的人才争夺战早已白热化。

有消息称,2024年国内半导体工程师的平均年薪涨幅超过30%,而国际巨头开出的薪资往往是国内企业的2-3倍。

在高薪诱惑下,带着技术跳槽成了某些人的捷径。

更隐蔽的是专利陷阱。

一些外企会故意挖角掌握核心技术的员工,利用其记忆中的参数快速申请专利,再反告原企业侵权。

2024年,某射频芯片企业就因前员工泄露工艺参数,被国外企业索赔2亿元,最终花了3年才厘清权责。

面对这些套路,国内企业正在补短板。

屹唐在起诉的同时,已升级了技术保密系统,核心数据加密存储,接触权限按最小必要原则分配,甚至给关键设备加装了动作监控。

中芯国际等企业则与高校合作,定向培养带不走的技术团队。

毕竟,真正的竞争力,从来不是某个人手里的参数,而是整个体系的创新能力。

信源:观察者网2025年8月14日关于“国内半导体设备龙头起诉美国公司窃取机密,索赔9999万元”的报道

信源截图

结语

这场9999万的诉讼,终会有判决结果,但它留下的思考远未结束。

在技术竞争白热化的今天,如何守住实验室里的每一个数据,如何让跳槽不变成叛逃,如何让自主创新的果实不被轻易窃取?

这不仅是企业的课题,更是整个行业的必修课。

从屹唐的奋起反击,到越来越多企业建立的保密防线,我们能看到一条清晰的路径,既要敢于研发卡脖子技术,更要学会用规则保护技术。

毕竟,半导体产业的突围之路,从来都不止于实验室里的突破,更在于每一道防线的坚守。

唯有如此,那些深夜里的研发灯光,才不会白白亮着。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17

标签:财经   美国   龙头   后果   员工   国内   技术   等离子体   半导体   企业   行业   专利   公司   参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