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资料图片
中医认为,夏气通于心。夏季是养“心”的关键时期,近段时间的持续高温使人体新陈代谢加快,心脏负担也随之加重。如何顺应时节科学养“心”?近日,西安市第九医院心血管内科二病区主任王鑫从饮食、作息、运动等方面提供实用建议,帮助公众科学护心、预防健康风险。
冷热刺激等更易诱发心血管问题
“高温天气易导致人体出汗增多、血液黏稠度升高,可能引发血压波动、心肌缺血等问题。此外,情绪烦躁、睡眠不足也会加重心脏负担。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老年人及体质虚弱者需格外注意。”王鑫表示,患有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等病症的人群要定期监测血压、心率,避免突然从空调房进入高温环境,防止血管骤缩,随身携带急救药物,如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要及时就医。
夏季人体阳气外浮,心脏负担本就重,若再遇到以下情况,更易诱发心血管问题:一是突然的冷热刺激,如大汗淋漓时立即冲冷水澡;二是过量冷饮可能导致血管痉挛,影响供血;三是熬夜贪凉,打乱心脏正常作息节律;四是情绪大起大落,易引发血压波动,持续的高压像给心肌“负重训练”,最终可能导致心肌肥厚、功能衰退。此外,对于吸烟人群来说,尼古丁和一氧化碳损伤血管内皮,还可能诱发冠脉痉挛。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年至少做一次血压、血脂、血糖检测,评估心血管风险。
养“心”的这些细节要记牢
掌握舌尖上的“护心术”,就是注意饮食清淡、控盐控油。每日食盐≤6克(约一啤酒瓶盖量),警惕“隐形盐”,如酱油、咸菜。选择鱼类、豆制品等优质蛋白,每周吃2至3次深海鱼。每天食用500克蔬菜加300克水果,深色蔬菜占一半,多吃冬瓜、黄瓜、苦瓜等清热利湿的蔬菜,适量补充莲子、百合、红豆等养心食材。选用橄榄油、山茶油,每日不超过25克。
科学运动,重启心脏活力。运动最佳时机是餐后1至2小时,避免空腹或饱餐后立即运动,避开高温。黄金组合是有氧运动(散步、太极拳)+抗阻训练(弹力带操)。安全的运动强度为运动中能正常说话,心率≤(170-年龄)次/分。出现胸痛、头晕、过度气促时应立即停止。心血管患者应遵照医生制定的个性化运动处方,循序渐进提高运动耐量。卧床患者可以在指导下进行“踝泵运动”,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作息规律,双心护理。夏季易生“心火”,可通过冥想、听音乐、阅读等方式保持情绪平稳,避免长时间处于焦虑、愤怒状态。重视午休,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睡眠。中午11时至13时为心经当令时段,建议午休15-30分钟,缓解疲劳。王鑫强调:“关注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同时,还要重视心理问题,进行综合治疗与干预,追求身心和谐统一。夏季养“心”贵在静心,保持平和心态比任何补品都重要。若出现身体不适,应及时就医。”
来源:西安晚报 责编 闫含
更新时间:2025-08-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