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常说: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小升初之后。
诸多的学子,走进了初中的校门。
从初一学年开始,同学们会迎来漫长的“适应期”。
能否快速度过“适应期”?
将直接决定了,同学们能否为自己争取一个好的开始。
可现实学习生活中呢?
许多孩子状况百出,让家长和孩子自己都头疼不已。
初一的新生,要如何度过“适应期”呢?
一、适应阶段,难题不少!
刚上初一的时候。
同学们像是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第一,学习科目增多。
小学的时候。
学习科目较少,到了初中就变成了七八门。
许多同学,会忙得晕头转向。
作业写到很晚,导致同学们没时间复习和预习。
第二,生活要求独立。
要想提升成绩?
初中生需要学会独立,这样才能把控好学习的节奏。
尤其是住宿的孩子,大家需要更加独立,比如洗衣服、整理学习资料,等等。
可许多同学,之前没做过。
在这样的现实面前,很容易手忙脚乱。
第三,人际关系挑战。
面对全新的面孔。
大家需要小心谨慎地,跟新同学、新老师相处。
如果孩子性格内向,将很难融入到新的环境之中,逐渐变成“小透明”。
就像心理学家阿德勒说的:
“人类的一切烦恼,皆源于人际关系。”
初一孩子在人际关系上的不适应,也成了“适应期”的一大难题。
二、新生“不适”的3个主观因素。
升入初中后。
孩子不仅要面临客观的考验,同时也会有主观的因素,影响自身的适应能力。
第一,对学习的认知。
和小学比较。
初中的知识点,难度跨度大。
小学知识相对简单,老师讲得细,孩子只要跟着学就行。
可初中知识,变得更抽象。
需要学生,有更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沿用小学的学习方法?自然就跟不上了。
第二,缺乏生活能力。
生活条件好了。
很多孩子,都是家里的“小宝贝”。
在家里,家长包办一切,导致许多孩子缺乏生活自理能力。
到了初中要住宿的话!
生活上的小事都做不好,肯定会影响心情和学习。
第三,青春期的困惑。
孩子进入青春期之后。
他们渴望和新同学交朋友,又害怕被拒绝。
而且不同孩子性格差异大,有的活泼开朗,有的内向腼腆,相处起来也需要时间磨合。
就像有位教育专家讲的:
“青春期的孩子就像含苞待放的花朵,既需要阳光雨露,又害怕狂风暴雨。”
三、作为家长,如何助力孩子?
走进初中的校园。
孩子们,都会面对很多的考验。
作为家长,要怎样帮助孩子,助力其快速通过适应期呢?
第一,引导孩子调整学习方法。
当学习难度提升了。
知识点的数量,也随之增加了。
家长若想帮助孩子,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
比如,放学后孩子怎么学?
让孩子先复习当天学的知识,再做老师布置的作业,然后预习明天要学的内容。
除此之外,还可以带孩子,看清学科的本质。
让孩子形成系统的观念,甚至教孩子做一些思维导图,把知识点串联起来。
第二,慢慢放手,让孩子学会自理。
想让孩子独立?
家长可以从一些小事做起,比如说,让孩子自己整理书包、洗自己的小件衣服。
孩子如果做不好?
家长别批评,而是要多鼓励,慢慢孩子就能掌握了。
如果孩子选择了住宿!
家长可以定期去学校看看,给孩子带点生活用品,让孩子感受到家的温暖。
第三,鼓励孩子,主动与同学交流。
青春期的孩子。
他们希望获得认可,希望结识朋友。
人际交往,也影响着孩子们的适应能力。
针对这一点,家长可以教孩子一些交往的小技巧,比如主动和同学打招呼、分享自己的小零食,与同学合作学习。
另外,家长和老师也要多沟通。
家长及时把孩子在家的情况告诉老师,老师也能在学校多关注孩子。老师和家长就像孩子的“左右护法”,一起为孩子保驾护航。
写在最后
虽然说!
初一的“适应期”,是一种挑战。
但只要家长和孩子一起努力,一步一个脚印,孩子肯定能顺利度过。
等孩子适应了初中生活!
那么孩子们,就会迎来快速成长的阶段,就会努力赢得中考。
为孩子收藏吧!
更新时间:2025-09-1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