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陈云建议陈锡联辞职,陈锡联猛拍桌:让我干啥,我绝无二话!

在1980年的一场重要会议上,陈云同志当众提出令人大吃一惊的建议:提议陈锡联同志辞职!

要知道陈将军当年在战场上为革命拼得头破血流,屡立功勋。这样的老革命家,为何要让他离开呢?陈将军是否会答应这个要求?

艰难的革命路

陈锡联出生在湖北黄安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中。在他三岁时,父亲不堪忍受地主的剥削,病饿而亡。一家人的重担便落在了母亲一人肩上。

等陈锡联再长大点便开始跟随母亲到处做苦工,赚取微薄的薪资补贴家用。

但在上层阶级的恶意克扣下,他们即使没日没夜地劳作,依旧难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久而久之,家中的负债开始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看清旧社会的真相后,性情刚烈的陈锡联对上层阶级的不满越来越强烈,反正横竖是死,还不如拿起武器反抗一把。

恰巧当时李先念正带着游击队在他的家乡活动,专门负责打地主、斗土豪。在他们的影响下,陈锡联逐渐萌生了参军的想法。

不久后,他便瞒着母亲,偷偷跑到了游击队驻地。当时副队长詹才芳亲自接见了他。

得知他只有十二岁后,詹才芳摸了摸他的头道:“打仗是要死人的,你不怕吗?”

他当即大声回答道:“不怕!”

就这样,年幼的陈锡联正式成为了一名游击战士,每天风里来雨里去为组织奔波,积累了大量革命经验。

两年后,游击队转战到七里坪,陈锡联也随部加入红军,正式开启了他的战斗生涯。

初上战场的他有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猛劲儿,每次冲锋号角一响,他总是不要命地向前冲,次次在部队陷入绝境时力挽狂澜。

艰险的战斗时代

1931年,在徐向前总指挥的领导下,部队向双桥镇发起了攻击。守城敌军正是被国民党称作“胜威将军”的岳维峻。

战斗一打响,战士们便如奔腾的潮水般涌向城门。结果,敌军直接搬出了数十门大炮向我军展开了猛烈的炮轰。

一时之间,火光四起,我军阵地瞬间陷入了一片火海中。举旗手连人带旗直接滚下山坡。

眼见士气越来越弱,陈锡联一马当先抓过红旗,继续喊着口号冲上前去。原本后退的战士们数瞬间被他激起斗志,跟着他冲进敌营,与敌人厮杀起来。

经过一个小时的浴血奋战后,双桥镇终于被我军攻下,岳维峻也被我军活捉。

战斗结束后,营长高汉楚专门表扬了陈锡联的勇敢表现:“别看他年纪小,个子不高,但打起仗来不怕死,却总往前冲,简直就是一门小钢炮!”

就这样,陈锡联逐渐出了名,并受到了上级重用。

1933年,老蒋命四川军队将领刘湘纠集20万兵力,对我军川陕苏区进行了大规模进攻。

徐向前指挥部队收缩阵地、待机反攻。时任红30军第88师263团团政委的陈锡联奉命坚守火峰山,策应大部队作战。

在他出色的指挥下,勇猛的战士们打退了敌人数十次进攻。等将敌人的锐气消磨得差不多了,陈锡联抓住机会立即向敌人进行了反攻。

结果,当他亲自来到阵地前沿观战时,竟然看到刚刚冲上去的战士又一个个退了回来。

有的战士嘴中还大喊着:“不得了了,‘神兵’来啦!”

陈锡联立即明白了他们的意思。所谓“神兵”就是敌人为了消耗对手的士气惯用的伎俩。

即在战斗中,雇佣一些人光着膀子拿着武器,脸上再涂上油彩装成妖魔鬼怪,嘴上再大喊着:“刀枪不入。”

他们靠着这种表面功夫吓住对手,然后向其进攻。

当时红军刚经历扩编没多久,队伍中很多是新兵,被这种场景震慑住情有可原。

陈锡联得知后当即抢过一把机枪,带头向山下冲去。

他一边向敌人疯狂扫射,一边大喊道:“什么‘刀枪不入’,我倒要看看是你们的脑袋硬,还是我的子弹硬!”

眼看首长已经带头冲锋,战士们瞬间有了主心骨,纷纷跟在他身后冲了过去。

在一番厮杀后,我军将敌人打得抱头鼠窜,落荒而逃。

在此后的战斗中,陈锡联愈战愈猛,在艰辛的长征路上立下了赫赫战功。

抗战开始后,他被任命为129师358旅769团团长,并受刘伯承直接领导。

在忻口战役打得正酣时,日军开始不断派飞机增援,抗日队伍一时陷入险境之中。

正在驻守滹沱河的陈锡联临危受命,被派去偷袭敌人的阳明堡机场,策应主力部队作战。

收到命令后,他便立即出发了。当天夜里,他便趁敌人休息时,带着部队向敌营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一声声爆炸声响起后,敌军瞬间被惊醒,开始手忙脚乱地向我军发起反击。

起初敌人还处于被动之中,但因为装备优势,他们很快就掌控了局面。在敌人猛烈的扫射下,我军火力逐渐被压制下来。

眼看部队即将陷入敌人的包围中,陈锡联再次举起冲锋枪,在队伍的最前面抵挡日军的迅猛攻势。

他一边向敌人还击,一边大喊道:“快,往飞机肚子里扔手榴弹!”

在他的指挥下,战士们顶着敌人凶猛的炮火,开始不要命地往机舱里扔手榴弹。

顷刻之间,猛烈的火舌犹如窜天之势一般将黑夜照得宛如白昼。

敌人加紧火力向陈锡联的方向过来,但他始终似泰山般巍峨不动,咬着牙抵挡着敌军的攻势。

最终在他的掩护下,战士们成功将敌人的所有飞机点燃、销毁。

这场战斗打得十分漂亮,这是129师出兵第一战,有力配合了大部队在忻口战场的战斗。

陈锡联也因此受到了八路军总部的通报表扬。

此后,他名声大震,并开始被首长们视为“将才”。

解放战争开始后,不满31岁的陈锡联被任命为晋冀鲁豫野战军三纵司令员。

他陆续参加了上党、邯郸、进军大别山等诸多重要战役,为解放中原作出了巨大贡献。

中央的重用

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央便开始重点栽培他。

毛主席亲自点名让他担任军委炮兵司令员,他当时还幽默地表示道:“红四方面军有个陈锡联,外号叫‘小钢炮’,搞炮兵当然是内行!”

虽然得到中央的重用,他心里是非常激动的,但一开始接到这个任命时,他心中还是有些忐忑的,毕竟他没有任何战斗经验。

刘伯承勉励他说:“还是那句老话,为了革命需要,不会可以学!”

就这样,陈锡联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走上了新的岗位。

好巧不巧,他刚上任没多久,朝鲜战争便爆发了。为了支援前线,陈锡联开始逼迫自己没日没夜地学习炮兵技术,训练部队作战。

在他昼夜不休的努力下,一支大规模且具有强大战斗力的炮兵部队便组建完成了,并在抗美援朝中发挥出了巨大威力。

也正是这次突发事件,让中央看到了陈锡联的能力。此后他便步步高升,先后担任了北京军区司令、中央军委常务委员以及国务院副总理等职务。

在任职期间,他始终兢兢业业,没有一丝懈怠。他也凭借着自己的能力,成为了人民心中的好公仆。

这样优秀的革命先辈,中央一向是倍加重用的。然而,到了1980年,陈云同志却在一次会议上作出讲话:提议让陈锡联同志辞职。

原来,当时为了部队更好的发展,中央开始实行“裁军”计划,主张老干部退下来,将职位让给年轻人。

但当时很多老干部们都有些情绪,毕竟他们在部队待了一辈子,突然让他们离开未免会不适应。

于是为了应对这种情况,中央便想以身作则,先让几位高级领导退下来,为大家做个表率。

但陈云这个提议还是让众人吃惊不已,毕竟陈锡联是老资格了,从革命那天起便开始为党出生入死,现在突然让他退下来,多少有点不合适。

岂料,陈锡联听了这话猛然拍桌:“我答应辞职,只要对党、对人民有利,党让干啥我干啥,绝无二话!”

他这句话一出,全场瞬间响起一片掌声。在他的感染下,很多老党员也纷纷退出了部队,将位置留给了年轻人。

后来,退出军界的陈锡联依旧关心着部队的发展,在背后默默为国家出谋划策着。

这样大公无私的革命先辈,值得我们永远尊敬!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13

标签:历史   建议   陈云   敌人   部队   我军   中央   炮兵   敌军   瞬间   猛烈   作战   游击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