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将5G列为“新基建”核心领域重点推进,目前已构建起全球领先优势:基站总数达443.9万个,应用覆盖86个国民经济大类,落地案例超13.8万个。而随着5G规模商用迈向纵深,以5G-A为代表的技术演进探索正成为产业发展新焦点。
通信运营商作为5G建设与发展的主力军,在推动产业升级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流媒体网梳理了2025年上半年中国电信、联通、移动三大运营商及中国广电在5G网络、应用、终端方面的最新进展,供业界参考。
本文将先聚焦三大电信运营商,重点呈现其5G建设现状与发展动向。
网络演进:从5G规模覆盖到5G-A技术深融
中国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开展5G网络建设,目前5G网络已全面覆盖政务中心、文旅景区、交通干线等重点热点场所,并不断向农村边远地区延伸拓展,持续扩大网络覆盖广度和深度。
而为了进一步提升网络性能,中国加速推进5G-A技术的研发和部署进程。作为5G技术的演进增强版,5G-A将在宽带容量、低时延通信和多设备连接等核心性能上实现质的突破。
目前三大运营商都在紧锣密鼓布局5G-A业务。据悉目前中国移动RedCap覆盖全国所有城市,5G-A实现49个重点城市核心城区连续覆盖。
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共建共享5G-A基站约7万站。另外中国电信RedCap覆盖超200城;中国联通150个城市、39个重点城市升级RedCap,主城区全面启动5G-A,其他300余个城市重点场景启动5G-A业务。
另外,进入移动AI时代,5G-A与AI的深度融合正迎来新机遇:一方面,AI技术能够为5G-A网络提供智能规划与动态优化能力,通过算法精准预测网络流量、智能调配资源,提升网络运行效率;另一方面,5G-A凭借超高带宽、超低时延特性,为AI模型的训练与推理提供海量数据传输与实时交互支持,加速对网络性能要求严苛的AI应用落地,二者协同创新正重塑数字经济发展格局。
在此形势下,三大运营商也在积极拥抱AI时代,发挥自身“云、网、智、算”能力,通过5G-A与AI的融合寻求新突破。
例如,2025年6月,中国电信联合华为发布5G-A“智聚大上行”创新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利用AI模型实时预测信道质量,并通过AI实现时、频、制、空、功五维协同调度,多频段智能选择,根据业务需求制式解耦,上行自由调度,提升5G网络的上行能力。
再如,中国移动发布“5G-A×AI融智创新”行动计划,2025年聚焦构建以“4A”为核心的新型网络能力体系,即AI赋能、场景无界、网络进阶、加速演进,同时宣布启动运营5G-A×AI创新中心,推动中国移动通信网络向基于AI驱动的全新端到端网络(5G-A、Agentic核心网、AI Net)演进。
GSMA首席执行官洪曜庄曾表示,移动通信的下一发展阶段将由5G-A、5G独立组网以及AI共同定义。这些技术的深度融合正重塑电信及垂直行业的网络智能化水平、运营效率与服务创新。
另一方面,除优化网络性能外,5G-A凭借超密集组网与智能波束赋形技术,已实现覆盖边界向低空场景的延伸。
而围绕低空经济的网络基建投资与通信能力升级,已成为三大运营商在5G-A时代的战略新焦点。目前中国移动已发布首个5G-A通感一体技术体系,并在18个省部署试点网络,可实现300米以下低空连续感知;中国联通与中国电信已在10个城市开展试验低空通信网络。
中国移动低空经济能力底座
而无论是5G-A技术的规模部署与AI智能系统的深度协同,亦或是低空经济场景的通信覆盖拓展,这些实践均在不同维度印证:5G网络建设已进入下半场,技术演进与场景拓展正呈现更为复杂的融合态势。运营商需在技术迭代与生态共建中加速转型,构建“连接+算力+能力”的新型数字基础设施,才能更好把握5G下半场的发展机遇。
应用突破:从个人服务到千行百业数字化渗透
在个人用户方面,目前三大运营商已统一将5G套餐客户数统计口径调整为5G网络客户数,即当月使用过5G网络的移动客户数量。这一统计维度的转变,更能反映用户对5G网络的实际使用情况,客观评估5G网络覆盖成效与用户活跃度。
最新数据显示,截止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移动5G网络用户数为5.78亿,中国电信5G网络用户数达到2.66亿,中国联通为2.04亿。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移动的5G用户规模已超过中国电信与联通的总和,进一步巩固了其在通信市场的优势地位。
另外随着5G网络持续深入发展,运营商开始发力5G-A套餐。
5月17日,中国电信5G-A套餐面向全国正式商用。在流量提升、全家共享的基础上,增加了网络、终端、应用、靓号和服务五大权益。目前共推出3档5G-A套餐,价格从199元到399元不等。
中国移动部分地区也已推出5G-A套餐。如2025年5月,重庆移动发布的5G-A套餐起步价199元,用户可享语音、流量、移动高清、千兆宽带等基础服务,还能体验超高清视频、家庭云盘、AI速记、智能翻译等场景应用。
中国联通也即将推出多档5G-A云智套餐产品和叠加包,涵盖三重权益:网络权益支持最高下行3Gbps、上行300Mbp的速率提升;通信权益包含全家共享流量及千兆宽带;应用权益则整合云智手机、云盘等产品。
相比于传统5G网络,5G-A在连接速率、时延、可靠性等关键性能指标上都有显著提升,理论上网速可实现10倍提升。这种分级服务模式既保证了现有用户的平稳过渡,又为追求极致网速体验的用户提供了增值选择。因此,业内普遍认为5G-A套餐的推广是运营商从“流量经营”向“体验经营”转型的关键标志,展现了运营商在5G-A时代更加精细化的运营策略。
当然从资费层面来看,5G-A套餐的价格确实不算低廉,而运营商也在通过更丰富的权益组合提升服务价值。
另外除了个人应用外,5G的更多价值在于赋能千行百业,推动数字化转型。据悉目前5G应用融入97个国民经济大类中的86个,应用案例累计达13.8万个,已建设超过1.85万个工业5G项目,在10大行业形成了20大典型场景。
而随着5G-A技术带来的新的能力,如精准定位、通感一体、无源物联和天地一体等,也将进一步推动5G应用规模增长及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2025年在三大运营商的推动下,5G-A在水域监控、车路智联、低空配送、精准操控、人机协同等不同应用场景的一系列应用实践接连发布。
5G-A为人机协同应用的落地带来更多可能
目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已经发布“5G-A+千行百业”行动计划,政策的支持下,也有望进一步推动5G-A创新应用发展。
当然目前5G-A行业应用仍处发展初期,需从技术与合作两端协同推进:一方面,加快网络切片、边缘计算、通信感知一体化技术落地,针对行业需求定制网络服务,释放技术价值;另一方面,创新轻量化合作模式,降低行业参与门槛,推动5G-A在更多领域规模化应用,赋能产业数字化升级。
而在此背景下,运营商需在技术研发迭代、服务精准适配、产业生态共建等维度持续发力,既要攻克技术落地难题,又要构建开放共赢的合作体系。
终端创新:从通信设备到泛在智能生态构建
5G手机方面。中国通信院发布的报告显示,2025年1-4月,国内5G手机出货量8093.2万部,同比增长5.6%,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85.5%。2025年1-4月,5G手机上市新机型82款,同比增长5.1%,占同期手机上市新机型数量的50.3%。
而在5G终端市场,运营商也在通过云手机业务开辟差异化赛道。在2025年2月,中国联通推出搭载AI和5G-A技术的云手机,具备一机多开、云端存储扩容、集中管理等优势;2025年5月,中国电信上线天翼AI云手机业务,将云计算与人工智能技术融合,实现手游畅享、AI智能体、多屏协同等功能。
这一布局折射出运营商的战略转型逻辑:为突破竞争困局,运营商正将业务边界从通信服务向终端生态与行业应用延伸——通过云手机这类轻终端、重云端的产品形态,既规避了与硬件厂商的直接竞争,又能以算力服务为纽带,切入企业办公、云游戏、物联网等高价值场景,推动收入结构从“通信资费”向“服务订阅”转型。
另外,随着5G产业支撑能力不断提升,以智慧城市、工业互联网、智能网联汽车等应用为代表的泛终端市场逐步崛起,出现智能抄表终端、工业网关、车联网设备、个人可穿戴设备、家庭安防设备等多元化形态,呈现出多形态共生、多品类爆发的显著特征。
据中国电信透露,目前其运营各类终端产品近万款。2025年目标新增5G手机及可穿戴终端设备1.3亿部,智能家庭终端设备超8000万台,产业数字化终端超6500万台。
这种多元化发展态势,既体现5G技术对传统行业的渗透深度,也推动终端形态从“单一功能设备”向“泛在智能节点”演进。尤其是随着5G-A与通感一体化技术落地,未来泛终端市场将有望进一步融合通信、计算、感知能力,在智慧物流、农业监测、医疗急救等领域催生更多创新形态。
另外,结合当前5G发展新形势和技术的迭代更新需求,三大运营商在不断升级终端方案。
如,中国电信明确2025年终端技术发展策略,基于网络、云及云网融合、人工智能、量子/安全四大方向,聚焦AI、5G和卫星,提出七项技术攻关需求并开启全品类终端共创行动。
再如,中国移动2025年深化泛全联盟运营,并且各地移动运营商落地动作频现。2025年1月,山东移动推出“泛全联盟4.0升级计划”,围绕上游合作、运营销售、客户服务三个方面,建立市场化生态开放的运作机制和分层分级合作机制,升级“1+6”移动优选会员服务体系;6月,河南移动启动泛全联盟3.0焕新,聚焦终端生态共建、万店赋能强商、爱家权益惠享三大行动加速终端生态升级。
结语:
当前,中国5G发展已进入“应用深化、技术升级”的下半场,5G-A作为确定性演进方向,正成为行业探索焦点。三大电信运营商积极拥抱5G-A技术,加速赋能网络性能迭代、应用场景拓展及终端形态创新,推动5G从规模部署向价值挖掘转型。
值得关注的是,5G-A发展仍面临多重挑战:新业务生态成熟度有待提升,商业模式创新需持续探索,跨技术融合应用需加速推进,对运营商的技术整合与生态协同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此外,除了三大运营商之外,中国广电5G发展也备受业内人士关注。流媒体网近期将对2025年上半年广电5G的建设和布局进行盘点,欢迎关注。
更新时间:2025-07-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