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不是只有热晕!头晕怕冷也可能是中暑!

烈日当空,王女士在户外忙碌两小时后突然头晕目眩、大汗淋漓,同事急忙递来藿香正气水,她却摆手拒绝:“我这是阳暑,喝这个反而危险!”这一场景并非虚构,而是中医理论中“中暑分阴阳”的真实写照。夏季高温下,中暑并非单一病症,若盲目用药或处理不当,可能让病情雪上加霜。

中医将中暑分为“阳暑”与“阴暑”,二者成因、症状、治疗方式截然不同,堪称“冰火两重天”。

阳暑:烈日下的“热毒危机”

阴暑:空调房的“寒湿陷阱”

误区警示:若将阴暑误认为阳暑,盲目服用十滴水、仁丹等清热药物,可能加重寒湿;反之,阳暑患者误用藿香正气水(温性药),会引发高热昏迷!

三、中医急救指南:分清阴阳,对症处理

阳暑急救:清热降温,补液生津

  1. 迅速降温:移至阴凉处,用湿毛巾擦拭腋下、颈部,冰袋冷敷额头(避免直接接触皮肤)。
  2. 补液原则:少量多次饮用淡盐水或电解质水,每小时200-300ml,避免大量灌水引发呕吐。
  3. 药物选择:十滴水(清热开窍)、人丹(含薄荷脑,缓解头晕),严重者需立即送医。

阴暑急救:散寒化湿,发汗解表

  1. 发汗驱寒:饮用热姜汤或紫苏水,用艾叶泡脚至微微出汗。
  2. 化湿和中:藿香正气水(散寒祛湿)、午时茶(消食化滞),避免冰敷或喝冷饮。
  3. 饮食禁忌:治疗期间忌食冰淇淋、西瓜等寒凉食物,以及辣椒、生姜等辛辣之物。

四、预防胜于治疗:阴阳暑的“避坑指南”

防阳暑

防阴暑

中暑分阴阳,不仅是中医理论的精妙,更是现代人健康生活的指南。烈日下奔波的你,是否曾因分不清阴阳暑而误用药物?空调房里的老人,是否因贪凉而饱受腹泻之苦?掌握中医辨证思维,才能在这个夏天“暑”战不殆!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22

标签:养生   头晕   空调   阴阳   藿香   大汗淋漓   成因   高温   中医   烈日   老人   症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