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锐观经纬
编辑 | 锐观经纬
哈喽,大家好,小锐这篇餐饮观察,主要聊聊咱们常吃的汉堡王,83%股权被中国资本拿下,以后价格、口味可能都要变了。
作为全球仅次于麦当劳的汉堡巨头,汉堡王在100多个国家都能跟竞品打得有来有回,偏偏在中国市场入华20年都没站稳脚跟,如今换了新东家,砸下3.5亿美元要开4000家店,它之前为啥一直不温不火,新老板能让它摆脱“陪跑者”身份吗?

股权大换血
2025年,汉堡王中国迎来重大变动,母公司RBI集团与中国私募CPE源峰成立合资企业,CPE源峰拿下83%控股权,RBI仅保留17%,同时注入3.5亿美元启动资金,这个消息让不少吃货好奇:以后吃汉堡王会更便宜吗,会不会推出更对中国胃的新品?
先把核心交易信息说清楚:这次收购不是简单的“卖品牌”,而是新东家拿到了20年主开发权,目标很明确,到2035年把门店从现在的1250家扩到4000家,相当于每年要新增275家。

要知道,汉堡王之前开店最猛的时候,年新增也没这么多,这次是要彻底发力了,但大家更关心的是实际体验变化,从行业规律来看,本土资本接手后,大概率会在两个方面调整。
一是价格,可能会推出更多高性价比套餐,毕竟之前汉堡王的单人餐比肯德基、麦当劳贵10块左右,二是口味,会加速本土化创新,不会再执着于“火烤牛肉堡”,说不定会出现类似中式调料的汉堡或小吃,不过这些变化不会一蹴而就,毕竟品牌调整需要时间磨合。

三次关键选择踏空
汉堡王在中国的困境,本质上是三次关键选择都踩错了节奏,一步慢步步慢,最终被对手拉开差距。
第一次是入华时机的选择,2005年汉堡王才在上海开首店,而肯德基已经入华18年,开出2700家门店,麦当劳也有15年历史、1500家门店,早就抢占了消费者心智和核心商圈资源,等汉堡王想发力时,优质点位已经被瓜分,7年时间只开了52家店,起步就落后。

第二次是产品定位的选择,汉堡王一直抱着“高端火烤牛肉堡”的执念,把自己当成精品汉堡品牌,却忽略了中国消费者的核心偏好,鸡肉堡和高性价比,反观肯德基,早就推出安心油条、老北京鸡肉卷,麦当劳也有板烧鸡腿堡,都是顺着中国口味调整。
而汉堡王直到2024年才想起推鸡腿堡,为时已晚,消费者已经形成“吃鸡肉堡找肯德基、麦当劳”的固定认知。

第三次是加盟模式的选择,2012年汉堡王为了追进度,把特许经营权交给了土耳其TFI集团,虽然靠着加盟快速扩张,2019年门店达到1300家,但管理混乱的问题随之而来,TFI集团的成功经验在土耳其管用,到中国却水土不服,导致加盟商亏损严重,门店质量参差不齐。
而同期肯德基、麦当劳的加盟体系更成熟,既保证了扩张速度,又稳住了单店效益,这三次选择失误的后果很直观:2024年汉堡王门店缩减到1250家,仅为肯德基的10.3%、麦当劳的15.7%。

单店年均销售额40万美元,只有肯德基的四分之一,甚至不到法国市场的九分之一,系统销售额从2023年的8.04亿美元跌到6.68亿美元,下滑幅度高达16.9%。

高成本+无流量
汉堡王的经营困境,加盟商感受最真切,不少人因为选错品牌,血本无归。
山东四线城市的赵丽华就是典型例子,做了20年服装生意的她,看中西式快餐的市场,老家已经有肯德基、麦当劳,她觉得汉堡王是空白市场,投入近400万开店,原本期待年销500万,结果一年多下来总销售额都没到300万。

门店首月销售额还有40万,之后一路跌到10多万,每个月都在亏损,最终2024年9月只能关店,其实赵丽华的遭遇不是个例,合作10年的福建君成餐饮,也关闭了旗下10家门店,直言“赔不动了”,加盟商之所以亏损,核心是成本高、流量少,陷入两难。
一方面,运营成本压得人喘不过气:每月要把11%的销售额交给总部,万达临街门店的房租、10个员工的工资加起来就10万左右,再加上食材费、运输费、设备使用费,月销低于40万就入不敷出。

而汉堡王门店数量少,没形成规模效应,食材采购议价能力弱,运输成本也比竞品高,进一步拉高了加盟商的负担。
另一方面,流量被对手牢牢把控,赵丽华的门店30米内就有肯德基、麦当劳、塔斯汀,65%的汉堡王门店都面临这样的“围剿”,500米内必有肯德基,50%附近有麦当劳,汉堡王在价格和营销上都没优势:同样的单人三件套,它卖42元,肯德基、麦当劳30元出头就能拿下。

肯德基的疯狂星期四、麦当劳的1+1随心配,还有相关热梗刷屏,而汉堡王的9.9元套餐、一元优惠券,不仅声量小,还得加盟商自己承担亏损,总部不补贴。
品牌声量的差距更明显,小红书上汉堡王粉丝只有2.6万,远不如肯德基的59.1万和麦当劳的79.9万,话题浏览量更是差了几百倍,加盟商想自己找抖音投流、请达人探店,还被总部驳回,只能眼睁睁看着客流被对手抢走。

新东家押注4000家门店
汉堡王之所以被出售,母公司RBI集团早就忍无可忍,CEO多次公开表示,汉堡王中国的发展速度配不上市场潜力,2025年2月,RBI花1.58亿美元从TFI集团收回全部股权,转头就交给了CPE源峰,看中的正是它的本土资源和操盘经验。
CPE源峰是中信系投资机构,曾参与麦当劳中国的改造,还有丰富的地产资源,能帮汉堡王优化选址、下沉到低线城市。

但想实现4000家门店的目标,新东家面临的挑战可不小,首先是对手的扩张速度更猛:肯德基去年新增1352家门店,今年还要加码,麦当劳计划每年开1000家,2028年达成万店,塔斯汀今年新增2000家,已经突破万店,华莱士更是早就扎根下沉市场,门店近2万家。
汉堡王想抢点位,就得跟这些品牌正面竞争,难度不小,其次是下沉市场的认知难题。
过去20年,汉堡王60%的门店都在一线和新一线城市,比肯德基、麦当劳的占比还高,在低线城市没什么知名度,就像赵丽华发现的,四线城市消费者对汉堡王不了解也不感兴趣,想要打开市场,不仅要调整门店模型,还得花大力气做品牌普及,这需要长期投入。

不过也有乐观的地方,新东家已经组建了本土化团队,今年3月吕爱军接任CEO,这是汉堡王入华20年来首个真正意义上的本土管理团队,终于能放下海外团队的固执,深入理解中国市场。
按照专家的建议,汉堡王接下来需要双管齐下:一方面丰富菜单,推出中式元素的产品,降低价格门槛,另一方面做好社交媒体营销,跟年轻人建立链接,摆脱之前的营销困境。

对于吃货来说,不管扩张是否顺利,汉堡王的调整大概率会带来更划算的套餐和更合口味的新品,对于想创业的人来说,这也提醒我们,选加盟品牌不能只看全球名气,更要看它是否适配中国市场、有没有成熟的本土化运营体系。
汉堡王的新故事才刚刚开始,能不能摆脱“陪跑者”身份,关键就看这次能不能选对方向,毕竟中国消费者从来不排斥外来品牌,只排斥不懂变通、不尊重本土需求的品牌。
更新时间:2025-11-2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