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浪港股
文/新浪财经香港站 赵岚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在上周2025年《施政报告》中表示,新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的申请人可购买价值3000万港元或以上的住宅物业。之前的门槛为5000万港元。
调整后的住宅投资额可计的上限保持1000万不变;不过商用物业的计入额则由1000万提升至1500万。
香港新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New Capital Investment Entrant Scheme, “New CIES”),也称“新投资移民计划”。新计划于2024年3月启动,是香港投资移民计划时隔8年的重启。
新计划规定,申请人至少要投资3000万港元的“获许资产”,包括房地产、股票、债券等。计划启动初期并不允许投资住宅地产,只能投资商用物业,但在计划施行7个月后,香港政府宣布允许投资住宅物业,但必须要5000万港元以上,投资可计入的上限仍为1000万。
如今,香港投资移民购置住宅门槛大降2000万。此举被解读为有意提振香港房地产市场,但行业认识普遍认为影响有限。
香港房地产市场已连续4年表现低迷
香港房价已经连续4年表现低迷,目前仍徘徊在2016年的最低水平附近。此前数次房地产大小刺激政策,都难以长期提振市场购买力。
2022年10月,香港开始对“非本地专才的买家印花税和新住宅印花税实施‘先征后退’”。即非香港永久居民,在购房时缴纳的高于香港永居的购房税,在满足一定条件时可退还,条件包括购房者“转永居”或居港满一定年限后。当时,非永居身份居民购买香港住宅,需缴纳 30%的印花税,而永居身份首套房税率最高则为4.25%,多套房税率则为15%。
措施推出后,香港房价仍在持续走弱。
2023 年,香港外来人才购房税再次优化,实行 “先免后征”。即非永居在购房时先不按高额税率征税,如果之后没能“转永居”,再补缴相关税项。
此外,香港政府还将永居买家的印花税和新住宅印花税减半,两者均由 15% 减至 7.5% 。
为刺激二手房交易,香港政府还缩短了“额外印花税”的年限。原先,业主在持有地产3年内卖出,就需要额外再缴10%的税项,调整后的年期由3年缩短至2年。香港政府表示,目的是增强房产市场的流动性。
不过,香港房价在短暂2个月反弹后继续下滑。
面对持续弱势的地产市场,香港政府开始“放大招”。
2024 年,香港宣布“全面刺激楼市政策”。所有住宅物业交易无须再缴额外印花税、买家印花税和新住宅印花税,即“全面撤辣”。
“辣”指“辣招”,是香港地产行业的特有表述。2008年至2010年,香港楼价一路飙涨,为遏制楼市过热,香港政府在2010年至2016年间出台一系列措施,其中包括大幅抬高印花税等,这些强势政策被香港坊间称为“辣招”。
在“全面撤辣”后,香港永居在港买房的印花税从 7.5% 减少至 1.5%,非永居在香港买房,印花税税率从 15%降至最高不超过成交价的 4.25%。
2024 年 10 月,香港放宽住宅物业的按揭贷款条件,不论物业价值、不论是否自用、不论是否为首套房,按揭成数上限一律调整至七成,供款与入息比率上限一律调整为五成。
香港政府表示,这些举措旨在全面激活香港房地产市场。通过撤销抑制性政策,激发市场自住和投资需求,推动楼市复苏,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
可结果是香港楼价仍在磨底。
优化投资移民政策能刺激香港楼价吗?
分析师们普遍认为,新投资移民购房条件再优化能提高高端房产成交,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利嘉阁地产研究部主管陈海潮对新浪财经表示,住宅价格放宽至3000万使投资者选择范围扩大许多,但由于政策刚刚优化,暂未观察到成交量有明显变化。
根据香港政府最新数据,自去年新投资移民计划推出至今年4月底,香港向512名完成投资的申请人发出“正式批准”,有911名申请人获“原则上批准”,如果按每位申请者均在港购入一套豪宅单位计算,应释放超过1400个购买力。
但记者查阅数据显示,申请人投资香港房地产的意愿远逊预期。截至2025年2月底,在已审查的386宗案例里,投资总额105亿元,当中投放在非住宅物业的金额为1800万元 ,仅占比 0.17%,而投放在住宅物业的金额为零。
有移民中介对新浪财经表示,对高净值客户而言,港房的吸引力不足。香港地产的增值能力、避险能力均不及其他金融产品,比如近期火热的香港股市以及符合条件的保险产品。
陈海潮引用其机构数据表示,自新投资移民政策允许购置住宅后,2024年11月份5000万以上的交易占比为0.3%,12月升至0.5%,2025年1月仍维持0.5%,属于正常波动区间,无显著的变化。
根据中原地产统计,2025年首八个月,全港成交价高于3000万元的豪宅有906宗,占整体成交量的2.5%左右。陈海潮表示, 3000万以上的住宅成交长期以来仅占比很少;加上投资移民政策本身的申请人数就非常有限,这部分投资者的交易量不足影响整体楼价走势。
香港楼市还能怎么办?
从数据上看,通过“新投资移民计划”投资香港房地产的情况极少,更遑论对楼市的带动作用。那香港还能怎么办?
在2025《施政报告》公布之前,香港市场流传一项激进的房地产提振议案——设立“资金购屋通”。即允许内地居民 “绕过”资本管制,直接投资香港地产。早前,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在一场论坛中主动提到会考虑与中央部委研究相关政策。
但“购屋通”涉及国家外汇管制风险,即使可以通过闭环式管理来限制资金流出,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可能出现许多漏洞。例如,买家通过出租套利;通过关联人士转手交易规避监管;地产经纪与买家串通“造假买卖”再“分佣”等。这些都可以成为另类的走资渠道,监管的难度相当大。
陈海潮表示,香港政府目前可能不会有“资金购屋通”这种剧烈的刺激措施。由于涉及到国家层面,需要从细节上设计监管来规避系统性风险。但市场目前也在热议另一项举措,就是香港目前400万以下房产只用交100块的印花税,未来会不会把400万以下范围扩大到600万以下。
陈海潮补充,香港政府可能会在必要时调整“100元印花税”的适用范围,比如明年2月的《财政预算案》。不过目前香港房屋交投已经开始平稳回升,市场是很健康的状态,如果再出台明显的刺激措施导致楼价暴升,那交易量可能又会重新下跌。
走过寒冬 迎接利好:香港地产静待花开?
根据香港差饷物业估价署的数据,今年3月至7月,香港住宅售价指数累计升幅1.05%。属于非常缓慢地向上修复,但市场依旧对前景充满乐观。
仲量联行研究部资深董事钟楚如认为,香港主要银行已跟随美国进入减息周期,降息直接降低了购房者按揭成本,需求端有望获得支撑。
香港地产建设商会执委会主席梁志坚认为,香港楼市前景取决于经济环境。虽近年较冷清,但随着香港整体经济复苏,市民收入稳定、购买信心提升,楼市会随之向好。预计今年香港房价可从低位回升4%至5%。
陈海潮认为香港地产具备充分的投资价值。首先是区位优势,香港是亚洲金融中心,资产的保值能力较强;再加上港元与美元挂钩,因此香港资产也有一定避险功能。另外,香港高端住宅的租金回报率也比其他国际一线城市高。
陈海潮补充道,“香港楼价目前升幅慢主要因为一手楼盘卖价偏低,甚至低于二手楼盘。香港目前成交仍以二手楼为主,这样一来变相挤压了二手楼的议价空间。不过目前来看多重利好因素都能继续维持,预计今年8月至9月,香港房价有极大概率升幅扩大。”
查阅市场数据显示,目前香港一手楼的开盘价正逐渐接近市价,香港政府的楼价指数来到近七个月的高点。另外,部分银行的估价也有回升,这些迹象或许正在表明香港楼市正逐步回暖。
更新时间:2025-09-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