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还在等特朗普签字,美国找了个新借口,要对中国加征100%关税

第三轮谈判结束,就在中方以最大的诚意宣布愿意延长中美关税休战协议90天之际,美国却临时“变卦”,找了个新借口,表示要对中国加征100%关税。

据报道7月29日,中美双方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完成了第三轮经贸会谈。

这次会谈是中美近三个月内的第三次面对面磋商,此前分别在日内瓦和伦敦举行。

特朗普迟迟未签,“展期”陷入僵局

会后,中国商务部副部长李成钢表示:本轮的中美经贸会谈是在两国元首6月5日通话共识基础上进行的,中方始终以最大诚意推动对话。

这次会谈,中美双方就多项议题进行了坦诚沟通,虽然仍有分歧,但在“关税暂停展期”问题上中方已作出努力。

中方提议将5月中旬达成的“90天关税休战期”延长至11月,以此来稳定双边的贸易关系。

但会谈结束后,美方却没有给出实质性回应。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对媒体表示:这轮谈判虽然谈判“具有建设性”。

但自己需要返回华盛顿向总统特朗普汇报,是否延长协议得看特朗普本人是否愿意签字。

所以,现在特朗普还没有签字,使得中方所期待的“展期”尚未真正落地。

值得注意的是,美方的模糊回应并非首次。

中美关税休战暂时维持,美方表示最终决定权在特朗普

此前,在过去的谈判中,美方多次采取“谈而不决”“决而不行”的策略,在言语上表现出合作意愿,行动上却频繁反复。

这次延迟签字,很可能是特朗普试图通过制造不确定性,来增加对中方的谈判杠杆。

以俄乌冲突为借口,“关税”成地缘政治工具

与此同时,美国突然将焦点从贸易条目引向能源议题。

据路透社报道,贝森特警告道:如果中国继续从俄罗斯被制裁国家进口石油。

那美国将考虑对中国商品征收高达100%的惩罚性关税。

贝森特警告中国在采购俄罗斯石油,将会带来100%的关税

几乎在同时,据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报道,当地时间29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给俄罗斯设定了10天的最后期限。

要求俄罗斯与乌克兰达成和平协议,否则将面临美国新的制裁。

刚给俄罗斯下定最后的期限,就警告中方不要购买俄罗斯的石油。

这在美方看来,中国购买俄罗斯石油的行为是在间接支持受的制裁国家,并且会削弱美方对俄制裁的效果。

根据中国官方数据,2024年中国从俄罗斯进口原油约1.0847亿吨,占当年原油进口总量的近五分之一。

俄罗斯已经连续两年成为中国最大的石油供应国,中俄在能源领域的合作在近年进入快速上升通道。

这其中包括“西伯利亚力量二号”天然气管道、原油远东港口联运、液化天然气合资项目等多个大型基础设施建设计划。

此前,美国共和党参议员格雷厄姆就表示:他正在推动一项对俄罗斯实施严厉制裁的新法案,对第三方国家在能源贸易中涉嫌规避制裁的行为施加“二级关税”。

美国共和党参议员格雷厄姆

格雷厄姆还强调:特朗普同意他这么做,他们目前正打算审议通过这项法案,

而所谓“二级关税”,是指对非目标国、但与目标国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征收惩罚性关税。

而且这种关税的施加,往往会以对方 “支持敌对行为” 作为理由。

如果这个法案获得通过,那特朗普将拥有更大权力,可直接对中国某些商品加征三位数税率的关税。

这表示美方已不再仅仅将中美经贸问题视为双边事务,而是有意将其嵌入到更广泛的地缘博弈之中。

而这项威胁不仅对中美经贸谈判增加压力,也引发外界对全球能源合作稳定性的关注。

中方理性回应,坚决反对胁迫施压

但面对美方的挑衅,中方并未急于强硬反击,而是以务实和坚定的立场作出回应。

据报道7月30日,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方将根据自身国家利益,采取合理的能源保障措施。

并强调:关税战没有赢家,胁迫与施压解决不了问题。

中方始终主张通过对话协商解决问题,但前提是相互尊重、平等互利。

中国在能源问题上的态度一直很明确:凡事都从国家利益出发,在国际规则允许的范围内,跟其他国家做能源方面的买卖、搞合作。

所以,中方不仅是在捍卫自身的能源安全,也是在抵制将经贸手段政治化的趋势。

如果美方执意要搞“二级制裁”,这不仅会再次引发中美之间的贸易冲突。

还可能会对全球能源市场和供应链稳定造成严重冲击。

商界另一面:合作火苗未灭,访华频次不断

就在官方层面出现摩擦的同时,美国工商界却在采取另一种路径维系经贸联系。

据报道7月30日,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主席芮思博率团访问北京,与中国商务部长王文涛会面。

芮思博表示:美企高度重视中国市场的战略价值,反对政策对抗过度干扰正常商业运作。

美国企业将继续长期发展在华业务,并希望政府间政策能为企业合作营造稳定环境。

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董事会主席芮思博(左)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右)

其实,早在5月,摩根大通CEO杰米·戴蒙也访问中国,强调他的公司将继续在中国拓展服务,并表示希望加强与中方金融监管部门的常态沟通机制。

而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更在7月出席中国链博会时,全程穿着唐装、用中文演讲,公开强调了中国市场的重要性。

这些迹象都表明:在政府政策不确定性上升的背景下,美国企业仍以自身业务发展为重,频繁访华寻求合作空间。

而这种“政府冷、市场热”的结构现象,也构成了当前中美经贸关系的重要特征。

虽然目前,特朗普签不签字,成了一个关乎中美经贸走向的重要信号,但合作不等于妥协,理性不意味着软弱。

无论结果如何,中方都不会接受任何形式的政治勒索。

正如郭嘉昆所言的关税战没有赢家,一旦美方挑起新的征税风暴,那必将受到中方的坚决反制。

谈,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03

标签:财经   美国   关税   中方   中国   借口   中美   美方   俄罗斯   能源   经贸   贸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