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外卖服、抹黑脸庞、凌晨四点对着镜头哭诉“后悔没读书”“差评白干一天”——“苏星颜”的数十条视频,短短两个月收割无数同情与流量。真相却令人咋舌:账号运营者杨某自2025年3月注册骑手以来,仅上线3天、累计送达10单,所谓“血泪经历”全是精心设计的剧本。
当热度突破千万,她火速推出《视频上了1000多万大热门,我究竟做对了什么》,以 “99元面膜附赠短视频课程” 为饵,引诱网友踏入她的“流量致富”陷阱。
“苏星颜”的套路并非独创,而是当下短视频摆拍江湖的标准化操作。公安部门揭露其三步走模式:先编造悲惨故事,再发“复盘”吸粉,最后引流私域卖课带货。
在西安某网络孵化公司的培训课上,经理直言:“没人喜欢平淡内容,只有冲突性内容才能成爆款。”当学员担心虚构情节被罚时,得到的答复竟是:“加个免责声明就行!”
这类操作已形成完整产业链。四川凉山“悲惨网红”事件中,团队通过破败房屋、采摘“土特产”等摆拍画面,打造“凉山孟阳”“凉山阿泽”等虚假人设,以“助农”名义销售假冒农产品,销售额超3000万元,最终8人因虚假广告罪获刑。
更令人忧心的是摆拍题材的“毒化”倾向。从“女骑手深夜电动车被盗”的崩溃大哭,到“女子被陌生人强迫陪酒”的惊恐画面,再到“二驴青岛直播遭绑架活埋”的惊悚剧情——冲突越激烈,流量越汹涌。
青岛市民愤怒控诉:“二驴”在直播中高喊“青岛没解放吗?这是缅北吗?”,直接抹黑城市形象。
当摆拍视频伪装成纪实内容泛滥时,真实与虚构的边界彻底瓦解。网友前脚为视频中的“弱者”揪心落泪,后脚就被警方通报“打脸”。
这种反复消耗公众善意的行为,正在引发社会信任危机。
凉山造假案曝光后,当地真农户的蜂蜜销量暴跌40%;胖东来遭遇网红“柴怼怼”无证据指控玉石暴利后,尽管公开销售数据自证清白,仍有消费者坚持退货,创始人于东来被迫关闭官网。
虚假信息挤占真实信息的传播空间,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失去被关注的机会。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社会心态的异化。当善意反复被利用,公众可能对真实苦难也麻木以对。正如评论所指:“当眼泪成为流量密码,我们终将对真实的苦难视而不见。”
“本故事纯属虚构”——这类标注能豁免责任吗?法律给出明确否定。丰瑞律师事务所律师刘艳阳指出:若虚构情节违背公序良俗、扰乱公共秩序,即使标注“虚构”仍须担责。
“苏星颜”因散布谣言被行政处罚;烧烤摊主张某编造“遭黑恶势力驱赶”视频引流,同样被公安机关处罚。
法律处罚梯度清晰:
凉山造假案的判决更传递明确信号:主犯唐某被判刑1年2个月,非法牟利全数罚没,昭示“靠造假致富”终成泡影。
治理乱象需平台、监管、公众三驾马车并驱:
青岛栈桥边,“二驴”团队精心布置的“绑架现场”道具已被警方没收;大凉山的山寨特产仓库被查封,直播间里的“悲惨网红”褪去破旧衣衫。全国范围内,上万名造谣者被行政处罚,他们的账号在平台封禁名单中永远灰暗。
当外卖箱里装的不再是餐食而是剧本,当眼泪不再代表真情而是流量,我们失去的将不仅是一个真实的视频,更是整个社会的信任基石。
点击“举报”按钮的手指,正在重新编织清朗网络的经纬线。
#虚假摆拍造谣牟利 “苏星颜”被罚#
更新时间:2025-08-1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