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还在和乌克兰作战,全球大多数投资者都躲得远远的,就怕踩进风险里。
但有两个人偏不,查尔斯・怀特黑德和多米尼克・皮奥特,俩人都有硅谷经验,一个懂商业金融,一个懂数字化,直接掏出5000万欧元搞了个风险投资基金。
这基金叫乌克兰凤凰科技基金,简称UPTF,9月29号正式成立的。
更关键的是,欧洲投资银行还答应给1500万欧元,这也是第一只靠欧洲乌克兰重建基金支持的风投基金。
在打仗的时候敢砸这么多钱进乌克兰科技圈,俩人的胆子是真不小,也让人好奇,他们到底看上乌克兰哪点了?
这基金不是随便撒钱,规划得挺细,打算扶持50家乌克兰科技初创公司。
从公司刚起步的早期阶段,到能融A轮的阶段都覆盖,一开始给每家公司投10万欧元,要是公司发展得好,后面还会追加资金。
本来想不知道他们怎么选合作公司,后来发现怀特黑德在乌克兰有个企业孵化加速器项目,已经跟不少公司签了约,首笔投资预计年底前就能落地。
皮奥特10月13号接受《基辅独立报》采访时说,乌克兰科技圈就是个“死亡之谷”,想拿钱比登天还难。
之前听过不少小国初创公司的困境,要么缺技术,要么缺资金,乌克兰偏偏是技术有人、资金没有。
所以这基金的核心作用,就是填这个资金窟窿,更重要的是想吸引其他投资者,你看我们都敢投,这里面肯定有机会。
他们想搭个生态系统,让更多钱流进乌克兰科技圈,这思路比单纯给钱要长远多了。
不过这基金也有不碰的领域,比如国防科技。
乌克兰现在最需要的不就是国防相关的技术吗?后来才搞明白,俩人2019年就开始为基金融资了,那时候国防科技还没进入投资者的视野,大家没意识到这赛道的价值。
而且基金初期想先把通用性的科技产业基础打牢,比如可再生能源、人工智能这些领域,等生态起来了再拓展也不迟,这么看倒也合理。
怀特黑德和皮奥特还有个目标,不光要帮公司扩张到全球,还要帮乌克兰留住人才。
皮奥特之前是基辅创业圣地UnitCity的首席执行官,对当地人才流失的问题怕是最有体会。
乌克兰培养的科技毕业生数量,比欧洲好多国家都多,这些人要是跑去其他国家,对乌克兰来说就是巨大的损失。
基金专门给女性企业家、流离失所者和退伍军人敞开大门。
战争让不少人没了家园,也让很多退伍军人需要重新找工作,给这些群体机会,不光是帮他们谋生,更是在给乌克兰科技圈注入不同的力量。
毕竟科技发展靠的是人,多元化的团队往往能搞出更不一样的东西。
他们还想在乌克兰和欧洲之间搭座桥,皮奥特说,法国政府一直支持他们,基金还拿到了法国公共投资银行和法国开发银行的支持。
很显然,欧洲之前对乌克兰科技的态度有点敷衍,不少欧洲科技公司就把乌克兰当外包基地,用完就走,没真正深度合作。
这次基金跟欧洲绑在一起,就是想让乌克兰科技公司能融入欧洲产业链,不是只做个“打工的”,而是能成为合作伙伴,这步棋走得挺有远见。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今年6月也说过,二十年之后乌克兰经济规模可能会超过俄罗斯。
他还举了个例子,柏林墙倒塌的时候,波兰和乌克兰经济规模差不多,现在波兰已经是乌克兰的三倍了。
这话虽然有点长远,但不是没道理。
乌克兰有人才基础,只要能把资金和产业配套搞起来,经济反弹的可能性确实存在。
乌克兰自己也没闲着,重建规划早就开始准备了,还出台了《科技重建路线图》,打算投不少钱完善科技基础设施,比如科创园区、数据中心这些。
世界银行也承诺给乌克兰科技基础设施提供贷款,再加上这只凤凰基金,等于是形成了一个合力,基金帮企业找钱,政府搭好硬件,国际组织补缺口。
如此看来,乌克兰想靠科技翻身,不是随口说说,是真的在铺路。
布鲁金斯学会今年出的一份报告里提到,乌克兰现在有几千家科技初创企业,很多都面临融资问题,但这些公司的技术转化率其实不低,尤其是AI在农业、能源领域的应用,做得还挺扎实。
这基金5000万欧元虽然不算天文数字,但能起到个示范作用,告诉其他投资者“乌克兰科技圈有戏”,要是能吸引更多资本进来,基辅离“硅谷”的目标就能更近一步。
说到底,基辅想成为硅谷,现在还有不少坎要过,战争就是最大的障碍。
但这只基金的出现,至少给乌克兰科技圈带来了希望,也让外界看到了这里的潜力。
对投资者来说,现在进去可能要承担风险,但就像怀特黑德说的“浪头正在上升”,等浪真正起来再进去,可能就没那么好的机会了。
对乌克兰来说,科技或许就是它摆脱战争阴影、实现经济逆袭的关键。
能不能抓住这个机会,不光要看基金能不能做好,更要看整个国家能不能在动荡中稳住根基。
毕竟,再好的蓝图,也得有安稳的环境才能实现。
更新时间:2025-10-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