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财害命”式赚钱的行业,天下也就这一家了。
2024年,“牙科诊所跑路潮”兴起,根据不完全计算,短短一年多的时间,悄悄卷款私逃的诊所达到了6000家左右。

这一现象令许多业内外人士都颇感惊诧,毕竟牙科曾经可是和烟酒、眼镜并列的暴利行业之一。
一个背靠14亿消费者,还在不断增长的将近1500亿的消费市场,怎么会出现夕阳行业才会显现的危机?

牙科行业曾背靠庞大的消费群体,市场规模接近1500亿,是投资者眼中的热门领域。
那时候,种一颗牙动辄上万,青少年牙齿矫正选进口材料要花五六万,高昂的收费让这个行业成了公认的“利润高地”。

这种高利润吸引了大量资本和从业者涌入,诊所数量迎来爆发式增长。
短短几年时间,全国口腔门诊数量就从7万多家飙升至12万多家,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牙科诊所的招牌,有的城市两公里范围内能挤着五十多家口腔机构,甚至出现两家诊所仅隔一堵墙的情况。

但风光没能持续太久,行业很快迎来了转折。多地陆续传出牙科诊所倒闭、老板跑路的消息,就连福斯曼口腔、上海鼎植口腔、优贝口腔等连锁大品牌也未能幸免。
有的连锁品牌多地门店一夜之间全部关门,有患者刚交了近六万元的矫正费用,牙套只戴了没多久就找不到就诊的地方。

据不完全统计,曾有一年卷款私逃的诊所达到6000家左右,后续关店倒闭的趋势仍在延续,单月注销的口腔门诊就有几百家。
大量患者“钱治两空”的背后,是牙科行业长期依赖的经营模式出现了严重漏洞,首当其冲的便是预付款制度。
在牙科行业的经营中,预付款是很常见的模式,尤其在正畸、种植牙这类长期治疗项目中更为普遍。

这些项目治疗周期长,费用高,正好给了部分诊所操作的空间。
诊所会推出各种优惠活动吸引患者预付费用,比如“充值享七折,额外赠送三次洗牙”“预付全款立减五千元,免全部检查费”“存几万可享终身口腔护理,价格比医院便宜一半”等。
这些优惠力度往往让患者心动,再加上部分患者觉得连锁品牌有保障,很容易就缴纳了大额预付款。

患者缴纳的预付款并没有全部用于治疗准备,不少诊所会将这些资金挪作他用。有的拿去开新店扩张,试图通过快速铺开规模抢占市场;有的则被负责人随意支配挥霍。
上海静安区曾有一家口腔诊所,前股东直接挪用了1500万患者预付款,新股东接手后发现公司已是空壳。

一旦新店客流跟不上或者资金周转出现问题,诊所就会陷入困境,最终只能关门跑路,留下没做完治疗且追不回钱款的患者。
不过,预付款模式的风险暴露,只是行业困境的“冰山一角”。比资金挪用更根本的问题,是此前行业无序的过度扩张,彻底打乱了市场生态。
牙科行业的快速扩张背后,是资本的大量涌入和市场准入门槛的降低。

高利润的诱惑让很多不懂医疗的人也投身这个行业,他们通过加盟品牌、聘请有资质的医生,很快就能开起一家牙科诊所。
大量诊所的出现直接导致了“僧多粥少”的竞争困局。客源没有随着诊所数量的增长而同步增加,为了抢夺有限的患者,各诊所纷纷打起价格战。

洗牙项目从原本的一百多元降到几元、十几元,补牙也推出几十元起的低价套餐,这些低价项目几乎没有利润空间。
为了吸引客源,诊所不得不加大营销投入,发传单、线上打广告成了常态,但效果却越来越差。患者对低价促销的信任度降低,诊所的获客成本反而不断攀升,从几百元涨到了数千元。

长期依赖低价获客又没有合理盈利模式,不少诊所的经营难以为继,只能靠收取预付款维持资金周转,形成了恶性循环,最终在竞争中被淘汰。
而压垮这些诊所的“最后一根稻草”,则是种植牙集采政策的全面落地。

种植牙曾是牙科诊所的“盈利主力”,也是利润空间最大的项目之一。集采政策落地前,种植牙的价格非常不透明,诊所多对外宣传“主打进口种植体”,声称是医院拿不到的货源,比国产的更好更安全。
普通患者难以分辨种植体的实际情况,很容易被忽悠着花八千元甚至上万元种一颗牙。

实际上,这些所谓的“进口种植体”不少是国产贴牌产品,成本最贵的也就几百元,再加上集采前国产种植体集采价多在几百到一千多元,韩系品牌种植体价格也不足一千元,国产全瓷冠更是两百多元就能拿下,诊所的利润空间可想而知。
有业内人士透露,种植牙的利润分配中,厂家和经销商只占少数,七成以上的利润都归诊所所有。

种植牙集采全面落地后,行业格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单颗种植牙的整体费用从之前的一万五千元左右降到了几千元,降幅接近六成。
对诊所来说,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以前一家小诊所每月做十颗种植牙就能有十几万元利润,现在同样的接诊量,利润会减少七成。

利润的大幅缩水,让那些长期依赖虚假溢价和预付款“拆东墙补西墙”的诊所彻底失去了生存支撑。至此,牙科行业的“暴利时代”正式落幕,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洗牌”。
虽然牙科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但口腔健康需求始终存在,这意味着行业并不会彻底“凉透”,而是进入了规范调整的阶段。

为了生存和发展,不少诊所开始改变以往的经营模式,尝试重塑患者信任。
一些诊所推出了“三阶段付费”模式,打破了以往一次性预付全款的惯例。
患者初次就诊检查时只需支付三成费用,中期治疗完成,比如牙套装好、种植基台埋入后,再支付五成费用,等到整个治疗结束,复查确认没有问题,最后支付剩下的两成费用。

这种付费方式降低了患者的资金风险,也体现了诊所对治疗质量的信心。
还有的诊所选择公开透明化经营,在前台张贴大大的价格表,详细标注每种耗材的售价,包括种植体、牙冠等的品牌、产地和具体价格。

接待患者时,工作人员会耐心解释售价中包含的技术服务、治疗流程和后续复查等内容,让患者清楚每一笔钱的去向。
对于消费者而言,经过行业波动后,选择牙科诊所时也变得更加谨慎。
更多人会主动查看诊所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确认医生的资质,不再轻易相信“终身质保”“百分百无痛”等夸张宣传,对于预付款也保持警惕,尽量避免缴纳超过三成的费用。

牙科行业的“暴利时代”已经过去,那些靠套路生存的诊所被逐步淘汰,而注重服务质量、经营规范的诊所正在站稳脚跟。
在行业自我调整和市场选择的双重作用下,牙科行业正慢慢回归医疗本质,朝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考资料:



更新时间:2025-10-2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