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殷商文明绚丽画卷,盘龙城5件珍贵文物进京参展

【来源:长江网】

长江网讯(记者万建辉 通讯员宋若虹) 5月19日,年度重磅特展——“看·见殷商”展览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东馆)开幕,汇集全国28家文博单位338件(套)重要文物,其中就有盘龙城遗址博物院选送的铜带鋬觚形器、有领玉璧等5件珍贵文物。

“看·见殷商”展览展出的铜带鋬觚形器。盘龙城遗址博物院 供图

此次“看·见殷商”展涵盖武汉盘龙城、河南安阳殷墟、山东青州苏埠屯、江西新干大洋洲等遗址出土的商代代表性文物,按照“有册有典”“青铜高峰”“居中衍大”“式范后世”4个部分,全景式呈现殷商文明的绚丽画卷。

记者从盘龙城博物院了解到,盘龙城遗址出土的铜带鋬觚形器、有领玉璧、铜面具、铜斝、铜尊,均为典型的商代(公元前1600—前1046年)文物。其中2014年出土于盘龙城遗址杨家湾17号墓的铜带鋬觚形器,造型独特,为过去所未见,器身内部为扁圆形的空体,可装约440毫升的酒水。这件鋬觚形器整体造型兼具了觚、斝、角等青铜酒器的部分特征,左右对称,富有美感,体现了商代先民独特的艺术构思和审美特征。

北京大运河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东馆)展出的盘龙城遗址出土文物。盘龙城遗址博物院 供图

铜斝。盘龙城遗址博物院 供图

一件1989年在盘龙城遗址杨家湾11号墓出土的铜尊,器体高瘦挺拔,大敞口,圈足较高,间饰三个“十”字形镂孔,颈饰三条平行凸弦纹,肩部饰一周三组带状夔纹,腹部饰一周三组浅浮雕兽面纹,纹饰精美繁复,兽面头戴羽冠,五官凸起,整体形象突出,线条流畅,生动而不失威严。2017年在盘龙城遗址小嘴3号墓出土的有领玉璧,璧身表面饰有九组同心圆纹饰,制作规整,纹饰清晰,富有光泽,是目前见到的年代最早、体量最大的有领玉璧,也是商王朝制作的代表性玉器。

有领玉璧。盘龙城遗址博物院 供图

铜面具。盘龙城遗址博物院 供图

铜尊。盘龙城遗址博物院 供图

记者获悉,此次“看·见殷商”展览,展厅里,中国国家博物馆和河南博物院藏的两件鸮(xiāo)尊,一左一右,双“鸮”合璧。两件鸮尊出土于安阳殷墟?妇好墓?,它们双翅并拢紧绷,四趾抓地,尾巴下垂,身上披着极繁风的“外衣”云雷纹、饕餮纹等精美纹饰遍布。

河南博物院藏的鸮尊。资料图

国家博物馆馆藏的鸮尊。资料图

每只鸮的后脑勺上都有两个盖钮,造型是立鸟和龙。两只“猫头鹰”挺胸抬头,互望彼此。它们的形制、纹饰、铭文基本一模一样。展柜上的互动屏,显示了它们的细微差异:国博鸮尊高45.9厘米、重16.7千克,立体感更强;豫博鸮尊高46.3厘米、重16千克,线条更纤细精致。

另一对“治愈系”明星文物,山东博物馆藏的亚丑钺、国博的兽面纹铜钺,也在展览中团聚。两件文物出土于山东青州苏埠屯遗址1号商墓。仔细看,兄弟俩一个方脸、一个长脸,均是浓眉大眼、高鼻梁、方下巴,嘴角上扬,外加“城墙垛口式”的牙齿。长脸的兄弟因刻有“亚丑”二字,故得名“亚丑钺”。

国博的兽面纹铜钺。资料图

山东博物馆藏的亚丑钺。资料图

在3500多年前的商代,兄弟俩都是正儿八经的礼器。当时的工匠在钺的器身上,雕刻了一个狰狞的人面兽像,用这种夸张的兽面纹震慑敌人。

只展出1周的牛尊以纹饰繁缛著称。资料图

展品中还有一件只展出1周的牛尊,它以纹饰繁缛著称。对着说明牌上的文字细数,可以找到至少26个动物:牛眼上面有小虎纹,牛下颌两侧分别装饰着鱼纹,牛耳下面有小鸟纹。

(值班总编辑 蔡早勤 值班主任 张萌 值班编辑 代婧怡)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21

标签:历史   殷商   画卷   绚丽   文物   珍贵   文明   遗址   博物院   纹饰   商代   山东   青州   河南   博物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