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震荡之际,超过4200只个股下跌,科技股成为重灾区,节前效应开始发威。
01 盘面惊魂,节前效应发威
今天是2025年9月25日,A股市场再次上演“黑周四”魔咒。上午开盘,沪指短暂冲高后迅速回落,尾盘在银行和保险护盘下勉强收复3800点。
创业板表现更为惨烈,高开低走,医疗和软件板块大幅下跌。全天成交额达到2.52万亿元,较前一日放大3760亿元,市场放量下跌,量价关系不佳。
板块与个股呈现普跌格局,超过4200只个股下跌,仅有24只个股跌停。旅游板块大跌5.3%,华为盘古、医疗服务等概念低迷。唯一亮点是港口航运和银行板块略强,但这更多是资金避险行为而非市场真正企稳。
这种节前放量下跌现象并非偶然。随着国庆长假临近,资金为规避不确定性选择离场。历史数据表明,长假前市场往往面临流动性收紧压力,投资者倾向于减持股票持有现金。
02 资金动向,主力悄然调仓
资金面上,内资主力态度谨慎。尽管北向资金近期持续流入,但难以抵消内资抛压。主力资金正采用“狼来了”策略:先制造“大跌后必反弹”的预期,吸引散户抄底,随后突然停止护盘,完成高位套现。
令人担忧的是,融资余额虽创2.3万亿元新高,但高杠杆资金在下跌中被迫平仓,会进一步加剧抛压。这意味着市场结构的脆弱性暴露无遗——资金过度集中于少数热点板块,一旦这些板块调整,缺乏其他主线承接。
部分私募机构已经开始了明显的调仓动作。他们在人工智能、算力、半导体等近期涨幅巨大的科技领域获利了结,悄然将视线转向周期、消费、高端制造等方向。
私募机构正在进行组合优化,主打灵活调整配置,逐步开辟“第二战场”。
03 科技股暴跌,私募转向防御
今日科技股成为重灾区,这并非偶然。在人工智能、算力、半导体等细分领域近期涨幅巨大的背景下,部分私募机构开始担忧科技股的短期风险。
科技成长主线大市值品种保持强势的同时,板块内部分化和交易拥挤度攀升的迹象愈发明显。随着A股融资余额近期持续攀升,投资者融资买入方向高度集中,具有一定杠杆属性的资金短期过度抱团科技股的风险若隐若现。
这种分化反映市场从进攻转向防御,资金从高位题材股向消费、红利等滞涨板块转移。例如寒武纪等AI芯片股虽年内涨幅超500%,但近期回调幅度达30%以上。
板块快速轮动中,市场缺乏明确主线,赚钱效应大幅减弱。投资者如果盲目追涨,很容易被套在高位。
04 个股风险集中爆发
今日个股风险集中爆发,超过20家公司发布减持公告。其中,国光电气股东拟减持不超过3.85%公司股份,国芯科技股东拟合计减持不超4.5%公司股份。
更大规模的压力来自解禁潮。富士莱有5536.20万解禁股将于9月29日上市流通,富创精密有1.29亿解禁股将于10月10日上市流通。大规模解禁将给市场带来额外压力。
更令人担忧的是,部分公司还爆出重大利空。ST起步犯欺诈发行证券罪,一审被判处罚金1000万元,此前已被中国证监会罚5700万元。东方材料收到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被责令整改。
个股“挖坑”行情正在上演。投资者需特别警惕高位股补跌风险,尤其是那些前期涨幅过大但业绩支撑不足的品种。
05 时间节点敏感,技术形态破位
从时间节点看,周四本身是传统敏感日,市场有“黑周四”魔咒的说法。今日市场从时间节点来看,属于是第五天变盘节点,极其容易冲高回落。
技术面上,3800点既是心理关口也是重要技术支撑位,一旦跌破,程序化交易系统会自动触发卖单,形成“破位-抛售-再破位”的恶性循环。
恒泰期货指出,我们看好股指中期向上趋势,但短线操作需防范回调风险。需要密切跟踪权重板块资金流向及量能变化,以及关注秋分时间窗市场方向选择,警惕关税政策反复风险。
目前,各股指都是破位形态,趋势完全向下,投资者只能顺应趋势,尽量减仓规避风险。布林线下轨失守后,KDJ指标进入超卖区间,但历史数据显示需要连续3天以上超卖才可能见短底。
06 风险防范,投资者该如何应对?
面对当前市场环境,投资者应保持谨慎,做好风险控制。
仓位管理是第一要务。当前不要重仓出击,建议将仓位控制在半仓以下,等最后两天再决定是否布局。满仓操作在下跌中会丧失主动权,合理仓位应降至3成以下。
避免盲目抄底,尤其是高位科技股。市场结构性风险释放中,应静待市场企稳,谨慎操作合理控制仓位。盲目抄底高位股如上海建工连续涨停后突发跌停,会导致追高者深度套牢。
关注优质防御板块。银行股低估值、高分红,成为避险选择。消费、红利等滞涨板块也可能成为资金避风港。操作上,应以中线思路,关注质量较大的品种逢低通过仓位的控住逐步参与,耐心持有。
投资者在购买金融产品前,应认真完成风险评估问卷,如实反映自身投资经验、风险偏好、财务状况等信息。同时,应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风险揭示书等文件,全面了解产品的投资方向、收益结构、流动性安排、风险因素等内容。
历史数据表明,放量下跌后市场需较长时间修复。随着国庆长假临近,市场不确定性增加,资金避险情绪可能进一步升温。
投资最重要的不是赚得快,而是活得久。在这个敏感的时间点,保持谨慎、控制仓位、等待确定性机会,是更为明智的选择。
更新时间:2025-09-2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