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香港有两件事被讨论得火热。
一件是8月1日稳定币条例正式生效,另一件是李嘉诚家族动作频频,从3月打包全球43个港口想卖给贝莱德,到大儿子李泽钜退出特首顾问团,再传出要卖香港豪宅。
看似不相关的两件事,其实都在说同一个理:香港的地位正在变,而且变得和咱们的国运、财富都绑在了一起。
先看特首顾问团的变化。之前34人的顾问团里,李嘉诚的大儿子李泽钜是成员之一。
但最近名单一更新,李泽钜没了,新增的3个人里,两个是杭州科技圈的老板: 宇树科技王兴兴,做人形机器人的;强脑科技的韩璧丞,搞脑机接口的。
这不是简单的人员调整。原来顾问团里房地产势力占比不低,现在直接降到了20%。反过来,科技势力占比升到了30%。
一个数字变化,藏着香港的决心:跟靠地产赚钱的老路子说再见。
有人说,香港30年前就栽在房地产上了。那会儿本该抓住金融科技的机会,结果财阀囤地待涨,整个城市被土地财政绑死。
到现在,甚至有人觉得香港的互联网发展还不如内地二线城市。维多利亚港的海风刮了几千年,这一次,香港选了条新道:不跟着地产沉沦,要举着科技和金融的火把往前走。
8月1日生效的稳定币条例,是香港下的另一步大棋。很多人可能不懂稳定币有啥用,简单说就是跨境付钱不用手续费,而且秒到账。这对做生意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
光说优势不够直观。2024年全球跨境支付的手续费和汇率损失加起来,超过10万亿美元。
这里面大部分利润都被美元体系赚走了,美国金融资本三分之一的利润都来自这。但稳定币交易费是零,如果全世界都用稳定币,每年能省下10万亿美元。
这就是人民币的机会。咱们完全可以搞一个锚定人民币的数字货币,靠着零成本、秒到账的优势,在跨境支付里 “弯道超车”。为啥是香港?
因为内地不能自由兑换,但香港是离岸金融中心,能试、能闯。国家让香港探索稳定币,其实就是在试离岸人民币怎么走向全球。
美国肯定不会轻易让出头把交椅,毕竟背后是金融资本的利益。但全球只有咱们中国能扛住美国的资本和军事压力,这就是香港做这件事的底气。
香港押注的科技赛道,都是未来的 “硬骨头”。新增的顾问团成员里,王兴兴盯着人形机器人 。
这是个百万亿级的赛道;韩璧丞的强脑科技做脑机接口,代表最顶尖的医疗科技。再加上李开复、蔡崇信这些人关注的 AI 和半导体,全是未来十年的核心科技。
香港手里有副好牌。全球顶尖的大学在这,资金往这聚,医疗水平也是世界一流。这些资源能把中国在机器人、生物医疗、AI、半导体的潜力快速放大。
说得再直接点,这些领域决定了未来谁是世界科技霸主,香港要做的就是把这些潜力变成实力。
更重要的是融资。港股早就证明过自己的价值,多年前那些不赚钱但需要烧钱的创新药公司,就是靠香港融资活下来的,才有了今天中国创新药的爆发。
2025 年更热闹,几百家内地公司想赴港上市,等着美元降息后全球资金进来,还有上万亿南向资金抄底港股。一个东方版的纳斯达克,正在慢慢成型。
香港这么折腾,背后是国家的需要。咱们中国现在不缺产能、不缺人口、不缺钱,但为啥跟美国硬碰硬时总觉得吃力?因为太缺消费了。
美国人敢花钱,2024年全国消费总额快20万亿美元,比咱们的 GDP 都高。全球4% 的人口,占了25%的消费。
咱们16%的人口,生产全球30%的商品,却只消耗14%。美国人均年支出6万美元,是咱们的 12 倍。所以全世界都愿意跟美国做生意,换他们手里的美元。
中国要崛起,得从工业大国变成消费大国、科技大国、金融大国。关键就看人民币能不能国际化,中国企业能不能出海赚全世界的钱。
这时候,港股必须变成东方版的纳斯达克,帮中国科技企业融资、出海。这就是香港的百年机遇。
对咱们普通人来说,看清这些变化比追风口重要。趋势是不可逆的财富,风口是今天赚明天亏的泡沫。香港从地产转向科技+金融,这就是趋势,是国运的一部分。
什么是顺势而为?就是看懂香港这波科技和金融的爆发,跟上国家从 “卖商品” 到 “赚全球钱” 的转型。
财富的本质从来不是瞎折腾,而是跟着大方向走。香港这盘棋,下的是自己的未来,也是中国的未来。绑定这个趋势,结果总不会差。
香港的故事,早就不是一座城市的兴衰。它是中国从工业大国迈向科技、金融、消费大国的缩影。
看懂了香港的转型,就看懂了这波国运里藏着的机会。
更新时间:2025-08-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