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了挺久的美联储议息会,9月16号总算在美国华盛顿特区开场了,这会得开上两天。
现在整个市场都盯着这场会,最想弄明白的就是,美联储这次会不会把降息重新提上日程?要知道美国最近就业行情不太对劲。
物价涨势也没稳住,再加上内部意见不统一,外面还有贸易政策添乱,这事儿确实值得好好唠唠。
通胀就业双麻烦
先看最实际的经济数据,最近通胀和就业就像俩“难缠伙伴”,都在给美联储出难题。
美国8月的CPI同比涨了2.9%,这个幅度打今年1月之后就没见过这么高的,而且把食品、能源这些波动大的品类去掉,核心CPI也到了3.1%,比美联储定的2%目标高出不少。
说真的,这通胀数据一出来,不少人都觉得美联储想“维持利率不变”怕是有点难。
比通胀更让人揪心的是就业情况,刚过去的一周,美国初次申请失业金的人数涨到了2021年以来的最高值,续领失业金的人也一直停在疫情后的高位。
这意思很清楚,现在找份工作得花更长时间了,之前8月的非农报告更直接,新增就业岗位几乎没动静,失业率还涨到了4.3%。
我认识个在美国做招聘的朋友聊起,他们公司最近招聘计划缩了不少,有些岗位挂了快一个月,能约到的面试都没几个,普通人找工作比之前难多了。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这个月也发了声,提到美国经济前几年一直挺能扛,现在也开始有点撑不住了,国内需求慢了下来,就业增长也变缓了。
而且IMF还说,特朗普政府要加关税这事儿,说不定会让通胀再往上走,本来通胀和就业就够乱的了,再来个关税搅局,美联储制定政策时都得多琢磨几层,估计头都大了。
降息分歧很明显
虽然市场上大多觉得美联储周三会把利率降25个基点,让联邦基金利率区间落到4.00%-4.25%,但内部对降息的看法差得不是一点,这种分歧可能比之前都突出。
美联储内部这会儿基本是两派各有各的想法,理事沃勒和鲍曼认为就业市场降温太快,得连续降息才行,不然怕错过稳住经济的好时机。
可纽约联储的威廉姆斯、明尼阿波利斯联储的卡什卡利这些人,更倾向于慢慢调,按季度看数据再改利率。
毕竟通胀还没到目标,降得太快怕反弹,讲实在的,两边的顾虑都有道理,但这种分歧摆到台面上,投票结果可能就不好看了。
德意志银行的首席经济学家说,这次说不定会有三位理事投反对票,而且反对的方向还不一样,有人觉得不该降息,有人觉得降得不够。
要是真这样,那可是1988年以来头一回,也是2019年9月之后第一次出现“双向反对”的情况。
原本想着大家会为了应对白宫的压力抱团点,结果后来发现,美联储成员对经济的判断差太多,想拧成一股绳实在难。
还有投行的预测也变了,摩根士丹利和德意志银行之前还觉得今年就降两次息,现在直接改成9月、10月、12月各降一次。
但也有像高盛这样的机构,觉得10月降不降还不一定,得看后面的数据怎么样,这么多不一样的声音,也能看出来现在大家对美联储政策走向有多没底。
贸易政策藏风险
除了内部的分歧,特朗普政府的贸易政策也是个大不确定因素,直接影响着美联储的降息节奏。
听说现在计划对欧盟汽车、亚洲电子产品这类商品加关税,幅度还不算小,这事儿其实挺矛盾的。
加关税会让进口商品涨价,本来就没稳住的通胀说不定又要往上走,可反过来,其他国家要是反击,美国的出口行业比如农产品、汽车零部件就会受影响。
到时候又得裁员,就业市场就更糟了,你想啊,本来经济就够难的了,这时候搞关税不是雪上加霜嘛?
富国银行之前给第一财经的报告里提过,这次调整利率,是因为就业风险上升但通胀还算稳定。
他们预计2025年要降75个基点,比之前的预测多了25个,2026年可能还要降到3.125%。
丹斯克银行则觉得,往后得看“点阵图”,判断是按季度降息还是连续降息,到2026年底,利率区间可能会到3.00%-3.25%。
不过这些预测都得打个问号,毕竟关税的影响还没完全显出来,要是关税真落地了,之前的经济预测可能都得改。
美联储一直说要“看数据”,但现在的数据还没完全反映出关税的影响,制定政策时怕是得留更多余地。
不用说,这次美联储议息会的结果,不光影响美国经济,全球的资本流向、汇率变化,都得受它影响。
不管最后降了多少,或者分歧有多大,后面大家都得盯着9月的CPI、非农数据,还有特朗普政府的关税到底落不落地。
毕竟美联储现在也是走一步看一步,想精准踩中经济的“节奏”,真不是件容易事儿。
对普通老百姓来说,不管政策怎么变,关注自己工作稳不稳、钱包鼓不鼓才是最实在的,毕竟经济好不好,最后还是要落到日常生活里。
更新时间:2025-09-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