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全面开打,大量中国产品被美国下架,荷兰得令,强抢中企资产

贸易战的火苗又一次被点燃,但这次,不再是你来我往的试探,而是拳拳到肉的真较劲,美国突然挥起重锤,数百万中国产电子产品在主流电商平台“消失”。

而在大洋彼岸的荷兰,政府出手“接管”中企资产,一边罢免高管,一边强制托管股权,这一连串动作,仿佛打好了节拍,精准落点,背后显然不是临时起意。

中国没有沉默,稀土出口新规迅速落地,直指对方命门,这场博弈中,谁是进攻者,谁在防守,谁又在试图掌控残局,局势已逐渐清晰。

美国歇斯底里

美国的这波操作,说白了就是“又想打又怕疼”,关税大棒刚举起来,嘴上的话却开始变调,特朗普放话要对中国商品全面加税,动辄就是100%的额外关税,涵盖消费电子、日用品、甚至新能源设备,威胁意味十足。

与此同时,美国财政部却在对外放风,“只要中方愿意谈,美国也不排除重新评估贸易政策”,前脚加压,后脚松口,这姿势怎么看都透着一股子“不太确定”。

更让人看不懂的是,美国主流电商平台大范围下架中国商品,这不是简单的“系统维护”,而是有组织、有规模的“产品清洗”。

几百万个中国产品详情页一夜之间被下架,主要集中在电子消费品、小家电等领域,美方理由还是那套熟悉的说辞,“国家安全”,但到底是哪个电饭煲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了威胁,谁也没说清楚。

这就像一个人边喊“我们欢迎合作”,边拿着锤子砸你家玻璃,特朗普在社交平台上批评中国的稀土出口管制“非常奇怪,且极具敌意”,但美国参议员万斯却又在电视上暗示“贸易谈判的大门仍然敞开”。

从强硬到软话,从高姿态到模糊表态,这种反复横跳,让人不禁怀疑,美国到底有没有一个清晰的战略方向。

把“国家安全”当万能钥匙,这种做法在国际社会早已引发质疑,有分析直言,这种泛化安全的做法,“不仅令人作呕,更是一种赤裸裸的贸易保护主义”。

更重要的是,一边想压制中国,一边又怕中国不理你,这种心理状态其实就是“既想霸凌又怕被怼”,说白了就是一种“无能狂怒”。

即便是美国国内,也开始质疑这种“边打边谈”的政策到底能撑多久,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数据指出,关税对中国出口的压制效应正在逐年递减。

反而在抬高美国本土制造成本,最终苦的是美国消费者,美国这一轮操作不仅没有形成有效打击,反而暴露出其在战略层面的混乱和焦虑。

“明抢”行为藏不住了

当美国在前线猛攻,荷兰则在背后“补刀”,这次的主角,是一家中资控股的荷兰芯片企业,安世半导体。

荷兰政府突然宣布,以“国家安全”为由,将中资持有的99%股权强制托管,顺带把中方任命的CEO直接罢免,整个公司全球运营冻结,几乎一夜之间完成。

这不是谈判桌上的博弈,而是实打实的“接管行动”,在不少欧洲媒体看来,这种操作已经突破了正常市场经济的底线,直接上升到“国家干预企业运营”的层面。

有人直言,这是“明抢”;也有人认为,这背后根本不是荷兰自己的决定,而是“得令而动”,巧的是,这一事件发生的时间点,正好与中美贸易战升级同步。

美国前脚宣布对中国商品加税,后脚荷兰就出手冻结中企资产,动作之快、配合之默契,很难说是“巧合”。

荷兰方面给出的理由,依然是“国家安全担忧”,但具体担忧什么,谁也没说清楚,这就像是说你家邻居可能藏了危险物品,却不给证据,也不让你解释,直接封门查封,如此“莫须有”的操作,国际上怎么看都站不住脚。

事实上,安世半导体过去几年为荷兰带来了大量税收和就业机会,是当地经济的一块肥肉,现在荷兰政府一脚踢开中资股东,不仅吃相难看,还极有可能引火烧身。

中国方面已明确表示将坚决捍卫中企海外合法权益,这种“强行接管”的行为,未来或将面临来自中国的系统性反制。

更现实的是,荷兰作为一个芯片产业链上的关键节点,如果因政治决策而失去中国市场,中国稀土供应链的“顺风车”也将不再对它开放。

说到底,这种行为短期或许让美国满意,但长期看,不仅砸了自己的招牌,还可能失去一个稳定的大客户。

反制不是情绪

面对来自美荷的“组合拳”,中国没有选择忍气吞声,而是稳准狠地出招,10月9日,中国商务部宣布,对稀土相关技术、设备及物项实施出口管制,明确列出禁止或限制出口清单。

这项新规,不是象征意义上的“表态”,而是直接打在西方高科技产业的软肋上,稀土,在半导体、新能源、军工等领域,几乎无可替代。

欧美高科技企业对中国稀土的依赖程度之高,早已是公开秘密,中国这次的反制,等于是用一把“看不见的手术刀”,精准切入对方的神经末梢。

这不是简单的“以牙还牙”,而是一种“以稀土为刃、以市场为盾”的战略打法,并且,这种打法并非情绪化反应,而是蓄谋已久的系统性应对。

美国在前面大张旗鼓搞封锁,中国则在背后悄悄织网,逐步构建“全球减一”贸易结构,减少对美国的依赖,加强与欧洲、东盟、全球南方国家的合作,替代效应正在逐步显现。

更重要的是,中国的反制姿态是理性的、有节制的,并没有全面中止稀土出口,而是通过技术和设备管控,把主动权牢牢握在手中,这种“留有余地”的方式,不仅展示出克制与底气,也为未来可能的谈判预留了空间。

美国之所以反应如此激烈,说到底,是因为这次中国真的打到了它的痛处,贸易战打到这个阶段,表面上看还是关税、产品和企业的较量。

实际上已经进入到供应链安全和战略资源掌控力的深层对抗,而在这一轮比拼中,中国正逐步把主动权握在自己手里。

从美方挥舞关税大棒,到荷兰直接出手“接管”中企,中国的反应不再是被动挨打,而是精准出击,稀土出口管制就是一个信号:这不是情绪化的回应,而是战略层面的调整。

美国试图用极限施压逼迫中国妥协,结果反而把自己逼进了战略困局,荷兰的“明抢”行为看似配合得当,却极有可能砸了自己的经济饭碗,中国的应对,不仅是防守,更是布局,为的是在这场全球博弈中,守住主动权。

未来中美是否会重回谈判桌,目前不好说,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国已经不再是那个任人打压的角色。

筹码还在增加,底牌还没全部亮出,而那些试图用强权阻断中国发展的人,终将发现,他们的每一次打压,反而在帮中国走得更远,全球格局,正在悄然重塑。

信息来源:

又拿“国家安全”当借口打压,美政府声称已强制电商平台下架数百万件中国电子产品 2025-10-12 16:11·观察者网

荷兰政府对闻泰科技子公司安世半导体施加限制措施,中方回应 2025-10-13 20:06·观察者网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5

标签:财经   中美   荷兰   美国   中国产品   资产   中国   稀土   国家安全   反制   关税   战略   半导体   中资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