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自杀式”回应“小字”争议,全网破防了!

作者 | 王晖 来源 | 首席品牌观察

互联网世界的“软沟通”,属实被雷军玩明白了。

前几天雷总兴冲冲转发小米YU7冬测夺冠的消息,字里行间满是骄傲,可评论区立马有人贴脸开大,“有没有小字?”

面对这波“灵魂拷问”,雷军既没发长篇大论解释技术细节,也没让公关团队出官方声明,反手甩了8个憨态可掬的“狗头”表情包。

就这八个小黄脸,把原本可能有点紧绷的“质疑现场”,扭成了“全网玩梗”。

只是,雷军的这波回应,无疑强化了小米和“小字”的关联,而当大众看到小米就联想到“小字文学”,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自杀式公关了。

小米的“小字文学”

要给科技圈的“文案细节党”排个名,小米绝对能占一席之地。

这两年,它宣传里那些藏在角落的小字,被网友亲切又无奈地称为“米氏小字文学”,核心特点就是,大字看得人热血上头,小字看完瞬间下头。

导火线要从最近小米17 Pro的发布说起。

发布会现场,“逆光之王”四个加粗大字在巨幕上闪得亮眼,可等海报传到手机端,有细心的网友拿着屏幕放大再放大,才发现右下角藏着一行几乎快和背景色融在一起的小字,“逆光之王是产品设计目标”。

▶ 图源:微博网友

合着这“王炸级”的宣传,不是已经稳稳达成的成就,而是正在努力贴近的方向?

准备下单的网友刷到小字后忍不住调侃,照这逻辑,我都能贴张海报说我是世界首富,底下用小字写“人生奋斗目标”。

小米汽车的“小字文学”更直观。小米SU7 Ultra宣传“1.98秒破百”,速度快得让车迷直呼性能天花板,结果小字备注写着“不计起步时间,基于特定测试环境”。

▶ 图源:微博网友

小米YU7的“2200MPa小米超强钢”,听着安全感爆棚,小字却解释,“小米超强钢指该材质的项目研发名称,具体性能需结合车身结构判断”。

▶ 图源:微博网友

其实这套路小米早用过。

早年小米笔记本宣传“比一元硬币还薄”,消费者拿到手拆箱才发现玄机,原来是把硬币竖起来比的厚度。

▶ 图源:微博网友

面对大家的疑问,小米的回应倒是挺实在:“小字就是把细节讲清楚,避免误解,这也是行业里的常见做法”。

罗永浩之前也提过,“大字吸睛、小字补充”不是小米独创的,很多手机、汽车品牌都这么干,只是小米的用户基数大、关注度高,一用就容易引发讨论。

▶ 图源:@罗永浩的十字路口

难怪网友笑称,现在买小米产品,第一步先打开手机相册的放大功能找小字,第二步才看核心参数,第三步再纠结买不买,比双十一凑单还要认真。

套路还是无奈?

能把“小字文学”玩成全网热议的梗,小米这套宣传路数不是瞎来,反而藏着一层“平衡术”。一边要抓眼球、让产品在同质化里被记住,一边要合规、避免踩《广告法》的坑,每一步都透着行业的无奈。

第一步,“大字抓关注”是行业通用操作。

现在手机、汽车行业卷得厉害,就拿旗舰手机来说,骁龙8 Gen3芯片、2K E6屏幕、5000mAh电池几乎成了标配,参数同质化严重,消费者根本记不住,但你说“性能之王”、“影像天花板”,立马就能让人眼前一亮,记住你的产品亮点。

可《广告法》不让随便用“之王”“最快”“最强”这类绝对化用语,一旦用了很可能被认定为虚假宣传。于是就有了“大字喊口号、小字补说明”的折中办法。

第二步,争议发酵成了“免费宣传”。

话说回来,小米太懂互联网传播规律了。有话题就有流量,不管是夸是调侃,都不算输。

“小字争议”一来,网友的吐槽、段子、表情包直接刷屏,比如“我叫冯云,比马云多两点(小字:名字笔画)”、“雷军比姚明高(小字:踮脚状态)”这类玩梗创作,看似是吐槽,实则帮小米刷了一波免费曝光。

▶ 图源:小红书

网友这种带着善意调侃的热度,可比硬投几百万广告管用多了。

就像这次YU7的冬测,本来只有汽车圈关注,结果因为“小字追问”和“狗头表情包”,连不买车的人都知道“小米汽车续航能碾压特斯拉”,反而成了一波正向传播。

第三步:用“自嘲”拉近距离,比硬回应管用。

雷军发8个狗头表情包,用自嘲的方式接住网友的调侃。比起那些冷冰冰的官方回应,表情包显然更能拉近距离。网友一看“雷总懂梗,没架子,不像别的老板端着”,气就消了一半,甚至觉得“这老板挺接地气”。

但是,这套玩法有个前提,必须靠产品实力撑着。

这次YU7冬测有实打实的证据,比如除了官方数据,还有上海车主晒出实际通勤续航741公里的截图,成绩摆在那儿,大家才愿意跟着玩梗。

▶ 图源:@雷军

可是,如果产品本身拉胯,比如宣传的续航和实际差一半,那小字就成了槽点,自嘲也会变成没诚意的敷衍。

被消耗的品牌信任值

雷军的8个狗头能化解一次尴尬,可“小字文学”用多了,消费者的心态也在悄悄发生变化。现在提起小米,不少人第一反应不是“性价比之王”,而是“先找找有没有小字”。

这种微妙的转变,比一次热搜争议更值得关注。

首先,是信任的“慢慢消耗”。

十年前大家买小米,信的是“为发烧而生”的实在,觉得同价位里小米最靠谱,参数写得明明白白,不搞虚的;现在买小米,会下意识地多问一句“有没有补充说明”“小字里藏没藏限制条件”。

其实,信任这东西就像银行储蓄,存起来要靠一次又一次靠谱的产品,花起来却只要几次“文字小补充”。每次“大字宣传、小字补充”的操作,何尝不是在慢慢支取之前攒下的信任呢?

▶ 图源:小红书

其次,是“合规”和“体验”的双重隐忧。

有律师就提到,“就算加了小字,要是大字内容足够醒目,占了海报80%的空间,小字只占5%,字体还特别小,消费者大概率看不到,这种情况下,就算有备注,也可能被认定为误导,有虚假宣传的风险。

再次是口碑风险。

现在网友的维权意识越来越强,一旦觉得“被文字绕晕了”,很容易引发连锁反应。

比如之前小米SU7出了一次小刮擦事故,明明原因是车主操作失误,结果评论区第一时间就有人猜“是不是宣传的智能驾驶有水分?小字里有没有没说清的限制?”

这就是信任度下降的表现,哪怕产品本身没问题,也会先往“小字套路”上联想。

少一点套路,多一点真诚

我想,最可惜的是,小米其实有拿得出手的硬实力。

YU7的冬测续航、小米17 Pro的影像传感器、SU7的操控体验等等,都是实实在在的优点,要是直接坦诚宣传,说不定更能圈粉,也不会有“小字争议”。

还是那句话,别让本该亮眼的产品亮点,被“找小字”的调侃抢了风头。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并非不能接受产品有短板,也不是反对宣传有创意,反感的是被文字套路的感觉。

所以,下次雷军再发微博,或许还会有人问“有没有小字”,但我想网友更希望看到的,不是狗头表情包,而是一句真诚的“所有参数真实有效,测试条件、适用范围都在这儿,欢迎大家监督、提建议”。

毕竟,大家愿意为“性价比”买单,更愿意为“信任感”停留。

*编排 | 三木 审核 | 三木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01

标签:科技   小字   雷军   小米   网友   大字   狗头   产品   表情   套路   消费者   文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