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仙桃之声】
冬天一到,洗澡就成了很多人纠结的“日常难题”:有人觉得每天洗才干净,有人怕洗勤了伤皮肤,还有人洗完总觉得皮肤干痒。到底冬天有没有必要天天洗澡?洗澡时的水温、产品、搓澡方式藏着哪些健康细节。
本期嘉宾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
杨小英

嘉宾介绍
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湖北省医师协会、湖北省医学会皮肤科分会委员、武汉市医师协会常委、武汉市医学会皮肤科分会委员、湖北省医学会激光学会第一届委员、湖北省武汉市真菌专业委员会委员、仙桃市科技专家库成员。
先后在《中华皮肤病杂志》、《临床皮肤病杂志》等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参与科内科研工作所获成果分别获省科技进步奖、市科研成果一等奖各一次。
专业:银屑病、白癜风、湿疹、脱发、荨麻疹、色素性、血管性疾病,肿瘤性疾病及疑难病例的诊治,尤其擅长皮肤外科、脱发、痤疮、色素性疾病的治疗,有丰富的皮肤美容、激光知识。
主持人:“每天洗澡才卫生”和“洗澡太勤伤皮肤”,这两种说法到底谁对?冬天多久洗一次最合适?
杨小英:关键是“因人而异”。《中国皮肤清洁指南》建议,一般情况下冬季每隔2~3天洗一次就够了。我们皮肤表面有层“皮脂膜”,像天然保湿霜和防护盾,冬天空气干燥、皮脂分泌少,这层屏障本就脆弱,每天洗澡尤其是用热水洗,会反复破坏它,导致皮肤干燥、瘙痒,甚至诱发湿疹。
具体频率可灵活调整:运动量大、出汗多或工作环境脏乱的人,每天洗合理,重点清洁汗液污垢;办公室职员、老年人等活动量少的人,2~3天甚至更久洗一次都可以。南方冬季温暖湿润地区可每天洗,北方干燥地区或室内暖气足的人,需适当减少频率。
特殊人群要注意:1岁内婴儿皮肤娇嫩,每周洗2~3次即可,重点清洁褶皱部位;患有特应性皮炎或湿疹的儿童,反而需要每天洗,但要控制用温水、温和产品,洗完及时保湿,且不超过一天一次。
主持人:不天天洗澡,会不会滋生细菌影响健康?
杨小英:不用担心。皮肤表面有“有益菌群”,能抑制有害细菌,维持微生态平衡。只要不是长期不洗澡,污垢和细菌量不会危害健康。反而过度洗澡会破坏菌群平衡,让有害细菌趁虚而入,引发毛囊炎等问题。适当减少频率,更利于皮肤保护。
主持人:很多人冬天爱用热水澡取暖,觉得水温越高越干净,这种做法正确吗?冬季洗澡水温多少合适?
杨小英:这是常见误区。冬季洗澡核心是“宜温不宜热”,温水才适合皮肤。《中国皮肤清洁指南》建议,水温以略高于体温为宜,38~40℃比较合适,超过42℃就偏热了。
过热的水有三大危害:一是过度带走皮肤油脂,破坏皮脂膜,加剧干燥瘙痒,就像冬天用热水洗手后会起皮;二是刺激毛细血管扩张,长期可能让皮肤变敏感、出现红血丝;三是存在“低温烫伤”风险,皮肤长时间接触45℃以上热水,深层组织会受损,表现为发红、起水泡,老年人、儿童更易出现。
水温可灵活调整:泡澡时身体浸没在水中,37~38℃就够;淋浴且浴室冷时,可适当调高但不超过42℃,最终以“身体舒适不烫”为准。
主持人:没有温度计,怎么判断水温合适?
杨小英:两个实用方法:一是“手背测试法”,伸手背入水,感觉温暖不烫就合适,发烫刺痛则水温太高;二是“身体感受法”,洗澡时皮肤温热舒适、洗完后不紧绷干燥,就是合适的。另外,洗澡时别一开始就用热水直冲头面部,先开花洒升温,再从四肢开始冲洗,避免刺激血管收缩引发头晕,老年人更要注意。
主持人:冬天皮肤干燥,该选香皂、药皂还是功能性沐浴露?
杨小英:核心是“温和清洁、不破坏皮肤屏障”。皮肤表面是弱酸性(pH值5.5~6.5),普通香皂、药皂多是碱性(pH值9~11),虽然清洁力强,但长期使用会破坏皮肤酸碱平衡,损伤皮脂膜,导致皮肤干燥敏感。药皂含抗菌成分,还会杀死有益菌群,降低皮肤抵抗力,日常应避免使用,皮肤干燥或有皮肤病的人更要杜绝。
最合适的是温和的弱酸性沐浴露,它pH值与皮肤相近,刺激性最小,既能清洁污垢,又不破坏屏障。选择时注意三点:一看产品说明,标注“弱酸性”或具体pH值的更靠谱;二看成分表,选成分简单的,避免皂基、硫酸盐、酒精、香精等刺激性成分;三根据皮肤状况选,轻微干燥选普通款,干燥明显的可选含甘油、凡士林、神经酰胺等保湿成分的款式。
至于艾草、牛奶、盐巴等功能性产品,可偶尔用但不建议日常用。艾草款可能让敏感肌过敏,盐巴款清洁力强会加重干燥,牛奶款的蛋白质可能成为过敏原,且无法根本解决干燥问题。冬季选产品,还是以“温和、简单、适合自己”为核心。
主持人:使用沐浴露有什么注意事项?
杨小英:别过量使用,不然会增加皮肤负担,残留成分可能刺激皮肤。正确方法是:取适量沐浴露,加水揉搓出泡沫后涂抹身体,轻轻按摩清洁,重点清洁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再用温水彻底冲洗。手臂、腿部等干燥部位,用温水冲洗即可,减少沐浴露刺激。
主持人:很多人觉得搓出“泥条”才算洗干净,冬天“泥”更多,搓得越狠越卫生,这种做法对吗?冬天能不能搓澡?
杨小英:可以搓,但要“适度”,“小搓怡情,大搓伤身”。偶尔轻轻搓一搓,能清理老废角质、灰尘和多余油脂,让人清爽,但过度搓澡会伤皮肤。
搓出来的“泥”,主要是脱落的角质细胞、油脂、汗液和灰尘的混合物,是正常生理现象。人体每天会脱落近一百万个角质细胞,一部分附着在皮肤表面形成“泥”,不用过分纠结
过度搓澡有四大风险:一是损伤角质层,让皮肤变脆弱,易受刺激出现干燥发红;二是造成皮肤微小破损,引发毛囊炎、皮肤癣等感染,公共澡堂的公共工具若消毒不彻底,还可能传染传染性软疣;三是破坏皮脂膜,加剧干燥瘙痒,诱发湿疹;四是导致皮肤色素沉着,长期用力搓澡会刺激黑色素细胞,让局部皮肤变黑、粗糙,形成“摩擦性黑变病”。
冬天搓澡要注意:频率控制在1~2周一次,不用每次都搓;力度要轻柔,以皮肤清爽无疼痛为宜,不追求“多搓泥”;用专用搓澡工具,定期清洗消毒,避免用公共工具;搓完后及时冲洗,涂抹保湿产品修复屏障。
主持人:皮肤角质层厚,有没有温和的替代方法?
杨小英:可选含低浓度水杨酸、果酸的身体去角质产品,能温和溶解角质连接,促进老废角质脱落,比物理搓澡刺激小。使用时选低浓度款,每周1~2次即可,皮肤干燥、敏感或有皮肤病的人不建议用,用完后及时冲洗并保湿。
主持人:洗澡时间太长对皮肤有影响吗?很多人冬天洗澡会洗半小时以上。
杨小英:不可取。冬季洗澡建议控制在10分钟以内,快则5分钟,最好不超过15~20分钟。洗澡时间过长会导致皮肤“过度水合”,角质层细胞吸水膨胀,连接松散,屏障功能下降,水分更容易流失,洗完后皮肤会更干燥紧绷。
另外,冬天浴室密闭通风差,洗太久会导致室内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容易出现头晕、胸闷等不适,老年人、体质弱或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更易引发危险。
冬季洗澡要“速战速决”:提前准备好衣物、毛巾、保湿产品;重点清洁易脏部位,其他部位快速冲洗;洗完后及时擦干身体走出浴室,避免长时间待在密闭环境。
主持人:洗完澡后该怎么护理,才能避免皮肤干燥?
杨小英:“收尾工作”很重要,尤其是保湿。第一步,用干净柔软的毛巾轻轻按压吸干水分,别用力揉搓,避免损伤角质层,褶皱部位要重点吸干;第二步,洗完澡后3分钟内是保湿“黄金时间”,此时皮肤角质层充满水分,及时涂抹保湿产品能牢牢锁水。轻微干燥选清爽身体乳,干燥明显的选厚重的润肤霜或凡士林,优先选含甘油、神经酰胺等保湿成分的产品,涂抹时均匀,易干燥部位可多涂;第三步,及时穿保暖透气的棉质衣物避免着凉,打开浴室通风,室内干燥时用加湿器增加湿度,缓解皮肤水分流失。
主持人:老年人、婴幼儿、皮肤疾病患者,这些特殊人群冬季洗澡有什么特别注意的?
杨小英:特殊人群需格外谨慎:
老年人:皮脂腺、汗腺功能衰退,皮肤干燥变薄,屏障功能弱,且血液循环差、对温度感知弱,易出现低温烫伤或受凉。洗澡频率1~2周一次,水温37~38℃,时间5~10分钟,尽量选淋浴避免泡澡,不搓澡、不用刺激性产品,洗完后及时擦干,涂抹滋润度高的保湿产品,做好保暖。
婴幼儿:皮肤娇嫩,皮脂膜薄,屏障功能弱,体温调节能力差,易受刺激和受凉。1岁内每周洗2~3次,1岁以上根据活动量调整,无需每天洗;水温37~38℃,时间5~10分钟;选婴幼儿专用温和无刺激的产品,用量少,重点清洁褶皱部位;避免水流进眼、耳、鼻,洗完后及时涂抹婴儿润肤霜,洗澡环境要温暖,洗完后尽快穿棉质衣物。
皮肤疾病患者(如湿疹、银屑病等):皮肤屏障有缺陷,易干燥瘙痒,护理不当易加重病情。洗澡频率2~3天一次,湿疹急性期可减少;水温38℃左右,时间5~10分钟,选淋浴避免泡澡;不搓澡,用温和弱酸性沐浴露或仅用水冲洗;洗完后3分钟内涂抹无香精的医用保湿霜,用量要足;避免刺激性护肤品、香水,穿宽松透气的棉质衣物,减少摩擦刺激。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更新时间:2025-11-2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