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奇思妙想
人过五十,仿佛一夜之间,很多事都看清了。尤其是关于兄弟姐妹。
那些曾经一起在田埂上追逐、在被窝里说悄悄话的人,如今有的还能像儿时一样,一个电话就聚在一起,聊聊家常,说说心事;
有的却成了通讯录里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名字,除了逢年过节礼貌性的问候,再无交集。
我们总说,是生活太忙,是距离太远。可夜深人静时扪心自问,真正让这份血脉之情变淡的,又何止是这些呢?
走过大半生,我才慢慢品出,兄弟姐妹亲不亲,其实就系在三个人的心尖上。
第一个人,是我们的父母。他们是那棵大树的根,根扎得正不深、匀不匀,直接决定了枝叶能否繁茂地共生。
我见过太多家庭,父母无心的偏爱,像一把钝刀,在孩子心里划下深深的痕。
也许是一句不经意的“你看老大多出息”,也许是一次偏心的资源分配,这些看似微小的倾斜,在孩子们心中却会发酵成怨怼与不甘。
等到父母老去,这些被压抑的情绪便成了兄弟姐妹之间无法逾越的鸿沟。
相反,那些父母用爱浇灌、用公平守护的家庭,孩子们从小就知道,身后不仅有父母,还有彼此。
这份从父母那里传承下来的安全感与归属感,是任何物质都无法替代的亲情基石。
第二个人,是我们的伴侣。俗话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你的另一半,是决定你原生家庭能否与新家庭和谐共生的关键。
一个明事理、懂体谅的伴侣,会把你的兄弟姐妹当成自己的亲人,在他们需要时,愿意和你一起伸出援手。这份支持,是连接两个家庭的温暖桥梁。
可若伴侣心胸狭隘,时常在你耳边吹风,计较谁家付出多、谁家占便宜”,那么再深厚的兄弟姐妹情,也经不起日复一日的消磨。
你会渐渐在亲情与爱情的两难中疲惫不堪,最终为了眼前的小家”而牺牲了手足之情。所以,兄弟姐妹的亲,离不开伴侣那份宽广的胸怀与无声的成全。
第三个人,也是最重要的那个人,是我们自己。父母给了我们起点,伴侣影响了我们的过程,但最终握着方向盘的,永远是我们自己。
时间可以冲淡一切,但也可以沉淀一切,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愿意去擦拭那份蒙尘的记忆。
很多手足情的疏远,并非因为什么深仇大恨,往往只是源于一次谁先低头的倔强,一次“谁先联系”的计较。
我们总以为对方会懂,总以为还有时间,却忘了岁月不饶人,忘了见一面就少一面的残酷。
五十岁后才明白,兄弟姐妹是这世上唯一与你共享过同一片童年星空的人。那份记忆,千金不换。
所以,别再等了,放下那些无谓的骄傲和计较吧。主动打一个电话,发一条信息,甚至只是轻轻问一句:“最近还好吗?”你迈出的一小步,可能就是修复亲情的一大步。
感情是靠走出来的,不是等出来的。你多走一步,他多回应一点,这份血脉的暖流,就能重新在彼此心间流淌。
说到底,兄弟姐妹的亲与不亲,是一场需要三个人共同完成的情感修行。
父母的公平是爱的底色,伴侣的体谅是情的港湾,而你的主动,则是让这份缘分永不褪色的光。
别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更别等到“兄弟阋于墙”才追悔莫及。趁着还来得及,多一份体谅,多一次联系,让这份上天赐予的、独一无二的缘分,成为我们人生路上最温暖、最坚实的依靠。
但请记住,维系这份亲情的最终意义,并非为了填补父母的遗憾,也非为了迎合伴侣的期望,而是为了我们自己。
当我们白发苍苍,回首往事,能有一个血脉相连的人,可以一起笑着流泪,聊着那些只有你们才懂的过往,那份慰藉,是任何财富、地位都无法给予的。
别让一时的疏忽,换来一生的孤独。去主动,去拥抱,去珍惜吧——因为在这世上,能陪你从起点走到终点的,除了你自己,或许就只有他们了。
更新时间:2025-09-2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