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暑假,让孩子在100个烧脑案件中玩出逻辑力!

最近,游戏解谜神作《妙探寻凶》在国内爆火,上市仅不到两个月就加印9次,发行量破20万册,在京东、当当、抖音等各大平台持续霸榜。

这本书以其【推理+数独+游戏】的多重魅力俘获了众多推理游戏迷和家长们的芳心。


随手打开社交平台,都能看到它的种草分享:

在高铁上、咖啡厅、书展上,在下雨天、地铁通勤时、度假的沙滩上……大家在各种场景玩《妙探寻凶》。

作为引进图书,早在中文版上市前,MURDLE就以其独特魅力火爆欧美。


英文版畅销超100万册,在国外拿奖拿到手软,横扫英美亚马逊、巴诺书店等各大榜单,更是拿下了英国国家图书奖年度总图书!同名电子游戏也俘获了全世界超100万的推理迷。


连《周四推理俱乐部》作者理查德·奥斯曼也盛赞其为“现象级作品”,如今这本推理神作终于火到国内了!

它首创了『逻辑推理』+『数独解谜』的独特玩法,循序渐进地考验读者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这本书中,读者需扮演侦探学院毕业生洛基克(Logico),用一支铅笔、一块橡皮开启侦探生涯,通过分析嫌疑人、凶器、地点以及证词线索,并最终借助书中的推理网格,亲手侦破100起由浅入深、烧脑上头的谋杀谜案。


不止推理迷,孩子和家长都在玩!


看着这个,有没有觉得似曾相识?

没错,从小学考题到中考、高考,甚至考研考公,都能看到这类逻辑题的影子,上面这道题甚至好多成年人都被难倒了。


凭空推理容易摸不到头脑,而本书作者卡伯把这个推理过程“网格化”了,在他的谜题中,每一种条件和可能都可以被填进唯一的方格里,以此来帮助我们判断“是”或“否”,唯一的答案自然就会水落石出!

作者G. T. 卡伯在美国阿肯色州的一个小镇长大,父母分别是法官和民权律师,这种家庭环境为他日后对悬疑题材的兴趣埋下伏笔。


长大后的卡伯作为好莱坞悬疑协会的秘书长,监制了数十部在洛杉矶地区上映的沉浸式推理剧。


而他将创新性地将数独和推理结合起来的解谜游戏书《MURDLE》,一经出版便迅速占领全球图书市场。


看似简单的推理,实则充满战术和技巧,每一次排除、质疑、提问和反驳,都在考验读者的观察力、判断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每本书包含1本谜题册、1本“妙探真相手册”以及4张物证卡,无压力前后对照翻阅线索和答案。


就算思路卡住也没关系,翻开“妙探真相手册”,找到对应案件查看提示,即可继续解谜。


解完题直接对答案,随着做对的题目越来越多,成就感直接拉满。

更重要的是,《妙探寻凶》专为不同年龄段读者设计了阶梯式挑战,搭配贴心教程与真相手册,小朋友可逐步提升逻辑力,高手也能挑战烧脑极限。因此无论是沉迷逻辑推演的成年读者,还是需要逻辑思维启蒙的青少年,都能从这本书中获得乐趣。


不少读者家长收到书后纷纷晒出反馈,小朋友直接变身“小柯南”,每天沉迷破案,对这本边玩边学的推理书爱不释手。

“小到女儿七岁,大到我和老公两个人,都非常沉浸!”

“太上头了,我家娃抢着看。”

“让娃主动做数学题的推理解谜书被我找到了。”


这本书之所以能让小朋友如此着迷,不光是因为推理过程的趣味性,更因为这本书能为小朋友带来实际动手的参与感、破解谜题的成就感以及角色扮演的沉浸感。


这种独特的游戏体验,是其他图书无法比拟的。


游戏学习两手抓,暑假让孩子放下手机

作为一本面向全年龄段的解谜书,《妙探寻凶》中没有刻意渲染的恐怖氛围,作案工具和作案方法天马行空,离现实比较远,不必担心让孩子害怕,产生不好的感受。


同时在解题难度与阅读体验上做出了平衡——


不用担心阅读门槛,书中100个案件像「阶梯式闯关副本」,从入门、进阶到高阶、大师,四级难度层层递进。


刚开始是2页一篇的“快餐式”微型剧本杀,玩着轻松又带来成就感,小学三四年级的小朋友也可在家长陪伴下完成;12岁以上的大孩子可以尝试独立完成。


随着故事推进,案件难度提升,家长和孩子可以合作起来,破解越来越复杂的烧脑谜题。

本书一开始就有玩法说明,清晰的游戏指南让新手侦探也能轻松上手。就算卡住,书里还有贴心提示,根本不用担心解不开谜题!

不同难度的题目,可以锻炼的孩子能力模块也有所不同:


【入门级】3个嫌疑人,3个凶器,3个地点,锻炼基础的逻辑推理和信息分析能力

【进阶级】3个嫌疑人,3个凶器,3个地点,凶手会撒谎,需要假设说谎人,利用排除法锁定凶手

【高阶级】4个嫌疑人,4个凶器,4个地点,【新增】4个杀人动机,对信息整合、交叉对比的能力要求进一步提升

【大师级】4个嫌疑人,4个凶器,4个地点,4个杀人动机,凶手会撒谎,计算量、思考复杂度进一步加大


此外,编辑老师们经过反复讨论,在32开、16开这两个开本之间做了取舍,最终选定更便于答题的32开;并且请教了做少儿书的同事,确定了内文的字体和字号不会给适龄的小朋友造成阅读障碍


从刷手机到“破解谜案”,孩子在碎片化时间里悄悄蜕变:


读证词、找线索,不知不觉提升了语文阅读理解的信息提取能力


排除干扰项、梳理逻辑链,给数理学科攒下思维底子


动手动脑都自带“任务感”,画推理网格、整理物证卡,信息搜集+实操验证的能力同步提升。

暑期到了,还在担心小朋友电子产品不离手的家长朋友们,不妨试试用这本有趣又益智的解谜游戏书:每天饭后30分钟,和小朋友一起“沉浸式办案”,在碎片化时间里提升孩子逻辑力与专注力,解锁温馨的亲子共读时光。

从小朋友到名侦探,只需要一支铅笔

这本书的玩法也特别简单,我们只需要一支铅笔,或许还有一块橡皮,就能化身侦探,破解谜题。


《妙探寻凶》的核心玩法就在于书中这套独特的“推理网格”,它将抽象的逻辑推演转化为小朋友也能轻松上手的网格游戏,让小朋友们在游戏中不知不觉提升逻辑力。


我们以中级版的第41案举例。

Step1:阅读线索,提取关键信息


每个案件都涉及3~4名嫌疑人,他们的行事风格和外貌特征各不相同。在案发时,每位嫌疑人都在可疑地点中的某一处,并分别持有一件可疑的凶器;我们可以将关键信息重点标注:

除此之外,侦探洛基克还掌握了一些确凿的证据,用来梳理每位嫌疑人案发时的动向和人物之间的关系:

Step2:整理线索清单,填写推理网格


推理网格是推理学院教授的一项强大技术,它可以帮助我们理清思路,推导出最有可能的结论。


网格中的每列和每行都标上了代表嫌疑人、凶器和地点的图片,而地点被标注了两次——一次在上方,一次在侧面——这样,每个方格都代表了一种独一无二的潜在组合:

第二条线索提到,拿占卜棒的嫌疑人生于2月1日。参考二号物证可以看到,2月1日对应的星座是水瓶座:

三位嫌疑人中,只有克里姆森医生是水瓶座,因此我们可以得知克里木森医生在案发时拿着占卜棒:

如果克里姆森医生拿着占卜棒,那么他就不可能持有其他凶器。与之对应的,其他嫌疑人就不可能拿着占卜棒。


我们将以上信息用“√”和“×”表示在网格中:

Step3:交叉验证,锁定真凶


接下来,我们需要按照以上方法,将每一条线索都填入网格内,通过多条线索的交叉分析,再结合最后一条关键线索,最终锁定唯一可能的“凶手+凶器+地点”组合:


凶手是克里姆森医生,凶器是一根占卜棒,案发现场位于屋顶!

凶手有时候还会说谎。探案过程中,有时你能马上识破谎言,有时,你可能需要测试每个嫌疑人的证词,看看其他人都说真话时他们撒谎的可能性:

随着故事的深入,我们还需要推测凶手的作案动机。虽然这会大大增加我们办案的难度,但只要我们足够细心并耐心地梳理已有线索,并利用已知信息推导新的线索,就总能锁定唯一的凶手。


彩蛋多多,越挖越有料

除了“推理网格”的核心玩法外,书中还有文字类的玩法,以及精彩的剧情、有趣的彩蛋等待大家一同探索。


在玩法上,为了将英文原版的推理体验原汁原味地呈现给中文读者,编辑团队与译者进行了巧妙的汉化


将原作中的英文字母游戏,按不同语境转化为拼音游戏以及形近错别字替换、顺序打乱、信息简化、部首拆分、关键信息马赛克这5种汉字游戏,如此一来,既解决了跨语言带来的障碍,又提升了解谜的趣味性和难度。

书中的拼音解谜

【形近别字】

一个晕船严重的人简单写下这条线索:K板上的人是左丿子(→左撇子)


【顺序打乱】

有人递给洛基克一张纸条,上面是一条杂乱无章的线索:内室看到我们都在律师(→我们都看到律师在室内)。


【信息简化】

一名可靠的线人递给洛基克一个匆忙写下的便条:天蝎→死亡森林(天蝎座的嫌疑人在死亡森林)。


【部首拆分】

把“弗米利恩拿古剑”用五笔输入法把这七个字都拆分成偏旁部首。


【信息马赛克】

一名成员匆匆写下一条不太完整的信息:气分××人的是处女广(→处女座)。

文字类的游戏更加考验小朋友的理解和语言能力。


剧情上,不是散乱的100道题,而是情节连贯、无限反转,每个角色个性鲜明的悬疑故事。答案中隐藏着完整的剧情,直到最后一个案子幕后大BOSS现身揭开真相。所有人物的动机和行为、所有看似离奇的意外和反转都得到解释。

经典双侦探设定:洛基克信仰理性,占星师菲利希英依赖直觉,两人互不相让,吵吵闹闹,一路历经波折,成为最佳拍档。然而意外降临,遇害的菲利希英究竟是友是敌?真正的幕后黑手到底是谁?


贯穿案件的隐藏线索:总是闪现在各个案发现场的古代遗迹,到底是外星人的玩具,还是原始人类的杰作?这些刻有图腾和符号的作案工具,难道附着了来自远古的神秘力量?


越挖越上头的角色故事:不论是嫌疑人还是被害者,每位出场人物都各自拥有鲜明的性格和丰满的故事线,当你将看似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梳理清楚,就能置身吃瓜的第一现场,探查每一桩案件的前因后果。


还有超级细心的读者自发整理了前50案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让我们得以瞥见复杂的剧情。前面的出现过的嫌疑人,后面还会接连出现,且人物描述也会随着剧情的推进产生变化……

除此之外,《妙探寻凶》里还有大量的彩蛋,化用了许多流行文化、历史事件和名人轶事,通过幽默或讽刺的方式加以呈现,很多隐喻小孩子看不懂,但成年人则可以会心一笑领会弦外之音。一本书带来双倍乐趣。

书中还有很多许多名人和文化元素的身影:


毛里茨·埃舍尔——荷兰空间艺术大师,作品中描绘的空间常呈现出现实世界中不可能存在的结构;


马克斯·韦伯——现代社会学奠基人,受邀前来为自己的同侪作证;


美国西部风作品中的黑帽子——似乎是坏人身份的象征。

还有一些角色名字和情节安排,都或显或隐地向阿加莎·克里斯蒂、亚瑟·柯南·道尔等推理作家、文学巨匠致敬:


比如第2个案子“有人生还”,明显致敬了阿加莎的经典作品《无人生还》;


对“人类头骨”的描述,援引自莎翁的不朽名篇《哈姆雷特》;


法国作家夏尔·佩罗创作的著名童话人物“蓝胡子”也作为嫌疑人出现在了谜题中。

每处一闪而过的文字,都有可能蕴含着极大的信息量,将一个个知识干货融入剧情,让各位小侦探在享受逻辑推理带来的乐趣与成就感的同时,提升文学、外语、人文等学科的知识积累,帮助孩子养成主动探索的求知欲。


合上书本时不妨数一数:那些藏在人物介绍、符号谜题、剧情伏线里的巧思,你们解锁了多少?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02

标签:游戏   案件   逻辑   暑假   嫌疑人   凶器   网格   线索   小朋友   凶手   信息   洛基   侦探   玩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