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走进天安门广场,简约而不简单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总能第一时间抓住人们的视线。
纪念碑正反两面碑文让每一位看到的中国人,都会沉浸在对英雄的敬意和缅怀之中。
有人可能会注意到,在其背后百余字的碑文中,“人民”二字出现 8 次,却从头到尾没提“中国共产党”。
作为中国人民抗战、解放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为何在这座丰碑中“隐身”了呢?

人民英雄纪念碑于1952年8月1日正式动工,然而关于建碑的倡议与讨论,其实早在建国之前就已展开。
1949年9月,一封建议在天安门广场兴建一座纪念性建筑雕塑的信,从滑田友手中寄往北京市建设局。
这个建议拉开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建造的序幕。
同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建碑决议,并选址天安门广场。
当日下午,毛主席率领全体代表出席奠基典礼,并亲自宣读碑文。
毛主席第一个为纪念碑培土奠基,那一刻,广场上气氛庄重,与会代表无不满怀对革命先烈的崇敬,共同见证这一历史时刻。

不过,纪念碑的建设并非那么简单,从设想变为现实,光时间就历经了九年。
从1949年奠基至1958年竣工,无数设计师、工匠与施工人员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建设倾注了大量心血。
为征集最优方案,纪念碑的设计方案依旧采取全国海选的方式,仅最初的设计稿就收集到了240多件。
经过仔细对比和考虑后,纪念碑兴建委员会决定采用以中国传统碑体造型为基础,以“碑文”为核心主体,同时在四周饰以浮雕展现英雄事迹,呼应主题。
而纪念碑建造的最大难题莫过于原料的采集和运输,其中,承载碑文的巨型碑心石的开采和运转极为艰难。
由于建国初期条件艰苦,碑心石的开采全凭人工开凿,靠着工人和石匠的智慧和毅力,这块意义非凡的石头才成功从山体中剥离出来。
之后从开采地青岛运输到北京的转运更是耗费了极大的人力物力。
好在经过漫长而复杂的运输,碑心石最终完好运抵天安门广场。

1958年5月1日,人民英雄纪念碑正式落成揭幕。
那一天,广场上掌声如潮,人们纷纷前来瞻仰这座凝结无数心血的历史丰碑。
纪念碑之上,114字的碑文虽短,却是整个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核心和灵魂,蕴含着深刻的内涵。
这篇由毛主席起草、周总理题写的碑文,用极短的篇幅就道出了中国革命的艰辛历程。
碑文内容分为了三个部分,分别代表着中国革命历史的三个重要时期。
“三年以来”将时间带回解放战争的烽火岁月。
字里行间奔涌着对近在咫尺的牺牲的深切缅怀与慷慨悲歌。
我们仿佛看见无数人民的身影义无反顾地汇入历史洪流,听见“为了新中国”的呐喊响彻山河。
这情感是炽热的,带着战火未冷的温度,是对于刚刚逝去的英雄儿女的痛惜与礼赞。
它奠定了整个碑文庄严肃穆的基调,如同交响乐悲壮而有力的第一乐章。
“三十年以来”将时间上溯,从五四运动的启蒙火炬,到抗日战争的血雨腥风,这是一条更为漫长而崎岖的求索之路。
情感在此刻变得更为深沉、浑厚。
它不再仅仅是对于胜利的欢欣,更是对民族复兴艰难历程的深刻体认。
它承载着在历史的纵深处,对先驱者们不屈不挠精神的深深致敬。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以来”是碑文情感的最高潮,也是最深沉的一笔。
它将纪念的边界推至整个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从鸦片战争开始,所有为反抗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与人民自由幸福而奋斗的牺牲者。
无论身份,无论有无姓名,都是人民的英雄,都将得到所有中国人的深切缅怀和崇高致敬。

这是一种与整个民族命运共震颤的宏大情感。
它超越了具体时空,是一种对“牺牲”本身的哀悼与颂扬。
三个时间节点,如同三个递进的台阶,引领我们的情感从对具体的缅怀,升华为对百年征程的反思,最终抵达与整个民族苦难与奋斗史的精神合一。
而细心的人会发现,在这篇党中央高度重视的碑文中,全篇竟然都没有出现“中国共产党”这几个字。
甚至在纪念碑底须弥座的浮雕中,也没有出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身影。
这难道是毛主席忘记了吗?当然不是,这是毛主席明确要求的。
毛主席明确不允许碑文中出现“中国共产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这背后,蕴含着他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人民的尊重。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起,就从不是脱离人民的“旁观者”,而是和老百姓肩并肩的“同行人”。
那些牺牲的英雄里,有我党战士,也有国民党、民主党派人士、爱国华侨、普通群众、他国人士。
这些人都是中国革命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果碑文中只提“中国共产党”,反而会把无数非我党员英雄排除在民族记忆之外。
那些在鸦片战争里挥刀的士兵、辛亥革命中流血的义士、抗日战场上牺牲的平民,他们同样是撑起民族脊梁的人。
毛主席不愿让这份纪念有半分狭隘,所以用“人民英雄”四个字,把所有为民族独立、人民幸福倒下的人,都揽进了这座丰碑的怀抱。
更让人动容的是,这份“不提”里藏着党的初心。党从来不是为了自己的名,而是为了人民的利。

中国革命的胜利,从不是党“独自完成”的,而是党领着人民一起拼出来的。
毛主席一直以来都坚持人民历史观。
他清楚,若在碑文中突出党,反而会偏离“纪念人民”的本意,而把“人民”放在最中央,才是对党的宗旨最实在的诠释。
党始终是人民的一部分,党的功绩,本就该融在人民的奋斗里,刻在人民的记忆中。
毛主席撰写的碑文,展现了他作为一位伟大领袖的智慧和胸怀,也让这座纪念碑成为了全体中国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
参考文献:
人民英雄纪念碑兴建始末,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20年11月18日
百年瞬间丨人民英雄纪念碑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建成,共产党员网
奠基始于开国前——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那些事儿,中国军网,2018-05-02
人民英雄纪念碑背后的故事,光明网,2023-04-28
65年前的今天,人民英雄纪念碑揭幕!《档案》独家揭秘背后隐秘往事,北京卫视,2023.5.1
纪念!以国家的名义 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这些故事不能忘,央视新闻客户端,2024-09-30
更新时间:2025-11-0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