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四川首富,过去十年里,大家心里的答案几乎没怎么变过,不是新希望集团的刘永好,就是通威集团的刘汉元、管亚梅夫妇。
这两位大佬手握世界500强企业,2024年营收一个超2600亿元,一个破2400亿元,妥妥的川商“顶流”。

可2025年胡润百富榜一出炉,却让不少人直呼“没想到”:新科四川首富既不搞农牧,也不做光伏,而是一位名叫朱义的内江人,早年当过大学老师,揣着300块闯过广西。
如今靠一款抗癌新药身家飙到1150亿元,稳坐中国医药行业第二把交椅,仅次于翰森药业钟慧娟、孙远母女的1410亿元。
更让人意外的是,朱义旗下的百利天恒,2024年营收才58.23亿元,连新希望、通威的零头都不到。

可就是这家“小而精”的医药企业,上市两年多股价暴涨近14倍,市值突破1500亿元,造富速度让行业惊叹。
从工厂子弟到千亿富豪,从无线电学霸到“创新药狂人”,朱义的人生,比小说还跌宕。

1963年,朱义出生在内江一个热闹的工厂大院,母亲是厂里的医生,常带着他给工友量血压、送药片,让他从小就觉得“医药是能救人的行当”,父亲是退伍军人,后来自学考上四川大学哲学系,总跟他说“做事要踏实,更要敢闯”。
1980年高考,朱义考了个好成绩,听从父亲“哪怕修收音机也能混口饭吃”的建议,选了四川大学无线电专业。
可骨子里藏着“科学梦”的朱义,总觉得无线电不是终点。
本科毕业那年,朱义咬咬牙跨专业考研,硬是考上了复旦大学生物物理硕士,一头扎进了病毒学研究。

1987年,硕士毕业的朱义被分配到华西医科大学当老师,每天在实验室里跟病毒打交道,在讲台上给学生讲微生物知识。这份“铁饭碗”在外人看来安稳又体面,朱义却越干越憋闷:“跟着别人的研究路子走,一眼能看到退休,这不是我想要的。”
90年代初,“下海”的浪潮席卷全国,27岁的朱义心一横,辞掉了教师工作,揣着简历进了四川科委医药公司做研发,后来又跳槽去成都一家生化厂当厂长,摸透了医药行业的上下游。
1992年,广西北海迎来大开发,报纸上都喊着“北海要成第二个深圳”,朱义动了心,他揣着仅有的300元积蓄,买了张火车票就往北海跑。
在北海的日子里,朱义什么都敢试,外贸生意火,他就帮人牵线卖建材。

房地产热,他就跟着做房屋中介,那时候的北海到处是工地,也到处是机会,朱义凭着脑子活、肯吃苦,在房地产泡沫破裂前及时抽身,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
1996年,朱义带着攒下的钱回到成都温江,拉上弟弟妹妹,在一个废弃仓库里办起了“百利药业”,这就是百利天恒的前身。

创业初期的日子,苦得让人心酸,没有风投,没有资源,朱义带着弟弟妹妹跑市场。弟弟在济南跑业务,住的是月租50块的铁皮房,冬天上露天厕所,冻得裤子都脱不下来;朱义自己则白天跑医院、找经销商,晚上蹲在仓库里盯生产,经常一天只睡4个小时。
真正让百利药业站稳脚跟的,是2003年的非典。

当时有专家说“非典病原体是支原体,用红霉素就行”,受过专业训练的朱义却急得拍桌子:“不对!症状明明是病毒感染的特征!”
朱义当即下令工厂24小时赶产抗病毒药“新博林”,还跟员工说“就算不赚钱,也要保证医院有药”。两周后,香港中文大学的研究证实了朱义的判断,非典是病毒引起的。
一时间,全国各地的药企都来百利药业提货,朱义立下规矩:“不让一个经理空手走,而且绝不涨价”。
那一年,新博林销售额破1亿元,百利药业也彻底在行业里扎了根。

靠仿制药赚到钱后,朱义却没闲着。
2009年,朱义把管理层叫到一起开会,扔出一句石破天惊的话:“世界上只有两种药:创新药和其他。仿制药早晚利润薄如刀片,我们必须转型。”
这话在当时没人敢信,那时候中国创新药行业还是“荒原”,没有明确的政策支持,没有风投愿意投钱,连“创新药”的定义都模糊。
有同行劝他“别折腾”,甚至有跨国药企的科学家嘲讽:“一个西部企业,还想做创新药?”
朱义没反驳,只说了句:“不懂就学,创新药也不是神仙做的。”

2013年,朱义两度飞美国考察,在西雅图的生物医药产业园里,他发现顶尖的生物技术公司其实才十几个人,一年成本约1000万美元,而百利药业每年的自由现金流,刚好能覆盖这个数。
回来后,朱义拍板决定:在美国西雅图成立SystImmune公司,押注当时最前沿的“双抗ADC”技术(一种能精准打击肿瘤的新药技术)。
这个决定在业内看来简直是“疯了”,要知道,当时很多大企业连“单抗ADC”都没搞明白,朱义却直接挑战更难的“双抗ADC”。

面对质疑,朱义没争辩,只给团队定了规矩:“一半资源按你们的思路来,一半按我的逻辑走,最后用数据说话。”
朱义还跟科研人员打比方:“肿瘤就像藏在人群里的坏蛋,我们不能乱开枪伤了好人,得找个‘精准导弹’,这就是双抗ADC的意义。”
创新药研发是场“持久战”,最苦的日子在2021年,当时核心药物BL-B01D1进入临床试验,之前奥博资本投的2.5亿元很快花光,公司资金链随时可能断。
朱义偷偷找银行借短贷,甚至动过“卖掉公司救研发”的念头,但他从没跟员工提过困境,怕影响大家的信心。

2022年6月,BL-B01D1的剂量爬坡试验传来好消息,患者的肿瘤明显缩小!之后的数据更是一路超预期,朱义悬了两年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2023年6月,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上,百利天恒公布了BL-B01D1的临床数据,当天就有8家全球顶级药企找上门,其中就包括医药巨头百时美施贵宝(BMS)。
谈判桌上,朱义抛出了一个“不合常理”的要求:“不做单纯的技术授权,要共同开发、共享商业化收益。”
BMS一开始觉得这是“狮子大开口”,可看到扎实的数据,再加上还有其他药企排队,最终同意了。
这场合作创下全球ADC药物史上最大单分子交易纪录:BMS先付8亿美元首付,未来还会支付76亿美元里程碑款项,双方一起做研发、分利润,靠着这次合作,百利天恒的海外团队快速成型,离“跨国药企”的目标近了一大步。

2025年,百利天恒的股价像坐了火箭,从年初不到200元/股涨到突破400元/股,市值超1500亿元。
作为公司创始人,朱义持股72.22%,身家一下飙到1150亿元,不仅登顶四川首富,还在医药行业排到第二,仅次于翰森药业的钟慧娟母女。
有人问朱义“成了首富是什么感觉”,他却笑着说:“纸上财富都是虚的,压力比荣誉感大得多。”
他心里清楚,创新药研发不能停,目前百利天恒有15款创新药进入临床阶段,3款已到Ⅲ期,在全球开展近90项临床试验。

2025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就花了10.39亿元,是同期营收的6倍,未来三年还面临48.19亿元的资金缺口。
为了补上资金缺口,朱义一边推进港股上市,一边计划在A股定向增发,想用“A+H”两地上市的方式募集资金,他的目标很明确:“10年内把百利天恒做成专注肿瘤领域的跨国药企。”
而朱义手里的“王牌”BL-B01D1,也没让人失望。

2025年世界肺癌大会上,这款药的临床数据惊艳全场:联合奥希替尼治疗EGFR突变肺癌,客观缓解率100%,12个月无进展生存率92.1%,这样的成绩在肿瘤治疗领域几乎是“天花板”级别。

如今的朱义,还保持着当年做老师的习惯,每天早上会翻一遍科研报告,每周都要跟实验室的团队聊进展。
有人说他“运气好”,赶上了创新药的风口,可只有他自己知道,这份“运气”是十年磨一剑的坚持,是敢闯敢试的勇气,更是“做药救人”的初心。
1、《四川新首富:从内江厂子弟到创新药全球玩家》,彭瑀珩,川观新闻
2、《四川新首富诞生,1500亿》,吴琼&余梦莹,投资界
3、《重大突破!中国这款新药,中美官方都认定有突破性疗效!世界肺癌大会沸腾了》,陈星,每日经济新闻
更新时间:2025-11-0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