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一年一度腌咸菜的季节,酸豆角、泡椒萝卜、酱黄瓜、脆口糖蒜……很多人家厨房开始买菜、清洗,腌制,为来年做准备。
咸菜吃法百搭,早上配粥,中午拌米饭,晚上再来一口拌面,一小碟腌菜就能轻轻松松消灭两大碗主食,很多家庭一年四季都离不开它,简直是国民级下饭搭子。
不过这看着不起眼的一小撮菜,背后可藏着不少门道,很多人吃了几十年,其实都没搞明白过,吃不好,危害可不小。

▲图:摄图网
为什么你戒不掉腌菜?
对腌菜的喜爱可谓是刻在国人的饮食DNA里。一开始是因为保存不便和物资紧缺,为了延长蔬菜的贮藏期,弥补蔬菜季节性不足的问题。长此以往,形成了喜食腌菜的口味习惯。东北的酸菜,湖南的剁辣椒,四川的泡菜,都是难忘的家乡风味。
再加上发酵带来的那点“魔法”:乳酸菌把蔬菜里的辛辣、青涩收一收,换来酸、鲜、微甜和一大堆挥发性香气物质,咸、酸、脆一起上头,很容易激发食欲[1,2]。
而且发酵蔬菜中常含有活的乳酸菌、多酚和有机酸等成分,被视为可能有益肠道菌群和代谢健康的加分项,这也让不少人心理上更愿意给腌菜多留一点位置[2,3]。
于是,对于腌菜的家乡情感记忆+味觉奖励,再叠加一层“就吃几口应该没事吧”的自我心理安慰,想不多吃都难。
只是,味蕾的快乐之外,腌菜也有它不那么理想的一面,尤其是盐和亚硝酸盐的问题,咱们得摊开来说。

▲图:摄图网
1、亚硝酸盐中毒
刚腌进坛子的几天,其实是腌菜最“危险”的时候。
像常用来做腌菜的东北大白菜,西南和华南地区的芥菜,华东和华中地区的雪里蕻,都是叶菜,本身就含有较多的硝酸盐。
虽然新鲜时亚硝酸盐含量很低,但是发酵前期一拨细菌会把它们还原成亚硝酸盐,在腌制后约 3–7 天冲到高峰,部分样品甚至能超过发酵蔬菜20mg/kg的国家限量,之后才会随着乳酸菌占上风,pH降低而慢慢降下来[2]。
如果这时候忍不住提前开坛,一口气吃下去太多,亚硝酸盐会和血红蛋白结合,变成不能运氧的高铁血红蛋白,就可能出现嘴唇发紫、头晕、心慌、恶心呕吐等急性中毒表现,孩子、老人和有基础病的人尤其扛不住。
2、增加中风和消化道肿瘤等疾病风险
腌菜的风险不只是一时中毒,长期吃得太勤,也和多种慢性病挂钩。
中国Kadoorie队列随访40多万成年人约10年发现,与几乎不吃的人相比,每周吃1~3天腌制蔬菜的人,出血性中风死亡风险升高约32%;经常吃(≥4天/周)的人,食管癌死亡风险大约高了45%[4]。
研究还发现,高摄入腌渍菜、咸鱼的人群,胃癌等消化道肿瘤风险明显上升[5]。
这些研究不能简单理解成“今天多吃一口,明天就一定得癌”,但在几十万人、十年级别的随访和多项队列+荟萃分析面前,“爱吃腌菜”已经很难再被视作一件无足轻重的小事——它确实和出血性脑卒中、食管癌、胃癌等疾病的风险,站到了同一张图里。
3、高盐带来的血压、心血管、肾脏和骨骼问题
腌菜之所以耐放、够味,靠的就是一大把盐——问题在于,这些盐最终大多还是进了血管。
研究发现,钠摄入越高,血压和心血管事件(包括中风、冠心病)的风险越往上升,世卫组织也建议成年人每日食盐推荐量应在5g以内[6],经常靠几筷子咸菜就两碗饭,很容易让这条红线悄悄被突破。
而且高盐饮食不仅与高血压、心梗、卒中风险增加相关,还会增加肾脏滤过负担,促使尿钙丢失,长期可能加速骨量下降,叠加高血压本身的影响,骨质疏松和骨折风险也会被推高[6]。
对中老年人群更不友好,高盐、高血压、骨质疏松和肾结石常常结伴而行,一起拖累中老年人的心血管和骨骼健康[7]。
对了,现有证据主要来自队列研究和机制研究,说明的是“高盐与这些疾病风险升高相关”,不代表每个人只要吃咸就一定会出现这些结局哦。

▲图:摄图网
1、腌的时候下手别太重,时间要够
想让腌菜好吃又相对安全,第一步就是“少盐+足够发酵时间”。传统酸菜常常超一大把盐下去,其实没必要。一般食盐用量控制在蔬菜重量的1%-2%就能起到抑菌、保脆和出味的效果,多了只会白白增加钠负担。
第二个关键是别心急开坛,第2~7天往往是亚硝酸盐“冲高峰”的阶段,等到乳酸菌站稳脚跟、pH降下来,亚硝酸盐才会明显回落,家庭自制腌菜至少腌足20~30天再吃更稳妥[2]。
腌制过程还要保证器具干净、无油、无生水污染,蔬菜要完全浸没在盐水或泡菜水里,中途取菜时尽量压实封好,防止上浮、长霉。
2、吃的时候多洗、少吃,搭配新鲜菜更聪明
腌菜再香,吃的时候也要“降盐+控量”。无论是自己腌的还是买来的,最好提前用清水多洗几次、甚至稍微泡一泡,把表面多余的盐分冲掉。
把腌菜当成调味品而不是大菜主角,比如一餐控制在20~30克以内,同时相应减少当天炒菜放盐量,用“腌菜炒菜不另外放盐”的思路来平衡总钠摄入[6]。
吃腌菜那一餐,可以多搭配一些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水果(如甜椒、西兰花、小白菜、猕猴桃、草莓等),维生素C这种抗氧化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亚硝基化反应、降低亚硝胺形成的风险[8],但并不能完全抵消高盐和腌制本身的危害,所以还是得少吃。
日常选购时,可以优先看一眼营养标签,挑“减盐/轻盐腌菜”,把整体盐含量压在更低水平。频率上也别天天吃,把腌菜留在一周1~2次的解馋时刻,既照顾味蕾,也给血管和胃一点空间。
腌菜虽好吃,可别贪吃多吃。快转发给家人,大家一起吃得更健康~
参考文献
[1] Rao Y, Qian Y, Tao Y,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microbial communities and their correlations with chemical profiles in assorted vegetable Sichuan pickles[J]. Food Control, 2020, 113: 107174. doi:10.1016/j.foodcont.2020.107174.
[2] Tan X, Cui F, Wang D, et al. Fermented vegetables: health benefits, defects, and current technological solutions[J]. Foods, 2023, 13(1): 38. doi:10.3390/foods13010038.
[3] Castellone V, Bancalari E, Rubert J, et al. Eating fermented: health benefits of LAB-fermented foods[J]. Foods, 2021, 10(11): 2639. doi:10.3390/foods10112639.
[4] Zhuang P, Zhang Y, Chen X, et al. Preserved vegetable consumption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mortality among 440,415 people in the China Kadoorie Biobank[J]. BMC Medicine, 2023, 21: 332. DOI:10.1186/s12916-023-02829-3.
[5] Yoo J Y, Cho H J, Moon S, et al. Pickled vegetable and salted fish intake and the risk of gastric cancer: two prospective cohort studies and a meta-analysis[J]. Cancers, 2020, 12(4): 996. DOI:10.3390/cancers12040996.
[6] Aburto N J, Ziolkovska A, Hooper L, et al. Effect of lower sodium intake on health: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es[J]. BMJ, 2013, 346: f1326. DOI:10.1136/bmj.f1326.
[7] Caudarella R, Vescini F, Rizzoli E, et al. Salt intake, hypertension, and osteoporosis[J]. Journal of Endocrinological Investigation, 2009, 32(4 Suppl): 15-20.
[8] Li P, Zhang H, Chen J,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dietary antioxidant vitamins intake/blood level and risk of gastric cancer. Int J Cancer. 2014;135(6):1444-1453.
作者:谷传玲、Ada
编辑:小薛营养师
封面图:摄图网
更新时间:2025-11-2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