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如何能做成细分之王?
郭松带领的二手服饰公司格瑞哲,提供了一条可行之路。
在非洲街头,经常能看到熟悉的汉字。
路边做生意的年轻人穿着蓝色T恤,背后印着“叫外卖,上饿了么”。
骑车的女孩套一件“穿越深圳”字样的鹅黄色上衣,配一条“奔跑吧,兄弟”印花长裤。
这些带着中国印记的服装并非新品,而是远渡重洋的中国二手服饰。
非洲有全球近六分之一人口,每年有数百万吨旧衣服涌入市场,支撑起一个价值数千亿美元的庞大产业。
2023年,全球二手服装销售额达到2110亿美元,同比增长19%,而2024年仅非洲服装市场规模就已达到惊人的705.8亿美元。
在这片充满机遇的市场中,一位名叫郭松的广东小伙,用十余年时间,将自己的二手服装生意做到年销售额突破4亿元,成为行业领跑者。
他创立的格瑞哲公司,每年将数万吨中国旧衣输送至非洲千家万户。
郭松的创业故事始于大学校园。
2010年,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读书期间,这位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注意到一个现象:
每年军训结束后,大量只穿过一次的军训服被丢弃在楼道垃圾桶旁。
作为学校公益社团负责人,郭松萌生了回收利用的念头。
他向同学借钱,回收了多所大学的军训服,转卖给学校周边的德育培训基地,成功赚取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几万元。
这次尝试打开了郭松的视野。
他发起“天使行动”高校联盟,联合多所高校开展衣物回收活动。
这些衣物一部分捐赠给西部山区的孩子,另一部分卖给合作商,所得利润用于维持联盟运作。
这个公益项目至今仍在运行。
2012年前后,国内二手衣服行业刚刚起步,“真正有能力完成回收、消毒、销售的公司可能只有几十家”。
郭松看准时机,和同学合伙创办工厂,踩着三轮车走街串巷回收旧衣,同时与全国各地的回收商合作。
到2014年,他们的年回收处理能力已提升至1万-2万吨,“当时办公室里只有三五个人”。
随后几年,公司发展迅猛,团队日益壮大。
郭松的公司取名“格瑞哲”,英文名是GRACER。
格瑞哲的主要战场在非洲。公司60%的二手衣服都出口到了这片大陆。
非洲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二手成衣进口市场。
2021年,中国成为非洲最大的二手服装出口国。
当年非洲二手服装进口额达到18.4亿美元,其中中国对非洲的二手服装出口额就占了6.24亿美元。
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拥有东非地区规模最大的二手市场,每天数以万计的二手衣物在此汇聚、中转。
肯尼亚是非洲最主要的二手服装进口国。
2021年进口了约2.48亿美元的二手服装,其中中国产品占40%以上,价值1.349亿美元。
非洲消费者对中国二手服装的青睐有其现实原因。
在经济落后的非洲国家,只有10% 的消费者穿得起新衣服,50% 的人穿着二手衣服,剩下的40% 甚至连旧衣服都买不起。
中国服装样式丰富、色彩鲜艳,相比欧美日韩偏素的风格,更符合非洲消费者的审美偏好。
网上热议的“美团”“饿了么”“校服”在非洲市场的确存在需求,但更多是因为这类衣服耐磨实用,适合工作需求。
而中国服装的尺寸也更适合大部分清瘦的非洲人。
一件中国旧衣如何抵达非洲消费者手中?
这背后是一套精密运转的体系。
在中国,旧衣回收体系分为回收端、处理端、销售端、再生产端,形成一个资源循环系统。
格瑞哲不仅在线下设有回收点,还在全国布局了3万个自营回收箱,通过支付宝、闲鱼等互联网平台进行线上回收。
“我们坚持应收尽收的原则,即使衣物破损,我们也愿意回收,因为这符合我们的环保理念。”郭松强调道。
在广州和山东的工厂里,600多名工人忙碌地进行分拣、整理、消毒和打包工作。
第一步,工人们会挑选出“能穿的”和“不能穿”的衣服,能穿的标准是六成新以上,没有破损和污渍。
随后是精细分类:先分上衣、裤子、外套、包包、鞋子等大类,裤子又细分为牛仔裤、棉裤、短裤、长裤。
分拣好的衣服经过熏蒸、紫外线消毒后,被液压机压缩成方块,打包装上集装箱。
那些不能穿的衣服,一部分卖给下游企业做工业原材料,另一部分在格瑞哲的技术研发下,转化为汽车隔音棉、保温棉、工业擦机布、拖把、劳保手套等新产品。
从中国到非洲,货轮航行约45天。
货物抵达非洲港口后,当地代理商将货拉回仓库,批发商早已等候在门口。
经过两三次转手,包裹到达各个城市、乡村的二手服装市场。
在非洲的二手服装市场,每天上演着激烈的“抢衣大战”。
“在非洲买二手衣服得靠‘抢’。”郭松这样描述道。
凌晨时分,批发商将衣服带到档口,零售商们聚集在那里等候。
正式“开包”前,批发商会将包裹划开一个口子,零售商有几十秒时间,拿手电筒快速查看包裹里的衣服。
随后,批发商割开包裹带子,将衣服倾倒出来,零售商们一拥而上,推搡着、咒骂着、争抢他们看好的“高货”。
抢到衣服后,零售商向批发商结账,剩下无人问津的衣服则被重新打包,分销到广袤的农村地区。
在售卖前,市场上的清洗工会将衣服洗净熨烫,补扣子、换拉链。
有些“高端货”会单独装袋,看起来与新衣无异。
价格是二手服装最大的优势。
有博主拍摄非洲二手服装市场的视频显示,一条厚实的工装裤,砍价后只需15元就能到手。
除了价格,潮流趋势也是吸引非洲消费者的重要因素。
在非洲,经常能看到年轻人到二手摊位上挑选时尚花哨的衬衫、裙子,“花几元钱,就能解决派对的服装问题了”。
这些跨越重洋的旧衣,承载着非洲家庭对体面生活的追求,也见证着中国创业者将环保理念转化为商业价值的智慧。
当广州的回收箱被塞满过季衣物时,内罗毕的商贩正抖开一件中国衬衫,挂上货架,一件旧衣的第二段人生,才刚刚开始。#头条深一度#
—END—
参考资料
1. 搜狐:《中国二手衣服为何卖爆非洲?广东小伙年销2亿,竟成为全国TOP1》,2024-07-11
2. Tex-Asia:《中国成为非洲最大的二手服装出口国》,2024-10-15
3. 亿邦动力:《在非洲卖二手服装 这家公司去年入账4亿》,2024-10-16
4. 百度百家号:《广东小伙郭松的二手衣服生意:年销售额达数亿元,大量出口到非洲等国家》,2025-02-12
5. AMZ123跨境导航:《广东小伙年销2亿,中国二手服装如何征服非洲市场》,2025-05-06
(小可 老A)
更新时间:2025-08-1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