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是AI的基础设施和服务入口,AI是云的第二增长曲线。
8月7日,在香港召开的中国移动2025年度中期业绩说明会上,中国移动副总经理陈怀达在回答线上投资人有关移动云和AI发展的问题时表示,AI直接收入虽然具体数字难分拆,但增速可观,为倍数级增长。
陈怀达指出,上半年,移动云收入同比增长11.3%,保持了两位数增长。虽然单看增幅可能低于预期,但考虑到移动云从2019年的19亿元发展到去年超千亿元、今年上半年560亿元的基数,能持续两位数增长,说明增长动能和经营理念良好。基于内部月均收入比较分析,实际增幅高于11.3%,但按谨慎原则仍披露为11.3%。
与此同时,陈怀达还透露说,AI直接收入呈现高速增长,虽然具体数字难分拆,但增速可观,为倍数级增长,且上半年的业务量是82.2亿次Tokens,是一季度的三倍,需求非常旺盛。GPU利用率从年初的20%提升至稳定在55%,峰值达71%,需求提升带动资源利用率为未来收入增长打基础。总体来看,移动云与AI的发展态势良好。
对于中国移动的云、AI两项业务的未来发展,陈怀达谈到了五点共识和判断:一是云是AI的基础设施和服务入口;二是AI是云的第二增长曲线,分析表明,移动云约75%的增量收入由AI带来;三是云与AI的本质是算力服务,即从通算向“智算+应用”迭代;四是算力是推动社会新质生产力增长的基础资源;五是中国移动发挥算网禀赋优势,发展模式从“由云向算”演进为“由云向智”。
从客户行为看未来云和AI的发展依然前景巨大。陈怀达表示,经过半年的发展,客户的需求日益清晰,随之而来的是云智算的部署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
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智算一体机的私有化超融合部署占比从60%下降到14%,表明私有化部署难以满足实际需求。二是裸金属云服务器的部署占比从30%飙升到78%,说明客户更倾向通过集中化、大规模、性价比高的集群式云服务方式接入AI;三是Token统一调用保持平稳,印证了集群化、大规模、高性价比的算力供应前景广阔,符合国家算力部署方略。
经过半年的摸索,移动云与AI的未来发展重点,简单而言将是“抓两头带中间”。陈怀达强调,两头是算力和应用,中间是网络。
具体而言,在算力端,中国移动的独特优势在于提供集中部署的算力资源,这也与客户的需求导向吻合。其中,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中国移动创新采用“算电协同”模式,在建设大型算力集群时获取地方政府配给的绿电指标,通过与能源企业合作分享利益,有效压降长期运营电价,从而提供更高性价比的算力。在资源布局优化方面,中国移动积极调整训推资源比例,将投资重心从过去以训练为主转向以推理为主,以精准匹配当前市场需求。在市场策略方面,中国移动在保障用户体验的前提下,适时采用资源超卖策略,提升整体资源使用效率和收益。
在应用端,中国移动的优势在于,可将自身丰富的数字化转型经验,赋能于企业客户的内部数字化转型进程,通过构建智能体作为抓手,实现以指令驱动完成内部信息化操作。近期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中国移动发布了垂类智能体平台“红莓”。它是一个开放的生态,可兼容各类公开大模型,旨在助力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
在网络侧,中国移动依托“算网大脑”和“九州一体化算力智联网”能力,能够提供覆盖全域、支持高效调度、具备高品质和高速度保障的端到端网络服务。
陈怀达指出,基于以上分析,中国移动对未来云业务发展的判断是良好增长,对AI直接收入的判断为高速增长。
采写:高超编辑:高超
指导:辛文
更新时间:2025-08-0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