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小白
近日,“中国人口从14亿减到7亿,会怎样”这个话题在网络上受到广泛讨论。
去年英国《柳叶刀》预测,中国人口到本世纪末,预计将从14亿减到7亿!
联合国在去年也曾预测:到本世纪末,世界人口预计到本世纪80年代中期达到峰值,可能会在2100年减少约7亿人。
有人猜测,人口减少一半,那么就业竞争压力是不是会降低?
设想一下,中国人口从14亿骤降到7亿,你是不是以为生活会轻松很多?工作会变得轻松、交通顺畅不拥挤、空气清新不刺鼻?
非也,可能现实远比想象残酷。
当人口减半,整个经济总量,消费市场以及就业岗位可能会以更快的速度缩水。
零售商店可能出现客流量锐减,餐饮、教育、娱乐行业面临裁员和倒闭的压力,企业缩小规模或转型成为常态。
社会保障和福利体系也会承受巨大压力:养老金支付、医疗资源分配、养老服务都可能出现紧张。
人口下降绝不是数字游戏,而是一场涉及经济、就业和公共服务的全方位重塑,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都可能将面临前所未有的调整。
人口规模决定消费市场。
当14亿的庞大市场萎缩一半,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可能直接从47万亿减少到20多万亿元。
消费市场萎缩,将会直接影响企业的收益,继而影响企业的岗位数量。
当企业利润下滑时,收缩规模几乎成了唯一选择,裁员、降薪很快就会成为常态。
我们想象一下,一家餐饮连锁店因为客流量减少,而缩减班次,厨师和服务员只能被迫离职下岗;
一家制造企业订单大幅下降,生产线工人面临下岗危机;
软件和互联网公司因项目取消而裁掉开发和测试人员。
在这种情况下,再去认为“人少了,求职竞争就小了”,就显得非常天真和幼稚。
就业岗位的数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由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市场需求直接决定的。
人口数量下降,必然会导致劳动力总数的削减。劳动力人口基数减少,廉价劳动力将会成为历史。
对于服务业和建筑业这种劳动密集型行业来说,劳动力成本可能将会飙升。
企业将会面临一个现实问题:是花高价雇劳动力,还是选择引进AI和全自动机器来代替高昂的人力?
可想而知,当劳动力不再成为企业唯一的选择时,打工人将会面临残酷的现实:就业难!
重复性地机械化工作岗位将会被淘汰,或是被机器人代替,就业市场的竞争力将会变得更加激烈。
未来的就业形势,很可能会出现明显的两极分化。
一部分人掌握了企业最需要的核心技能,能够与机器、智能系统协同工作,他们的工作价值难以被替代,薪酬也相对较高。
而另一部分人,如果技能停留在过时的层面,或者缺乏适应新技术的能力,很容易在就业市场上被淘汰。
现在,高校毕业生普遍存在所学内容与市场需求脱节的情况,“找不到合适工作”和“企业招不到合适人”的矛盾已经十分突出,未来只会更加明显。
竞争的重点,也正在从单纯的勤奋和体力,转向谁能更好地理解新技术、合理利用新工具,以及在智能化环境下保持自身不可替代的价值。
人口减半也并不是一无是处,当然也是能带来好处的。
最直接的好处就是环境将会大有改善。
随着工业和交通活动的减少,城市上空的雾霾会变轻,天空可能将会更加清澈,呼吸的空气也会更干净。
每年产生的生活垃圾可能会显著下降,这将对环境压力是一个明显缓解。
对土地的需求也会随之减小。粮食生产的压力减轻,一些耕地可以逐渐休耕甚至改造为林地或草地,为生态系统的恢复提供机会。
河流、湿地、森林得到更多修复空间,从而提升生态多样性和自然景观的质量。
人口总量大幅下降,尤其是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可能会让老龄化问题更加突出。
首先,生育率低意味着新出生的人口远远不足以替代逐渐步入老年的群体,年轻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下降,老年人数量占比自然上升。
即使整体人口减少,老年人的绝对数量可能仍然维持在高位,养老压力也可能不会减轻,反而更加严重。
其次,劳动力结构失衡会加剧社会负担。
年轻劳动力减少,也让养老金、医疗保障、护理等社会支出变得沉重。
护理、养老院和医疗等机构将面临人力紧张和资源不足问题,会随人口减少而更加明显。
人口从14亿降到7亿,绝不仅仅是一个抽象的数字变化,它牵动着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
从整个社会来看,这不仅是人口数量的减少,而是一次全方位的“重洗”。
生活、工作和社会运作的每个环节,都将被迫适应这个人口大幅下降的时代。
现在要做的就是提高年轻人在全国总人口的数量,提高新生人口出生率,延缓老龄化!
信息来源:
《新形势下城市人才就业竞争的现象分析》就业与保障 2020年07期
8点财经社:假如中国人口减半,从“14亿”减到“7亿”,会出现怎样的结果?
更新时间:2025-09-1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