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于修缮:700万改造提升景区基础设施,意在探索沫若文化传承

园林夜景点亮文豹塔,樱花大道补植日本晚樱,这座文化故居的升级,关乎体验,更关乎一座城市对文化根脉的守护。

于铁成/文

近日,乐山郭沫若故居景区正式启动总投资700余万元的基础设施改造提升项目,预计120天后,即2026年春节前夕,将以新面貌迎接游客。此次改造涉及郭沫若纪念馆、沫若文化苑、沫若书法艺术馆三大核心区域,而故居本体在施工期间仍正常开放。

在铁成看来,这不是一次简单的设施升级,而是沙湾区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对沫若文化传承的实质性探索。

郭沫若故居作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是郭沫若先生诞生和少年时代生活学习的地方。这座占地面积2186平方米的建筑群,不仅是一座中式穿头结构平房,更是一处承载着深厚文化记忆的场所。

回顾历史,郭沫若故居景区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2017年3月,该景区因“对4A成果维持不够”被四川省旅游景区质量等级暗访组给予警告处理。

当时存在的问题包括停车场管理不到位、游客中心功能不全、旅游厕所形同虚设、标识标牌破旧等。面对警告,沙湾区迅速响应,投入410余万元进行全面整改。

整改措施包括理顺旅游管理体制、优化服务水平、完善配套设施等。这一系列的努力最终使景区在复查中得分达标,顺利通过复检。

如今的700万投入改造提升项目,是沙湾区自2017年整改以来的又一重要举措。景区从当年面临警告的困境,到今天主动进行全方位升级,这一转变本身就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据了解,此次改造充分考虑了文化传承与游客体验之间的平衡。在传承方面,项目将 充分利用声、光、电等多媒体手段和互动体验技术,利用好郭沫若故居闲置房间,精心打造文化景观节点。

在体验方面,景区将新增投影数字沙盘、交互式触摸屏、透明全息屏、沉浸式空间等先进展示系统,让游客从单纯“看”郭沫若生平转变为真正“走进”沫若文化。

这种转变不是简单的技术堆砌,而是对文化传播方式的深刻理解。通过增补史料和实物,丰富展陈内容,景区试图让沫若文化更加可感、可触。

据介绍,沙湾区计划投入资金3.8亿元实施郭沫若故居景区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其中包含4个子项目。而当前这700万元的室外部分改造,是这一更大蓝图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举措与沙湾区践行“一城三地三区”文旅发展思路紧密相连。通过打造兼具“生态颜值”与“文化内涵”的文旅新地标,沙湾正试图在乐山文旅格局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与乐山大佛、峨眉山等知名景点错位互补协调发展,沙湾区正努力打造自己的旅游品牌。郭沫若故居景区的升级改造,正是这一战略的具体实践。

未来,游客或可在夜晚点亮文豹塔的灯光下漫步,在樱花大道上感受郭沫若青年时代留学日本的文化印记。这些改变看似细微,却正是文化场所从静态展示到活态传承的关键一步。#城市观察员#​#分享城市新鲜事#​#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乐山头条#​#乐山#​

作者系嘉州英才、客座教授、省级非遗传承人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0

标签:旅游   景区   基础设施   文化   郭沫若   沙湾   故居   乐山   游客   项目   樱花   城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