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为了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可以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本文章内容均有可靠的信息来源,相关信源加在文章结尾
曾经高调宣称“大陆的繁荣有我一份功劳!”的郭台铭,在大陆频频放话要搬走的企业家,如今被现实狠狠地教训了一番。
今年2月份的时候,已经75岁的郭台铭现身郑州富士康新大楼的开工仪式上,如今的他,规规矩矩的站在台上,和当年那个狂妄自大的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到底发生了什么,能让他有了现在这么大的反差?他曾经放话要搬走,又为何回来了呢?
1988年富士康正式踏入中国,郭台铭当时的眼中看到的是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和优惠政策,他从建立第一个工业园区开始,到如今遍布28座城市的47个园区,富士康在中国的发展可以说是顺风顺水。
富士康背靠着中国这如此庞大的市场、丰富又低价的劳动力资源以及完善的产业链,让它有了不断去深耕的机会,一跃成为了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制造公司。
在巅峰时期的时候,郭台铭还四次蝉联台湾科技首富,在2001年的时候,郭台铭还曾上榜美国《福布斯》全球亿万富翁榜单。
然而,正是这段辉煌经历,让郭台铭开始有些飘了,他甚至在公开场合直接放话称“如果北京不听我的,我就搬走”,在他的思想观念中,他认为是大陆更需要他,而不是他依赖大陆。
在2018年的时候,中美之间的贸易战爆发,在这种背景之下,郭台铭仍然选择带着全球化的愿景踏足美国市场。
美国方面,特朗普政府承诺给予他税收优惠和相关的政策支持,于是,郭台铭有了这份底气,宣布要在威斯康辛州投资100亿美元,要建造一个“超级工厂”,当时特朗普还亲自出席了奠基仪式。
按照计划,这个工厂将会给美国带来1.3万个就业岗位,专注于液晶面板的制造,可是如今已经过去了七年,这个项目还没有完全落地。
《华尔街日报》直接将这个项目比作了“空中楼阁”,美国那高昂的人力成本,严苛的环保标准以及之前所承诺的政府补贴严重缩水,让郭台铭的梦想直接化为了泡影。
在美国建厂这个项目的失败,无疑是给郭台铭的狂妄自大泼了一盆冷水,但是美国给他带来的打击并不足以让他就此收手。
郭台铭又紧跟苹果公司的步伐,前往印度建厂,郭台铭认为,印度拥有庞大的人口,劳动力的成本相对也比较低下,他觉得在印度可以完美复制在中国曾经的盛况,能够在一次创造商业奇迹。
可是,现实却将他的这一场美梦给彻底打破了,印度的基础设施建设,远远落后于中国,并且印度的电力供应不稳定,停电是家常便饭。
而他所要建造的厂子是万万不可缺电的,一旦停电,生产线就会停滞,生产的效率就会大大降低。
并且,印度的物流交通效率也特别低,导致原材料的运输成本高昂,从而使产品成本大幅增加。
除此之外,印度工人的技术水平与中国工人相比较,两者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并且培训的难度也很大,难以满足生产的高要求。
而以上这些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当地工会力量强大,罢工事件经常发生,从而导致生产经常被迫中断。
于是,在这样的情况之下,2024年印度富士康就仅仅只生产出来了大约3000万台苹果手机,占苹果全球产量的13%。
这个数据比之前所预期的20%-25%,低了很多,反观中国,中国的手机零件生产在苹果世界大军中的占比高达80%,相当于在1000个苹果生产基地中,只有30个不属于中国。
这充分的显示了中国市场对苹果公司的重要性,也凸显了中国在全球电子制造产业链中的核心地位。
经过印度富士康2024年数据的打击,也让郭台铭终于意识到,他高估了印度的制造能力,也低估了中国制造业的不可替代性。
而在郭台铭在海外四处碰壁的时候,中国制造业也没有闲着,完成了一场脱胎换骨的革命,其中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立讯精密了。
在2024年的时候,立讯精密实现营收达2687.95亿元,对比上一年增长了15.91%,实现归母公司净利润高达133.66亿元。
立讯精密用了不到20年的时间,实现了从默默无闻的连接器供应商到如今能跟富士康“对抗”的代工巨头的华丽转身。
而最为重要的是,中国企业已经不再是之前单纯的“代工仔”了,它们有了自己的技术,有了自己的品牌,同时还有了自己的话语权,这种变化的影响是深远的。
而最令郭台铭受打击的则是,2024年,负责组装苹果15的印度工厂出现了极其严重的质量问题,大批的产品被退回。
这件事情直接惊动了苹果总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库克亲自飞到了中国,重新梳理和加强了供应链的管理。
通过这次教训,苹果开始调整策略,将之前原计划转移到印度的产能,重新划分给中国工厂,比亚迪、立讯精密等中国企业,获得了苹果16的代工订单,成为了苹果的核心合作伙伴。
于是,在经受美国工厂迟迟不能落地、印度工厂问题频发、苹果总部转移产能之后,郭台铭没办法,就只能重回中国。
2024年7月,富士康宣布在郑州投资10亿元人民币建设新事业总部大楼,这个项目与2025年2月27日正式在郑州市郑东新区开工建设。
但如今的富士康是否还能像之前一样在中国市场呼风唤雨还不为可知,不过可以知道的是,时代变了,中国市场也发生了变化,2025年的中国市场,早就不是之前那个“来者不拒”的代工车间了。
而郭台铭的这场“赏饭”闹剧,其实就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富士康兜兜转转最终还是回到了起点。
不过如今的起点,却和当初起点的意义完全不同,郭台铭估计做梦都没想到,真正被“赏饭吃”的,其实是他自己。
而更让他想不到的是,如今他的这个饭碗能不能端稳,主动权已经不在他的手中了,而是牢牢握在了中国的手中。
信源 新浪财经 从赏饭论到跪求大陆?富士康300精英逃离印度,郭台铭自食恶果
信源 新浪财经 苹果将产能从印度回流中国的原因是什么,从媒体报道中深度聊聊
信源 观察者网 富士康撤回大批中国员工,印度产iPhone生变?
更新时间:2025-07-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