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爱建·滨州记忆】滨州何以引起费孝通的关注

上世纪90年代初,著名学者,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民盟中央主席费孝通与滨州的联系非常密切。

1991年1月24日至25日,地委书记董凤基等进京汇报工作,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费孝通等分别接见,听取关于把惠民地区列入黄河三角洲开发范围并争取开发支持的汇报;1991年4月30日至5月3日,费孝通到惠民、博兴、无棣等县视察,对惠民地区的经济发展,尤其是乡镇企业的发展和扶贫工作进行调查研究和指导;1992年6月8日,费孝通视察邹平县,同年11月29日至30日,来惠民地区视察了无棣县和滨州市的部分工业企业与商业网点;1994年9月25日,费孝通在滨州主持召开黄河三角洲跨世纪发展战略研讨会。

对黄河三角洲开发非常关注,在滨州提出开发黄河三角洲要处理好港口、腹地和中心城市的关系

费孝通为什么如此重视滨州?

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是黄河三角洲的战略开发。1994年9月25日,黄河三角洲跨世纪发展战略研讨会在滨州召开,费孝通亲自主持,并做了总结发言。滨州日报原副总编韩克顺在当时的新闻稿中做了详细记录:费孝通从世界经济趋势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高度,看滨州所处地位。他指出,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已经发展起来,北方的黄河三角洲是惟一没有发展起来的大江大河三角洲。它是环渤海经济区的重要一环,要利用机遇加快发展。

费孝通认为,开发黄河三角洲要处理好“口、腹、心”的关系,港口要建设好,它既是经济发展条件,又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腹地一定要扩大,没有腹地,港口派不上用场;还要发展中心城市,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同时,费孝通还指出,要切实提高农民收入,千方百计帮农民把资源优势变成生产力和财富。政府和乡村组织要为农民服务,帮助他们发展专业户,建设基地,寻找市场。只有农村经济发展了,农民收入增加了,才能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滨州乡镇经济的崛起吸引了他的关注

作为著名的人类学家、社会学家,费孝通的学术起点正是乡土中国底层的“江村经济”。1938年,费孝通获伦敦大学研究院哲学博士学位,其论文即是《开弦弓,一个中国农村的经济生活》。村庄经济、乡村重建等重大课题都是费孝通学术生活的核心课题。

上世纪80年代以后,费孝通对崛起的沿海乡镇企业非常重视。1992年,他在多年考察基础上发表了《行行重行行——乡镇发展论述》,就我国乡镇企业的发展及其在改革和国民经济中的位置提出了精辟的见解。

而上世纪90年代初的滨州,乡镇经济开始活跃。当时姜家市场非常繁荣,在姜家市场,费孝通与陪同干部说话极少,专心和商贩交谈。当时兴福的黑白铁市场也初具规模。

学者风范,没有架子

当时,滨州黄河大桥是各级领导都要视察的一个地点。韩克顺回忆,陪同费孝通视察的省市干部都很希望与他合影,费孝通笑呵呵地表示同意。一人合影完毕,另一人就凑上去,费孝通索性在大桥上摆个姿势站着不动,最终让十余人都满意了才退下来。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24

标签:历史   滨州   记忆   黄河   惠民   腹地   民盟中央   乡镇企业   全国人大常委会   港口   经济   乡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