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会晤已经结束,美财长贝森特在接受福克斯新闻网采访时表示,中国已同意在本作物季,购买1200万吨美国大豆,并在未来三年,每年购买2500万吨美国大豆。
他还信誓旦旦地表示,美国豆农的困境不再出现,未来几年应该会生意兴隆,暗示和中方的谈判非常顺利。
然而,前脚刚达成协议,后脚就变卦了,美国电商平台上很多商品一夜之间全没了,301调查还接着搞。
这哪是谈合作啊,分明是把“极限施压”玩成了日常操作。可话说回来,这种出尔反尔的套路,真能让美国占到便宜?

中美会晤确实已达成了一些协议,包括美国把对华的芬太尼相关关税降到了10%,并暂停了部分对华出口管制,中国也重启了美国大豆采购,还同意暂停部分稀土出口管制一年。
对于特朗普政府来说,在贸易谈判中,自己没有占到便宜,就是吃了大亏。
从大豆来说,4船美豆差不多得有24万吨,这还只是开始,后续几年的采购量更是创下了近年新高。按理说,美方该知足了吧?可
谁能想到,这“蜜月期”连48小时都没撑过,就来了两个动作。
第一: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突然放话:301调查继续进行。依据1974年贸易法第301条搞的调查,只要他们认定你有“不公平贸易行为”,随时能加关税。这次调查盯着的是2020年那份第一阶段贸易协议,明摆着是找借口留后手。

第二: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也就是FCC出台了个新规,直接掀起了“清洁购物车行动”,给亚马逊、eBay这些大平台下了死命令,下架多类中国电子产品。要么是在“禁售名单”上的,要么是没拿到FCC授权的。华为的智能手表、海康威视的摄像头、中兴的路由器全成了“重灾区”。
问题来了,美国为啥非要这么折腾?
熟悉特朗普为人的就知道,这已经是特朗普一贯的“谈判套路”,最擅长先硬后软再硬,先用极端言论施压,等对方让步了,再找补点好处,说白了就是得寸进尺。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的刘志勤研究员说得好,特朗普政府的治理风格就是“杂乱无章”,把严肃的政治博弈当成了讨价还价的生意。

在他们眼里,中方买大豆、暂停稀土管制是“自己施压的成果”,既然能逼中方退一步,那再逼逼说不定能退两步。所以301调查不能停,得拿着这个“大棒”盯着中方,2026年中期选举不远了,特朗普得给支持他的选民一个交代。
可这如意算盘打得再响,也架不住现实的打脸。就说下架中国电子产品这事儿,看着是打压中国企业,实则伤的是美国自己。
美国消费者,以前花几十美元就能买到的商品,现在要么买不到,要么得花几倍的价钱买替代品,这不就是给老百姓添堵吗?这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招,说到底是黔驴技穷。

搞 “出尔反尔” 的套路,或许能赢一时的舆论,但最终只会砸了自己的脚,因为和中国打持久战,只会找不痛快。
10月10号中午,特朗普还在社交媒体上撂狠话,说要对中国商品加征100%关税,甚至威胁取消APEC峰会会晤;结果不到8小时就改口,说“会晤会继续推进”。为啥转变得这么快?还不是因为市场和经济不给他撑腰。
反观中方的应对,从头到尾都是“稳”字当头。咱们知道美国的套路,所以既不被他们的威胁吓住,也不因为一时的缓和放松警惕。就说稀土管制,咱们没搞全面禁止,而是“精准调控”,既击中美国高科技和军工的“痛点”,又留了谈判的余地。
早在今年4月美方加税时,咱们就通过加税、暂停企业输华资质等措施反制过,这次的应对不过是战略定力的延续。

既然美国这么出尔反尔,咱们为啥还要买大豆、暂停稀土管制?我认为这正是中方的高明之处:贸易合作不是 “谁求谁”,而是 “相互需要”。
咱们买大豆,既能稳定国内市场供应,也能分化美国国内的对华阵营;暂停稀土管制,是给愿意合作的美国企业留空间,但这绝不意味着咱们没底牌。
中方已经明确说了,对协助美方调查的企业要列入反制清单,依据《反外国制裁法》发起调查。这意思很清楚:合作可以,但想耍流氓?奉陪到底。这种“谈,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的态度,才是真正的底气。
特朗普的“变脸”戏码或许还会演下去,但套路玩多了总会失灵。
更新时间:2025-11-0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