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62岁的王大爷拎着他心爱的紫砂壶,在小区花园里与三五老友品茶闲聊。这饮茶的悠然自得,也是王大爷几十年来一贯的生活习惯。可是最近,他总觉得口中发涩、头有点晕,甚至接连几晚睡不好觉。
妻子好心提醒:“你这嘴里整天是茶,白水不喝,要小心身体出问题!”王大爷不以为意:“茶又不是酒,能有什么坏处?”但到了体检时,医生却皱起眉头,一串异常的生化指标让他不得不反思:天天只喝茶、不喝水,真的安全吗?

很多人都像王大爷一样,觉得喝茶能代替喝水,甚至觉得比喝水更健康。真相真的如此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揭开“只喝茶不喝水”背后的健康谜团。到底茶能不能完全替代白水?
长期坚持这样的习惯,身体会有哪些变化?尤其是第二个变化,大部分人都忽视了,可能正悄悄影响着你的健康。
身边爱喝茶的人不少。然而,“茶能代替水,甚至比水补水效果更好”的说法,其实是误区。茶水虽然95%以上都是水,但它里面还含有咖啡因、茶多酚、草酸等多种特殊成分。

协和医院营养科专家提醒:长期只喝茶、不喝水,可能影响身体多项健康指标,尤其对中老年人更为不利。一项发表于《中华老年医学杂志》的调查显示,中等浓度的茶与补充适量水的对比,在2个月内受试者尿液渗透压平均升高近14.2%,而基础补水组未见明显变化。
茶叶中咖啡因短时间内可以提神利尿,但利尿作用本身反而导致身体失水,增加肾脏负担。此外,浓茶长期摄入,其草酸成分还会和食物中的钙结合,易增加肾结石风险。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成年人日常饮水量建议在1500-1700ml左右,绝大部分应优选“白开水”,而不是全部以茶代替。喝茶可以,但不能忽视补水的本职工作。

喝茶本无错,然而完全忽略白水,持续几个月后,身体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医学数据显示有如下风险,尤其第2种变化,容易被忽视。
脱水风险悄然加大。茶叶中咖啡因的“利尿”作用强于同量的白水。《中国临床营养杂志》有数据显示,连续两周每天只饮茶而不额外饮水,人均尿量比喝水组多出17%,夜尿次数提升约26%。长期下去,细胞内水分丢失,容易出现乏力、头晕、口腔干燥等症状。

肾脏负担增重,结石风险提升。哈佛医学院曾跟踪分析8000多名中老年人,结果发现长期高草酸摄入者肾结石发病率比正常人高出约18.3%。茶叶富含草酸,仅依赖茶水解渴,等于慢慢增加结石风险。若同时钙摄入不足,危险会更大。
容易引发消化道不适和营养失衡。很多人忽略了,茶多酚会影响铁吸收,增加贫血风险。尤其饭后一杯浓茶,更易抑制铁的吸收。研究发现,每天只喝茶、不喝水的大爷大妈,报告胃不适、腹胀、餐后乏力的比例较普通饮水组高出13.7%。
神经系统紊乱与睡眠受扰。有调查表明,超60%的中老年人饮茶过多后晚上睡眠变差、心悸、易焦虑,其中“晚餐后只喝茶不补水”的比例最高。经常性入睡困难,实则也是因体内咖啡因堆积和轻度脱水所致。

想健康喝茶又不落下身体补水,这几点你一定得记牢。
优先喝白开水,把“每日1500ml”当成底线。可按早中晚三段时间分配,起床、运动或天气炎热时适当增加。
适量饮茶,推荐每天2-3杯淡茶,尽量不要以浓茶代替饮水。不建议空腹饮用,避免胃肠不适。
重视肾脏和消化道健康,每半年体检1次,尤其曾经有肾结石或泌尿系统疾病者应更加谨慎。睡前2小时减少茶水摄入,以降低夜尿和失眠几率。

注:文中所涉人物均为化名,请勿对号入座。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收藏以备不时之需,分享转发给你关心的人!
参考资料: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21年第40卷第10期
《中国临床营养杂志》2020年第28卷第5期
《茶多酚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2021年第35卷
更新时间:2025-11-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