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年轻人都不买优衣库了?

十年前,优衣库在三线城市开第一家店,那是一种“国际品牌进县城”的新鲜感。年轻人排队试衣、家长觉得“穿优衣库=有品位”,它靠着“日系简约”“面料舒服”“大牌平价”的标签,迅速收割了一代人的信任和钱包。

但今天,00后根本不吃这套了


一、新疆棉事件:不是“抵制”,而是“信任崩塌”

很多人说:“又不是只有优衣库一家表态,为什么就它被记住了?”
因为——优衣库在中国赚最多,却对中国消费者最敷衍

当它一边在中国疯狂开店、年入240亿人民币,一边在涉疆问题上含糊其辞、区别对待(比如日本本土降价促销,中国却涨价),年轻人立刻看懂了:

“你把我当韭菜,我就不再把你当品牌。”

这不是情绪化抵制,而是理性“脱粉”。
品牌一旦失去真诚,就失去了存在的根基。


二、00后眼里:优衣库=“过时的基本款”

对95前的人来说,优衣库是“高级基础款”;
但对00后来说,优衣库是“爸妈都觉得安全的衣服”。

他们成长在一个信息爆炸、审美多元的时代:

不是不好穿,是太无聊。
不是质量差,是不值得为这个价格买单。


三、价格越来越贵,质量却在缩水

网上吐槽比比皆是:

更讽刺的是:
优衣库把成本压给代工厂,代工厂再压给面料商,最后消费者花更多钱,买到更差的东西。

而与此同时,国产供应链早已成熟——
浙江、广东的工厂,能用一半价格做出同等甚至更好的衣服,还支持小批量定制、快速上新。

优衣库的“性价比神话”,早就被中国制造业亲手终结了。


四、没有品牌溢价,它什么都不是

过去,优衣库靠“日本品牌+极简美学+明星联名”撑起溢价;
现在,年轻人发现:

当“国际大牌”光环褪去,优衣库剩下的,只是一个定价偏高、款式保守、服务焦虑的普通服装店。

而在国产品牌如UR、太平鸟、bosie、乃至1688白牌的围攻下,它连“基本盘”都守不住了。


总结:优衣库的问题,从来不是“卖不动”,而是“看不懂”

它以为中国消费者还会为“LOGO”买单,
却没发现,这一代年轻人要的是:
✅ 真诚的态度
✅ 有态度的设计
✅ 对等的尊重

你可以贵,但要值;你可以简约,但不能敷衍;你可以是外国品牌,但不能双标。

优衣库若继续活在“过去的成功”里,
那么不只是00后看不见它,
很快,整个中国市场都会把它当成“过气的背景板”。

正如一位网友所说:
“以前觉得穿优衣库很酷,现在觉得穿优衣库——只是还没换掉旧衣服。”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24

标签:时尚   年轻人   品牌   日本   中国   溢价   买单   简约   大牌   中国消费者   面料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