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刷短视频的时候啊,刷到好多孩子被烫伤的视频,看得我是心如刀绞。有个才一岁的小男娃呀,全身红红肿肿的一大片,看着就吓人;六岁的孩子呢,脚上好几个大水泡,感觉都要破了似的;还有个三岁的小女娃,胳膊上烫了老大一片。哎呀,我在网上看到这些的时候,心就像被揪住了一样。
咱当妈的呀,最害怕这种意外发生在自己孩子身上了。可更让人糟心的是,有些家长的那些所为 “急救” 方法,那简直就是在害孩子啊。就说有个三岁的小女孩被开水烫了,她妈妈就冲了那么十几秒的水,就急急忙忙送医院去了。结果到了医院一检查,烫伤面积都超过 30% 了。医生就说啊,要是能再冲个二十分钟,这孩子的伤起码能轻一半呢。
还有些老人啊,那做法更是让人哭笑不得。直接就往烫伤的地方涂牙膏、撒盐,这哪行啊?还有的家长,孩子烫伤了,衣服粘在皮肤上,就硬扯,结果把皮肤都给撕破了,这多危险啊。
前些年我堂弟被烫伤的时候,我妈处理得那叫一个好。我妈就说啊,这里面关键就五个字:冲、脱、泡、盖、送。
当时堂弟被烫着的时候,我妈就拿水管冲了整整 15 分钟呢,那水温控制在 15 到 20 度之间,这个温度啊,可比用冰块或者过烫的水安全多了。脱衣服的时候可小心了,要是有粘住的地方,就直接拿剪刀剪开,可不敢硬扯。随后要求堂弟在冷水中浸泡半小时。你还真别说,这止痛的成效甚是显著呢。最后将纱布轻柔地放在伤口之上,赶紧送往医院进行严谨且科学的处理。现在想想啊,这每一步都很重要,要是少了哪一步,可能留的疤就更严重了。
咱们家里啊,热水器的温度得调到 40 度左右才行。给孩子洗澡之前,一定要先试试温度,就像我每次给孩子洗澡,都得先把手伸进去感受一下。热水壶这些东西啊,一定要放在孩子够不着的地方,最好还加个锁扣,就像给热水壶上个小保险似的。餐具呢,要选那种隔热的,可别让孩子碰到热汤热粥了。我哥就经常教育我妹妹,告诉她别碰热水瓶,只要看到妹妹想去摸,就立马制止。
可是啊,最近我听说有些老人还是老一套,说什么祖传的偏方管用得很呢。可医生都说了,那些方法容易让伤口感染。社区都开过讲座了,现在年轻人都懂这些道理,可长辈们就是不听。就像上周,楼下有个小孩被烫到了,奶奶非要用酱油去涂抹,这可差点就出大事了。
医院也说了,要是只伤到表皮呢,自己在家处理也行,但要是真皮层损伤了,那就必须得及时去医院。好多家长啊,觉得小伤口没什么大不了的,结果就拖成严重感染了。我家里现在都按照我爸教的方法准备好了,还买了专门的降温垫,急救手册就放在一眼就能看到的地方。有一次我女儿不小心打翻了热牛奶,我就立刻按照步骤处理,冲了二十分钟呢,最后皮肤一点事都没有。这时候我才明白啊,及时正确的护理那可真是能救命的。
但是啊,很多家长还是等到孩子疼得受不了了才送医院,这就错过了最佳的处理时间。现在小区里搞了个安全角,教孩子们认识危险物品。我就经常跟邻居念叨这些事儿,可总有人嫌麻烦。我就想啊,这万一要是出了事,到时候后悔都来不及了。上周我看新闻,有个孩子就是因为家长乱擦药膏,结果留下了永久的疤痕。
我觉得啊,防烫伤啊,关键就在预防,一定要把那些危险的源头给隔开。像我家就改了厨房的布局,还买了带童锁的水壶,每次煮饭的时候,就把孩子抱到安全的地方去。我朋友家更厉害,装了个温度报警器,只要超过 50 度就响,这小玩意儿还真挺管用的。我听说有些地方要求家长必须学急救课,考过了才能接孩子放学呢。咱们这儿虽然还没这个规定,但我觉得学点这些常识总归是没错的。现在带孩子啊,得更加小心
更新时间:2025-07-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