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美国联邦政府再度陷入停摆,已经整整过去了一周,参议院连续七轮投票都没达成任何预算共识。特朗普阵营一边叫嚣要削减民主党项目资金,一边频繁签署行政令,直接架空国会程序。
这已经不是一次简单的政治僵局,而是美国政治体制深层次的问题集中爆发。CNN警告说,关键经济数据被迫延后发布,投资者失去了判断依据,市场信心大幅下滑。
道琼斯指数连续下跌,消费者信心指数也从7月的98.7降至8月的97.4。不少美国中产家庭开始明显感受到生活成本上升,而工资却原地踏步。
与此同时,8月份美国仅新增2.2万个就业岗位,远不及预期。更严重的是,5月和6月的就业数据被大幅下调,失业率也从4.1%升至4.2%。这意味着美国经济早已出现系统性疲软,只是被政治混乱掩盖了而已。
财政数据网站显示,美国联邦债务已突破37.64万亿美元,占GDP比重超过120%。每年光是支付利息就占了预算的15%,这也迫使政府对教育、医疗等领域进行削减。皮尤研究中心指出,美国平均利率从2022年的1.556%涨至2025年7月的3.352%。
国会预算办公室在3月作出预测:如果趋势不变,到2055年,美国债务将达到GDP的156%。这颗“债务炸弹”已被连锁反应点燃,没人知道它会在什么时候爆炸。
美国的政治内耗早已超出了常规政党竞争的范畴。特朗普阵营内部也不团结,多个曾经的铁杆支持者开始动摇,质疑“让美国再次伟大”是否只是个空壳口号。
他频繁签署行政令的做法,甚至被媒体讽刺为“用手机治国”。这种行政高压治国方式虽然效率高,但也让美国的民主机制逐渐失去制衡功能。
在社会层面,抗议、游行、暴力冲突几乎成了常态。街头上催泪瓦斯和警棍频频出现,新闻报道里不断出现“警察与民众发生冲突”的镜头。这座曾经号称自由灯塔的国家,正在失去它的道德光环。
2025年4月29日,特朗普政府执政满100天时,55%的美国民众对政府表现不满,创下过去80年来最差纪录。韦氏词典甚至将“极化”评为年度关键词,说明社会分裂已深入骨髓。
特朗普重启的关税政策,更是雪上加霜。加州政府报告显示,关税导致家庭平均开支每年增加2500美元,成为中产家庭十年来生活质量首次倒退的根本原因。
制造业并没有回流,反而因原材料成本上升引发大批中小企业裁员关门。美国农业也受到严重影响,中国不再从美国进口大豆,转而加强与阿根廷、巴西的农产品合作。3.5亿美元的补贴远远不够填补农民的损失。
美国生产者价格指数7月出现异常上涨,8月通胀预期从4.5%升至4.8%。这让民众对未来六个月的信心指数跌至55.9,远低于经济衰退的临界点80。
同时,美国对外政策也在迅速透支其国际信誉。退出《巴黎协定》,扬言“收回”巴拿马运河,甚至公开表示觊觎格陵兰岛。这些举动让美国在全球的形象一落千丈。
欧洲内部开始反思对美国的依赖,法国和德国频频提及“战略自主”,东南亚国家也在加强区域合作,试图减少对美国的经济牵制。
金价在2025年飙升至3977美元/盎司,同比上涨近50%,创1979年以来最大涨幅。这反映出全球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慌,也说明资本正在离开美国市场,寻找更安全的避风港。
反观中国,同期的表现却截然不同。世界银行6月更新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GDP增长5%,连续8个季度实现正增长。装备制造业增加值上涨7.8%,高技术制造业增长8.7%。
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领域持续发力,成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柱。IMF在7月将中国2025年GDP增长预期上调至4.8%,指出关税对中国影响远小于预期。S&P预计中国在2026年仍将保持4%的增长率,尽管出口放缓,但国内消费支出提供了有力支撑。
中国对全球经济的贡献率正在提升,IMF预计未来五年将达到22%,超过G7国家的总和。这意味着,全球每增长100美元财富,其中22美元来自中国。
布鲁格尔研究认为,中国上半年出口增长6.1%,超过GDP增速,说明外需仍是主要动力。德勤报告显示,中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在2025年将达到1.5万亿元。无人机、智能网络、绿色科技等新兴产业正在引领新的增长曲线。
“一带一路”建设也在不断深化。2025年上半年签署建设合同金额为662亿美元,实际投资571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参与国家已超过150个,其中哈萨克斯坦成为最大受益国之一。
中国与新加坡等国家的合作也在加快推进,金融、物流、能源等领域都有实质性进展。在生物医药方面,中国已成为全球创新药物研发的重要力量,占全球研发贡献的20%。从细胞基因疗法到新型生物制品,中国已经逐步走上世界前列。
中国影视行业也在技术上快速推进,LED虚拟拍摄技术和工业化制作流程让中国逐渐具备全球内容产业话语权。中国人均GDP在2025年预计达到13870美元,虽然仍低于美国的89680美元,但总量差距正在缩小。不少经济学家预测,到2045年,中国有希望在经济总量上超过美国。
中国不是靠对抗崛起,而是靠务实合作和开放共赢。外交部多次强调互利共赢、相互尊重是国际关系的正确方向,中国不追求霸权,而是希望构建一个多极化的世界。
在上合组织轮值主席国期间,中国主导举办了超过100场多边合作活动,推动区域安全与发展。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的合作关系也迈入全天候战略合作新阶段,中资企业已有3000多家落地。
美国在忙着撕裂自己,全球越来越多国家却选择与中国深度合作。美国若彻底失控,是否意味着全球格局将被全面改写?中国是否有机会成为真正的全球第一?这两个问题,已不再只是学者争论的话题,而是现实世界正在发生的变局。
美国的乱局让世界开始清醒,而中国的稳健发展正成为越来越多国家的选择。未来的主角,或许真的正从东方的地平线上缓缓升起。
信息来源:
[1]看世界丨美国债务沉疴难解 新华社客户端
[2]瞭望丨美元信用加速透支 新华社客户端
更新时间:2025-10-1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