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元朝,导演皱眉,编剧哑火,投资人摇头。
不是没戏可拍,是每一出都太“刺眼”。
朝堂上分民族等级,街头巷尾民怨四起;外征日本惨败,内斗江南血腥;文人被弃,科举中断,百姓失声三十年。
你说怎么拍?拍蒙古贵族压着南人?拍陆秀夫背小皇帝跳海?拍红巾军揭竿而起?
哪一段都是真史,哪一段都得小心翼翼。
所以,元朝一直在镜头之外,安静得像一块烫手山芋。
想动它,先问自己,敢不敢拍得真。
1271年,忽必烈在大都(今北京)称帝,定国号为大元。从此,历史翻开了由蒙古族统治中原的新篇章。但这本篇章,不好读,更不好拍。
元朝推行“四等人制”,在全国划定四个民族等级,分别是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蒙古人高高在上,享有最大特权。色目人次之,掌控国家财政、贸易要地。汉人和南人,社会地位一落千丈,不论出身多高贵,在制度上也翻不了身。
官员任命、司法审判、赋税徭役,全都与民族等级挂钩。《元史》明确记载,蒙古贵族在审判案子时,若与汉人、南人起纠纷,即便有过错,也从轻发落。这种赤裸裸的制度安排,在影视剧中一旦如实展现,民族情绪瞬间爆表,谁敢轻易动?
与此同时,元朝虽然表面上采纳汉法,设立中书省、六部等管理机构,但真正执行上,多采取了草原惯例。张帆教授指出,元朝只是部分汉化,并未完成深度转型。
边疆地区仍以蒙古旧俗为主,中原推行汉制,却执行得参差不齐。双轨制度,导致政令混乱,矛盾丛生。
社会矛盾积压的后果,历史早已写得清清楚楚。14世纪中后期,全国范围的民变此起彼伏,从江南到黄河流域,从湖南的红巾军,到山东的农民起义,一波接一波,最终导致1368年明军攻克大都,元朝灭亡。
如果真的拍成电视剧,想还原元朝社会真实面貌,必须交代这种制度性压迫;而如果选择回避,就无法交代民变的背景。无论如何处理,都极其敏感。
此外,元朝对南宋灭亡的处理,同样极为复杂。1276年,南宋小皇帝赵显在临安被俘。张世杰、陆秀夫率残余力量南逃,最终在崖山海战中覆灭。
史载,陆秀夫背负年幼皇帝投海自尽,文天祥被俘后誓死不降。这些场面,如按史实拍出,汉族忠烈之悲壮,与蒙古统治者形象的对比太过强烈,容易引发强烈的民族情感波动。
而这仅仅是“能不能拍”的冰山一角。更棘手的,还有元朝本身在文化认同上的问题。
忽必烈建国,标志着蒙古草原政权正式中原化。但元朝从一开始就背负着巨大的文化裂痕。
1271年,大元立国时,版图横跨亚欧大陆,疆域之广,空前绝后。但是,这种大统一,并没有带来稳定与融合。相反,由于治理手段粗放,蒙古贵族在地方上多以武力压制,导致地方豪族反抗不断。
在统治结构上,元朝采纳了中书省体制,但地方军政合一,由行省、宣慰司直接控制各地。中原社会长期积累的士绅自治传统被打破,地方社会秩序彻底重组。
汉族士人地位急剧下降,许多原本以科举入仕为荣的家族,沦为平民,或干脆被排斥在官僚体系之外。
文化层面,程朱理学在元代占据主流,被用于重建社会道德体系。但讽刺的是,这一过程并非由朝廷主导,而是底层汉族社会自发维系。
这意味着,元朝虽然政治上统一,但文化认同断裂。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始终隔着一条看不见的鸿沟。
再看元朝的灭亡。
1368年,明军北伐,元顺帝仓皇逃往上都。南方各地纷纷响应朱元璋,投降明朝。北元政权残存于蒙古草原,但失去中原之后,元朝在世界历史舞台上的主导地位迅速坍塌。
这种开场和散场,都充满了浓重的悲剧色彩。元朝不是一个简单的征服与统治的故事,而是一次未完成的民族融合实验,一次制度与文化双重断裂的历史进程。
如果拍剧,开头就要讲蒙古铁骑如何突破金、宋防线,踏入中原;中段要讲民族等级森严,社会撕裂;结尾必然是民变四起,朱元璋北伐。这条线索本身,就比任何宫斗剧、言情剧更残酷、更沉重。
而观众,能接受这样一部沉甸甸的作品吗?投资方,又敢不敢冒着巨大风险推送?导演剧本怎么过审?每一关都是天堑。
元朝的社会矛盾、民族问题、文化断裂,使得这个朝代在历史上尴尬异常,也让影视化难上加难。
忽必烈不仅在中原打仗,还把战火烧到了海对岸。
1274年,第一次元日战争爆发。忽必烈调动高丽军队和蒙古、汉人联军数万人,自朝鲜半岛渡海进攻日本。元军在对马岛、小仓一带登陆,初战告捷。但很快遭遇强烈抵抗,加上突如其来的台风,舰队大部沉没,损失惨重。
1281年,元朝卷土重来。第二次远征规模更大,动员蒙古、汉人、色目人及朝鲜军队,总兵力高达14万人。舰队分东路军、西路军两路合击日本。结果仍因台风侵袭,船只翻覆,数万人溺亡。日本称之为“神风”,视为神助。
两次远征,给元朝带来了沉重的人力、财力损失。周思成指出,最直接的后果是“远征失败后,元朝内地百姓被迫承担天量赋税和徭役,民不聊生”。为了修造战船、筹集军粮,朝廷加派赋税,地方官府摊派严苛,导致怨声载道。
不仅如此,远征失败还动摇了蒙古贵族的信心。元朝原本靠强势武力维持的统治基础,被连续挫败击穿了心理防线。贵族内部开始分裂,地方势力坐大,中央集权迅速衰落。
与对外战争同步的,是对内“四等人制”的深化。根据《元史》,色目人掌控财政系统,蒙古人掌军队要职,汉人和南人被严格限制参与国家要害部门。
社会流动渠道几乎被封死,底层汉人生活日益窘迫。
文化领域亦不例外。元朝虽然设立科举,但频频中断。元成宗至元三年(1337年)停止科举,直到至正年间(1341年)才勉强恢复一次。长时间无科举,意味着汉人士绅阶层失去晋升通道,社会阶层固化更加严重。
这些历史事实决定了,元朝很难成为荧幕上的主角。打日本,败了;治内地,民怨沸腾;统治方式,撕裂社会;文化认同,缺失断层。
如果要真实还原,远征日本的惨烈要拍,南宋遗民的苦楚要拍,元末起义的烽烟要拍。这部剧,将不会是一部轻松的古装剧,而是一幅血泪交织的历史画卷。
这,正是“不是不想拍,而是确实不能拍”的真实答案。
为什么一直没有拍摄元朝的电视剧,不是不拍,而是谁也不敢拍.凤凰网.2021-12-02.
访谈︱北大历史系主任张帆:元朝开启了“大中国”时代.澎湃新闻.2015-06-14.
问吧精选 | 元朝,在历史上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存在?.澎湃新闻.2019-05-09.
一文读懂元朝服饰.服饰易文网.2025-01-11.
张帆:元朝的统治 I 治国方针的转折.北京大学历史学系.2024-10-11.
元代的汉化及蒙古化.中国文化研究院
更新时间:2025-05-0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