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避寒
编辑|避寒
建安十五年,周瑜病死巴丘,十九年后,他的儿子周胤被孙权流放庐陵,死在异乡。
这位赤壁功臣若在九泉之下有知,会作何感想?权力与恩情的博弈,在这个家族悲剧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建安十五年十二月,巴丘城内,三十六岁的周瑜躺在病榻上,再也听不到那句"曲有误,周郎顾"。
这个被时人称为"有姿貌"的美男子,此刻面色苍白,他刚刚向孙权提出了人生最后一个战略构想:西取益州,北图中原,可惜天不假年,壮志未酬身先死。
孙权闻讯,素服吊丧,痛哭失声,这位东吴之主对着周瑜的灵柩说:"公瑾有王佐之资,今忽短命,孤何赖哉!"后来他甚至对群臣说:"孤非周公瑾,不帝矣。"
话说得这样动情,自然要兑现承诺。
周瑜留下二子一女,长子周循,次子周胤,女儿后来嫁给了太子孙登。孙权的安排堪称完美,周循娶了他的长女鲁班公主,周胤也娶了宗室女。
这是怎样的恩宠?要知道,公主下嫁,在那个时代意味着政治联盟的最高级别,孙权把周家当成了真正的自己人。
周胤更是受到特殊照顾,他被任命为兴业都尉,领亲兵一千,驻守要地公安。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掌握千人兵马,这在当时已是重臣待遇。
公安这个地方不简单,它位于荆州腹地,是控制长江中游的战略要点。把这样的重地交给周胤,足见孙权对他的信任程度。
周胤在公安的日子过得相当滋润,他"因父亲的缘故受到孙权喜爱夸赞"。每次孙权巡视,都要单独召见这个故人之子,嘘寒问暖,关怀备至。
黄龙元年,公元229年,孙权正式称帝,这是东吴历史上的重要时刻,也是周胤人生的高光时刻。
孙权开始追录功臣,分封诸侯,周循此时已经去世,于是周胤被封为都乡侯。这个爵位虽然不算太高,但对于一个功臣之后来说,已经是相当的荣耀。
封侯那天,周胤跪在大殿上接受册封,满朝文武都在注视着这个年轻人。他想起了父亲生前的辉煌,想起了赤壁大战的烈火,想起了孙权对周家的种种恩惠。
一切看起来都那么完美,谁能想到,这竟是他人生的顶点。
权力是最好的试金石,也是最毒的鸦片。
周胤开始变了,史书用了八个字来形容他的堕落:"居功自傲,沉湎酒色"。
这种变化并非一夜之间,封侯之后,周胤觉得自己已经到达了人生巅峰。
父亲的功劳给了他资本,孙权的宠爱给了他底气,他开始放纵自己,认为以自己的身份,做什么都会被原谅。
公安城里的百姓开始议论这位年轻侯爷的荒唐行为,他终日饮酒作乐,不理政务,他开始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谋取私利。
具体犯了什么罪,史书没有详细记载,但从后来大臣们的上疏可以看出,周胤的问题相当严重。
诸葛瑾和步骘在为他求情时说:"他不能在享受优厚待遇时考虑如何立功报效朝廷,以至于放纵自己各种贪欲,招来罪罚。"
"放纵各种贪欲"这六个字,足以说明问题的严重性。
消息传到建业,孙权震怒,这位一向以法治国的皇帝,面临着人生中最痛苦的选择之一。
周瑜是他最信任的伙伴,是他从孙策手中接过江东基业时最重要的支撑。没有周瑜,就没有赤壁大战的胜利,就没有三分天下的格局,更没有他孙权的皇帝宝座。
可是,法律就是法律。
孙权曾经对群臣说过:"法律可以遏恶防邪。"他主张以刑法治国,认为只有严格执法,才能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
即使面对爱将之子,也不能例外。
史书记载,孙权"法律优先从不循私"。连他自己的儿子孙霸图谋太子之位时,他都能痛下杀手,何况是一个功臣之后?
周胤被免官为民,流放庐陵郡。
这个决定下达的那一刻,整个朝堂一片寂静,大臣们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庐陵郡在今天的江西一带,山高路远,瘴气弥漫,对于一个养尊处优的侯爷来说,这无异于发配边疆。
从公安到庐陵,从侯爷到流民,周胤的人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他在路上会想什么?会后悔吗?会怨恨孙权的无情吗?史书没有记载,但我们可以想象,这个曾经的宠儿,此刻心中该是怎样的五味杂陈。
十九年前,他的父亲周瑜病死巴丘时,孙权痛哭流涕,十九年后,他被这同一个人流放异乡。
赤乌二年,公元239年,这是周胤流放后的第十个年头。
在庐陵的深山里,这个曾经的都乡侯过着怎样的生活?但从后来的情况看,他的身体已经每况愈下。
就在这时,建业城里发生了一件事。
诸葛瑾和步骘联名上疏,为周胤求情,这两个人的分量不轻。诸葛瑾是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哥哥,步骘是东吴的重臣,都是孙权倚重的心腹。
他们为什么要为一个流放犯求情?
因为他们忘不了周瑜的恩情。
在上疏中,诸葛瑾和步骘这样写道:"臣窃以瑜昔见宠任,入作心膂,出为爪牙,衔命出征,身当矢石,尽节用命,视死如归。"
他们详细回顾了周瑜的功绩:"故能摧曹操于乌林,走曹仁于郢都,扬国威德,华夏是震,蠢尔蛮荆,莫不宾服。"
这些话,每一个字都击中了孙权的心。
乌林,就是赤壁,那场改变历史的大战,如果没有周瑜的坚持和指挥,东吴早就成了曹操的囊中之物。
郢都之战,周瑜追击曹仁,进一步巩固了东吴在荆州的地位。
这些功劳,孙权怎么能忘记?
可是,孙权没有立即答应。
这不是他心狠,而是他知道,一旦开了这个先例,法律的威严就会受到冲击。如果每个犯罪的权贵都能因为父辈的功劳而被赦免,那法治还有什么意义?
孙权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就在这时,朱然和全琮又站了出来,这两个人也不是普通人。朱然是东吴名将,全琮也是战功赫赫的将军。
他们再次上书为周胤求情。
这下,孙权终于松动了,面对这么多重臣的集体请求,面对周瑜昔日的功劳,他决定网开一面。
孙权下令起草赦免诏书,准备恢复周胤的爵位和兵马。
消息传出,朝野震动,很多人都在等着看这场权力与法律、恩情与正义的博弈会如何收场。
谁也没想到,天意弄人。
就在赦令即将发出的时候,意外发生了。
庐陵郡的一纸急报送到了建业周胤病死了。
死讯传来的那一刻,整个朝堂都安静了,孙权手中的赦令还没有盖上玉玺,就成了一张废纸。
这是怎样的讽刺?周胤在流放中苦等了十年,就在即将重见天日的时候,却永远闭上了眼睛。
他死时多大?三十九岁,比他父亲周瑜还要年轻三岁。
周胤死在异乡,客死他乡,他的妻子是孙氏宗女,但史书没有记载她是否陪伴在侧,很可能,他是孤独地死去的。
消息传到孙权那里,这位已经五十多岁的皇帝会是什么心情?
他一定想起了周瑜临终前的托付,想起了自己对周家的承诺。
周循早死,周胤客死异乡,周瑜的血脉就此断绝,这个在赤壁战场上叱咤风云的英雄家族,就这样走向了没落。
更残酷的是,周胤死后,再也没有人为周家延续香火。
周瑜在九泉之下,会怎么看待这一切?
他一生为孙家鞠躬尽瘁,赤壁一战奠定了东吴基业,他死后,孙权曾经承诺要善待他的后人。可是十九年后,他的儿子却死在了流放地。
这是恩情的背叛,还是法律的胜利?
在权力面前,个人感情往往要让位于政治需要,孙权不是不念旧情,但他更清楚,作为一国之君,他必须维护法律的尊严。
周胤的悲剧,根本原因在于他自己的堕落,如果他能够像父亲一样忠诚勤勉,绝不会有后来的流放和客死异乡。
可是,这种制度性的冷酷,也让人深思,一个人的一生,往往就在权力的游戏中被消耗殆尽。
周瑜用生命为孙权打下了江山,周胤却用生命为自己的堕落买了单。
权力是把双刃剑,既能成就一个人,也能毁掉一个人,关键在于,你是否有足够的品格去驾驭它。
参考资料:
《三国志·吴书九·周瑜鲁肃吕蒙传第九》 - 中华书局点校本,详细记载了周瑜生平及其子周胤、周循的相关史实
《资治通鉴·卷六十六》 - 司马光编撰,记录了孙权对周瑜遗孤的安排及周胤封侯被贬的过程
人民日报海外版《正史中完美周瑜遭后世狂贬》 - 2013年4月8日刊发,引用《三国志》等史料分析周瑜历史形象
更新时间:2025-08-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