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重病老人在银行取款身亡,银行赔偿10万,网友:来碰瓷的?

编辑|花花

谁能想到,一次银行取款竟引发了轩然大波!

5月14日湖南株洲重病老人取款身亡事件冲上热搜,引发大量网友热议。

随后家属和银行方均出面回应,双方各执一词。

就在5月16日上午,事件迎来了最新进展。

家属方称已与银行和解,银行承担老人丧葬费并支付10万元慰问金

那么,这场引发广泛关注的事件,其来龙去脉究竟是怎样的呢?

一、事件详情

5 月14日,一段“重病老人在银行取款身亡”的视频在网络上热传,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热议。

据视频发布者称,去世的老人是他 62 岁的姑妈。

老人常年生病,还患有偏瘫、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于是其表妹便打算转院治疗。

在老人清醒时告诉过她女儿自己在农业银行有5万块钱的存款,于是她女儿便前往农业银行田心支行取钱。

但去取钱时银行的工作人员称必须由本人亲自到场

家属解释过老人病重在床无法前往,但仍被坚持要求本人办理,于是便用轮椅将老人推到了银行。

到达银行后,银行的工作人员一直让老人进行人脸识别,但老人意识不太清楚,所以人脸识别一直不通过,拖了快两个小时了钱还是没有取出来。

在等待的时候,老人的状态越来越差,随后家属拨打了120,但老人还是抢救无效去世了。

此视频一出,迅速引发网友热议,纷纷议论银行方太过死板不讲人情,导致了一条人命的丧生

但在5月15日晚上,该银行相关负责人对此事作出了详细回应,并公布了老人离世经过的详细时间线。

据银行相关负责人称,老人的家属并未向工作人员具体说明老人的身体情况,他们对老人的身体状况并不知情。

在当天下午16 时09分,老人的大女儿陈某和小女婿共同用轮椅推着老人到达银行。

银行员工在发觉老人状态不佳时也立即启动了特殊流程

同时,在办理过程中,银行工作人员还曾向家属表示,银行可以直接将钱打到医院账户上。

但家属当时明确拒绝了,并且坚持要取现金。

在等候时,银行的工作人员也告知其家属可以由她留下办理,让老人先回去,但老人的家属没有采纳该建议

在下午16 时36分,家属向银行工作人员表示已经不打算送老人去医院了,并要求直接取存款用于办理后事。

在之后的办理业务过程中,家属发现老人状态欠佳,遂即便拨打了120 ,但最终老人还是因为抢救无效离世。

5 月15日晚,针对银行回应,在采访时老人的家属彭先生也明确表示了不认可银行的说法,要求查看监控。

然而,就在 5 月16日上午,事件再次出现了新的转折。

据大河报11 点10分的报道显示,彭先生称老人家属已与银行方面协商一致,达成和解。

根据双方商定的结果,银行方面将承担老人的丧葬费用,并向家属支付10万元的 “慰问金”。

彭先生还特别说明:“(协议)是我表妹跟他们签的 。”

此前剑拔弩张的紧张局势,似乎随着这份和解协议的签订而有所缓和。

随着事件细节的逐步披露,这场围绕老人银行取款身亡的风波似乎已经水落石出。

然而,社会舆论的热度却丝毫不减,网友们各执一词,争论仍在持续发酵。

二、社会舆论争议

不少网友将批评的矛头直指银行,认为其过于刻板、服务缺乏人性

他们质疑,当坐着轮椅的老人被推进网点,工作人员已经发现老人双目紧闭、意识模糊的状态,为何仍坚持执行人脸识别流程

在家属已经将老人带至银行告知取钱是为了看病时,为啥要说直接将钱打至医院?不能直接取钱?

对此,有网友产生质疑:人家自己的钱凭啥你给打到医院?人家取钱愿意咋花与银行有啥关系啊?

还有网友评论道:别人的钱应该由别人自己支取方式,而不是你银行操作,要客户听你安排。

更令人费解的是,在老人陷入昏迷的危急时刻,银行仅提出送回休息的建议,为何不第一时间引导家属将老人送往医院,并主动承诺后续提供上门服务?

随后评论区更是有不少网友分享自己在银行取钱的一些奇葩规定。

有网友说道:反正说来说去变成银行是受害者了,那时候快过年了,银行放假,没任何通知情况下被银行限额,一天只能取一千块,取了一个礼拜才有钱回家过年,气死人。

众多网友纷纷表示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银行可以按规矩办事,但也要讲究人情味

与此同时,另一派网友则将责任归咎于家属。

他们指出,当银行首次要求本人办理业务时,家属若能如实说明老人的危重病情,或许能直接启动银行的上门服务流程,从而避免这次事件的发生。

更何况,银行在现场已明确提出可将款项直接转至医院账户用于救治,家属却仍未采纳这一建议。

甚至在银行提出 “让老人先行回家,由女儿陈某留下办理业务”的折中方案时,家属仍坚持拒绝

这些行为被部分网友质疑家属在紧急时刻对老人的生命存在漠视,处置并不妥当

有网友指出任何事情都有二面性,银行与家属事发前多沟通,都积极的奔着解决问题的态度,应该不会发生的事情,银行需细化工作流程,家属应尊重银行规定。

针对银行赔偿老人家属10万元一事,也有网友存在不同意见。

有网友称:银行赔10万元还是应该的。银行应该人性化好,造成老年人在银行死亡,银行很不吉利!银行应该搬家了!

但更有网友表示:如果银行不存在过错,就1分钱都不能赔偿,此风不可长,如果存在过错,钱已经赔了也就不用解释那么多,免得让人此地无银三百两。

其实这种取钱困难的事件屡见不鲜。

三、取款困难案件

去年4月,河南平顶山一位女士在银行的取款经历也引发了大量网友的关注。

她本想将姐姐微信转账的 5000 元现金取出,用于给孩子们包红包,却不料在银行柜台经历了一场长达两小时的 “流程马拉松”,最终不得不报警解决

据当事人讲述,当天她前往银行办理取款业务时,工作人员首先要求其下载反诈 APP,虽感疑惑但她仍配合操作。

然而后续询问逐渐超出常规业务范畴:“你姐姐在哪里工作?”

“以前从事什么职业?”

“请证明她是你的亲属关系”……

面对连环追问,女子多次耐心解释,工作人员却始终未完成取款操作

随着等待时间不断拉长,女子情绪逐渐失控,最终选择报警求助。

即便警方介入协调,银行柜员仍耗时两小时才完成放款。

对此,当事人无奈表示:“5000 元不过是日常家用的普通金额,没想到取个钱要经历这么复杂的‘身份核查’,流程繁琐得让人难以理解。”

除了取钱办理业务时流程繁琐,银行开放的工作窗口少,导致取钱需要排队甚至提前预约的事也不少。

今年2月18日西安一女子早8点到银行,发现8个窗口仅开2个(含1个对公窗),3 小时仅叫号6个,现场视频曝光后网友痛批 "服务效率堪忧"。

此类现象已非个案:

青岛大爷因 "3 窗开 1" 排队腿麻,怒拨监管电话逼增窗口;

中国银行城东分行 "2 窗开 1" 致客户常等超2小时;

河北邢台女子取2.5万元,因验证繁琐耗半天,嘲讽 "取钱比借钱难"。

数据显示,2024 年青岛金融监管投诉中 "窗口开放不足" 居前三,超6成受访者每月至少遇 1 次 "排队超 1 小时"

当便捷高效成为时代的主旋律,银行服务效率与客户需求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结尾

希望之后银行能够简化一下工作流程,在保障金融安全的同时,提升服务效率。

信息来源: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21

标签:财经   株洲   银行   重病   老人   网友   家属   工作人员   事件   流程   业务   医院   轮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