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高市早苗的一则错误言辞,让日本经济迎来了大幅度打击,旅游业,电影业纷纷遭到“抵制”。
而很多日本品牌也被大众们自愿抵制,但大家有所不知的是,其实有些日企早已悄悄渗入了“内部”。

看似是国货的它们,其实是实打实的日本品牌,而很多人却仍蒙在鼓里,以为支持国货实则支持了日本品牌。
夏天逛便利店,你是不是也常随手拿起一瓶三得利乌龙茶,觉得 “支持国货就选这种本土茶饮料”?

可你不知道,这瓶满是中国风的饮料,背后竟是 1899 年在日本创立的老牌企业。
更让人意外的是,除了三得利一系列 “眼熟” 的品牌,全是披着国货外衣的日本货,有的甚至潜伏中国近 30 年狂赚上千亿。
这些日本品牌能在中国市场站稳脚跟,核心就是把 “日本身份” 藏得严严实实,用本土化包装和营销让消费者产生 “这是国货” 的错觉。

百度百科
三得利的 “伪装术” 堪称教科书级别,它的包装全是简约的汉字设计,没有一丝日本元素,还主打 “福建特产乌龙茶” 的营销点,让人一眼看上去就觉得是地道国货。
更绝的是它还斥资 2.3 亿元在福建建阳建了专属工厂和茶园,原料直接从中国采购,供应链 92% 实现国产化,连生产都透着 “本土味”。

而凤凰网曾做过调查,超 70% 的消费者都误把三得利当成了国产品牌,84% 的年轻人选无糖茶时会优先考虑它。
同样会 “装” 的还有格力高,这个 1922 年在日本创立的品牌,进入中国后完全没提日本背景,反而推出了好多贴合中国口味的产品。
从经典的百醇、百奇饼干,到针对中国市场研发的抹茶、樱花味零食,包装上全是中文标识,还常和中国节日联动推出限定款,很多人吃了十几年,都不知道它是日本品牌。

大金空调则走了 “功能本土化” 路线,1995 年进入中国后,它没强调日本技术,反而主打 “适配南方湿热气候”,针对性推出节能、除湿效果好的机型。
28 年来,它在中国默默布局总营业额超 1400 亿元,年利润稳定在 100-200 亿元,可很少有人知道它的日本血统,还以为是深耕中国市场的本土品牌。

如果说包装是 “面子”,那情感营销就是这些品牌的 “里子”,养乐多就是靠这招,在中国市场站稳了脚跟。
1935 年日本的代田稔博士研发出 “代田菌”,打造出第一款养乐多益生菌饮料。
2002 年进入中国时,市面上已经有乐百氏、娃哈哈等国货巨头,但养乐多没打价格战,反而推出了 “养乐多妈妈” 直销模式 。

它把家庭主妇培养成销售人员,上门送货的同时,还科普 “肠道健康” 知识。
这种贴近生活的服务模式,让养乐多快速走进千家万户,2023 年在中国营收达到几十亿元。
而格力高则瞄准了年轻人的社交场景,通过赞助校园活动、联名热门 IP、在便利店打造专属陈列等方式,让它的饼干、糖果成为年轻人聚会、办公的必备零食。

很多人从小吃到大,对品牌产生了深厚的情感依赖,根本不会去深究它的 “国籍”。
而这些 “伪装国货” 就算出了问题,也有一套成熟的公关手段化解。
三得利就曾因虚假宣传被罚 136.75 万元 ——2010 年,它经销的 “甘零” 乌龙茶打着 “零卡路里” 的旗号,可检测后发现实际含有卡路里,被监管部门处罚。

中国在线的报道
但它没有正面回应,反而通过淡化处理、水军洗地等方式,让这件事很快被遗忘,丝毫没影响后续销量。
后来还有消费者反映三得利乌龙茶口感异常,怀疑是包装材料有问题,可品牌只是简单回应 “产品符合标准”,就再也没有下文。

一边是日本品牌靠着 “伪装术” 疯狂捞金,另一边是真国货在摸索中前行,有的抓住机会实现弯道超车,有的却曾因不当操作走了弯路。
最典型的就是娃哈哈,此前农夫山泉因包装设计等问题引发舆论争议,消费者纷纷转投国货怀抱,娃哈哈凭借 “国民品牌” 的口碑,多款产品被买断货成功实现弯道超车。

而这背后是消费者对 “产品国籍” 的重视,也是真国货多年积累的信任红利。
有意思的是,当日本品牌拼命伪装成国货时,有些真国货却曾因追求 “日系风” 引发争议。
元气森林初期把品牌名称中的 “气” 字,换成了日语对应的 “気”,包装也采用日式简约设计,导致很多消费者误以为它是日货。

而奈雪的茶也有过类似经历,最初品牌名称是 “奈雪の茶”,用了日语风格的 “の” 字,被网友质疑 “崇洋媚外”。
后来随着国货热潮兴起,这两个品牌都及时调整 ,元气森林把 “気” 改回中文 “气”,奈雪的茶则在 2022 年品牌升级时,将 “奈雪の茶” 改为 “奈雪的茶”,字母标识也换成了拼音。

虽然期间走了弯路,但它们的调整也体现了国货品牌对消费者情感的重视。
近年来,随着消费者认知水平的提高和信息透明度的增加,这些 “伪装国货” 的好日子越来越难了。
最明显的就是养乐多,已经感受到了市场的降温,养乐多的巅峰时期是 2018 年,当时在中国日均销量高达 752.6 万瓶,每分钟能卖出超 5000 瓶。

百度百科
可现在随着无糖饮料兴起,加上消费者对乳酸菌制品 “只有糖分、没有营养价值” 的质疑,养乐多的销量持续下滑。
三得利和格力高虽然目前销量稳定,但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
日本核废水排海事件后,消费者对日本品牌的关注度提高,很多人开始主动查询品牌背景,三得利即便声明 “原材料源自中国”,也没能完全打消消费者的顾虑。

再加上最近高市早苗的逆天言辞,很可能会给这些日本品牌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更新时间:2025-11-1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