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临沭曹洼大集火起来了。

看看这个集市的位置。是不是在一条长2公里的马路上!但是大家看到了吗,两侧的马路辅道并没有摆摊,摊位很有秩序,可以看到是摆设了4道摊位的大集。这个应该是搬离了主要道路了。

从视频播放中可以看到,有先规划的集市场地,没有硬化,但主场地还是一条硬化主导,停车入场有几个。


曹洼大集为什么火?
三大核心原因
1.舌尖与乡愁的双重诱惑
- 地道美食矩阵:5毛钱的油煎包、20元管饱的全羊汤、分层年糕等平价美食形成“味觉钩子”,搭配临沂炒鸡、糖炒板栗等特色小吃,打造“人均20元吃到撑”的消费体验。



非遗文化活态展演:1400年历史的柳编技艺现场制作、烙画葫芦传承人即兴创作、柳琴戏《喝面叶》与红色三弦书《孟良崮战役》轮演,让游客在逛吃中触摸民俗记忆。2.精准踩中流量密码
跨省流量红利:地处鲁苏交界,凭借“江苏游客组团打卡”的话题在短视频平台破圈,相关作品播放量超1.9亿次,“江苏kei(客)来赶集”的方言互动成为传播爆点。- 50年老集的华丽变身:2023年迁址改造后,新增3处免费停车场、分区管理摊位,配套戏台、非遗专区等设施,从“脏乱差”逆袭为“文旅打卡地”。

3.民生温度与治理智慧
- 接地气的服务升级:保洁员定时清扫、入口设便民服务点(提供公平秤、打气筒)、攻略提示“穿平底鞋逛半天”,细节处提升体验感。
- “柔性执法”守护烟火气:执法人员采用“劝导+帮搬”模式,引导商贩进入划定区域经营,而非“一刀切”禁止,既保民生又维秩序。


“占道经营”的误解与真相


根据临沭县政府公开信息,曹洼大集曾存在零星占道现象,但通过三大措施已实现规范管理:
- 网格化分区治理:将集市划分为核心交易区、交通疏导区等5个网格,设置护栏与石墩明确边界,要求摊位后退3米预留通道。
- 错时巡查机制:执法队在开集日(农历四、九)提前到岗,重点时段加密巡查,对违规摊贩先宣传政策再引导整改。
- 长效管理机制:建立“四九执勤制度”,设立群众监督热线,从“集中整治”转向“常态监管”,2024年以来未再出现大规模占用主道问题。
如今的曹洼大集,既能让游客“听戏看编筐逛半天”,又能保障“电动车顺畅通行”,成为“规范中保留烟火气”的基层治理样本。


我们的集市能否做到这么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