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荷还是没谈妥。
2025年10月21日,一通跨越欧亚大陆的电话,牵动了全世界的目光
电话的一头,是荷兰经济大臣卡雷曼斯,另一头,则是我们中国商务部长。
这场本应是解决危机的对话,最终却在荷兰方面“揣着明白装糊涂”的态度中不欢而散。
荷兰没料到,这通没谈妥的电话,竟成了安世中国绝地反击的发令枪。
欧洲汽车产业命脉“断粮”倒计时60天,欧盟和荷兰都傻眼了。

荷兰的“糊涂账”与安世的“切割令”
2025年10月21日那通跨洋电话挂断时,估计荷兰经济大臣卡雷曼斯自己都没料到,“揣着明白装糊涂”的态度会捅出这么大的篓子。
这通本想给中企“立规矩”的通话,最终在中方“讲清楚事实”的要求和荷方“回避核心”的敷衍中不欢而散,而电话那头的中国商务部长早已把话挑明:安世半导体的控制权问题,不是地缘政治的筹码,是中企合法权益的底线。
没人比荷兰更清楚这事儿的来龙去脉。安世不是荷兰本土孵出来的巨头,而是2019年闻泰科技花了330多亿真金白银从破产边缘救回来的“落魄贵族”——它前身为恩智浦的标准产品事业部,当年若不是中资接手重组,早没了如今“全球车规级芯片龙头”的地位。

可到了2025年10月,荷兰突然翻脸:先是10月1日让法庭暂停中籍CEO张学政的职务,封禁他的内部账号,把闻泰持有的99.7%投票权托管给第三方;接着在谈判桌上对“夺权”避而不谈,只字不提荷兰经济部要求安世设“一票否决权监事会”的霸道条款,反倒拿“合规”当挡箭牌。
这通没谈拢的电话,成了安世中国反击的发令枪。第二天,安世半导体(中国)有限公司在公众号发的致员工信,与其说是公告,不如说是份“独立宣言”。
信里三条说得明明白白:咱是扎根中国的企业,只认中国法律;员工只听国内法定代表人的话,海外指令没授权就可拒绝;工资奖金全由国内账户发,跟荷兰总部半毛钱关系没有。

这步棋走得极妙。要知道安世70%的封装产能都在东莞工厂,德国汉堡工厂产的晶圆得运到中国加工才能用,国内市场还贡献了它52%的营收。
荷兰总部看似抢了“控制权”,实则抓了个空壳——东莞工厂的工人没人理海外的指令,10月22日国内公司准时发了工资,生产线立马恢复运转,只不过这次只接国内订单,排期都排到2026年1月了。法理和人心一稳住,荷兰的夺权闹剧直接成了国际笑柄。
人民币结算重拳:欧洲车企的“4周倒计时”
安世中国刚稳住内部,第二记重拳就砸向了全球产业链的要害——钱。恢复供货后没几天,公司就给所有经销商发了通知:以后不管是芯片还是元器件,交易一律用人民币结算,美元欧元全都不收,经销商也得跟着改规矩。

这招直接戳中了欧洲的软肋。安世造的不是那种高精尖的光刻机芯片,是汽车上离不了的电源管理芯片、二极管这些“基础零件”,一辆车少则几百颗,多则上千颗。
大众、宝马、奔驰这些巨头早就把安世当成了核心供应商,超12%的车载芯片都从这儿拿。之前大家都用美元结算习以为常,突然换人民币,欧洲车企不光要折腾外汇兑换,还得重新调整财务系统,更要命的是,供货直接卡住了。

中国商务部早有准备,10月4日就发了出口管制公告,安世中国的成品元器件不准随便出口。这下全球供应链彻底断了环:德国汉堡的晶圆运到东莞加工好,却出不了中国;
欧洲车企的库存一天天见底,新供应商认证得等好几个月,根本来不及。欧盟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急得跳脚,预警说库存最多撑4到6周,可宝马、大众私下里跟荷兰政府抱怨,其实只剩10天的量。
之前还跟着荷兰起哄的欧洲国家这会儿慌了神,车企联名给荷兰经济部寄抗议信,逼得卡雷曼斯赶紧放话要“找中方沟通”,可中方根本没给明确回应——当初耍横的时候,怎么没想过今天?

布鲁塞尔求和:供应链博弈的“中国底气”
10月23日,欧盟委员会执行副主席谢夫乔维奇急急忙忙打来了视频电话,跟中国商务部长聊了整整两个小时。谢夫乔维奇的妥协不是没原因的。
欧盟的“命门”几乎全捏在中国手里:汽车芯片靠安世,稀土靠中国出口(欧盟98%的稀土都从中国拿),连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其实也怕中方反制——中国可是欧洲电动车的大市场。之前荷兰折腾夺权的时候,欧盟还想隔岸观火,没成想火烧到了自己身上,车企的抗议信堆成了山,再不表态,欧洲汽车业就得大出血。

中方的态度很明确:稀土出口管制是依法依规的正常操作,早就提前通报过欧盟,愿意给合规企业开审批便利;安世的问题,核心是荷兰违反市场经济规则,剥夺中企控制权,先把这个理儿掰正了,其他都好谈。谢夫乔维奇赶紧接话,说“理解中方的安全考虑”,还主动邀请中方高层去欧洲见面。
通话最后定下来,很快要在布鲁塞尔开“升级版”的中欧出口管制对话会议。这名字听着客气,其实是欧盟服软的信号——之前的对话机制都是“常规级”,这次特意加了“升级版”,就是想把所有问题摆到桌面一次性解决。

荷兰那边更尴尬,之前说“管控安世是为了安全”,现在却忙着跟第三方托管机构商量“怎么把投票权还回去”,生怕欧洲车企真的联合起来反制荷兰的农产品、花卉这些优势产业。
现在距离“断粮”倒计时越来越近,布鲁塞尔的会议成了欧洲最后的希望。可中方早就把话说透了:合作可以,但得守规矩。市场经济不是“想抢就抢”的儿戏,中企的合法权益更不是可以随便牺牲的筹码。这场风波过后,估计没人再敢小看中国在全球供应链里的分量——不是靠威胁,是靠实打实的产能和规则意识,这才是最硬的底气。
参考资料:涉及出口管制,妥处经贸摩擦,欧盟邀中方赴欧谈稀土

荷兰总部相关决定在中国境内不具备法律效力,安世中国业务运营一切正常

纷争升级!安世中国怒斥荷兰安世“散布不实信息、干扰经营”

环球时报——欧盟和中国官员已同意在布鲁塞尔就稀土问题举行紧急会谈,外交部回应
更新时间:2025-10-2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