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到1997年的单机游戏,牛蛙公司的《主题医院》绝对是不少80、90后的童年记忆。那时候去网吧,只要有人开玩这款游戏,身后准能围一圈人,看着屏幕里的“大头病人”被医生拿针“放气”再充回正常大小,“弛舌者”被专用机器剪掉长舌头,还有隐形病人喝了显影药水突然现形,连猫王综合症、苍蝇人这种怪病都能遇上,满屏的脑洞设计总能让人笑到拍桌子。

可有意思的是,无论当年还是现在,这款游戏总是“云玩”的人多,真正能从头到尾打通十二关的,却没几个。最近我翻出老游戏再体验,才总算摸清了这通关难的门道,全是实打实的折磨。

其实前三关倒还好,算是给新手的福利局。那会儿刚上手,只要把诊断室、治疗室这些基础房间建好,再招几个接待员、医生、护士和杂工,把人安排明白,不管是声誉还是治愈人数,都能轻松达标。我记得第一次玩的时候,还觉得这游戏挺简单,甚至有点随便玩都能过的错觉,直到第四关,才知道什么叫难度陡增。

从第四关开始,游戏就像换了个脾气。首先是怪病变多,之前没见过的病症扎堆出现,医生要是没对应的技能,根本治不了;更坑的是天灾,好好的医院突然地震,刚花大价钱买的X光机、手术台全震坏了,要是手头没存够钱修,患者没人治,医院声誉就跟坐滑梯似的往下掉。
但最让人崩溃的,是得自己培养专业人才。要是开局没刷到会看精神病的医生,或者没招到能做手术的医师,这一局基本可以直接重开,我当年在这关卡了好几次,每次都是因为缺关键医生,眼睁睁看着医院从好评如潮变成无人问津,最后只能无奈关服。

好不容易撑到第七关,又要面对传染病这个大麻烦。一旦医院里爆发传染病,不是靠灵活操作就能解决的,必须严格按系统要求建隔离室、消毒设备,剩下的全看运气。运气好的话,几天就能控制住,医院声誉还能涨一大截;运气差的话,患者越传越多,最后只能看着医院被查封。我记得有次玩第七关,就因为没及时建消毒间,传染病扩散得太快,之前攒的资产全赔光了,气得我差点砸键盘。

到了第十关之后,那才是真正的地狱模式。怪病比之前多了一倍,患者挤得走廊都走不动道,地震和传染病更是隔三差五就来一次。最让人头疼的是地上的呕吐物,患者一多,经常有人吐在走廊上,要是清洁工招少了,地上全是污物,不仅影响患者心情,还会降低医院声誉。我每次玩到这关,都得一边盯着屏幕看有没有新的呕吐物,一边算着手里的钱够不够招清洁工、买新设备,比玩动作游戏还累,稍微疏忽一步,之前的努力就全白费了。

除了关卡难度,布局也是个老大难。开局给的空地看着挺大,随便怎么建都舒服,可越往后,新的科室、新的设备越出越多,一会儿要建牙科,一会儿要加心电图室,之前精心规划的布局很快就不够用了,最后只能拆了旧房间腾地方,拆来拆去反而把医院弄得乱七八糟,患者找科室都得绕半天路,耽误了治疗时间,死亡人数一涨,过关的希望又小了一截。

最气人的还是早期游戏的低能AI。有次我玩到后期,一个患者就坐在诊室门口的凳子上,医生就在里面等着,可他就是不进去看病,我盯着屏幕喊“快进去啊”都没用,最后眼睁睁看着他倒在走廊里。要知道后期死亡人数是硬指标,死一个还好,要是连着死几个,之前攒的声誉、资产全清零,那种功亏一篑的感觉,真能让人瞬间心态爆炸。

说起来,《主题医院》确实是款好游戏,那些古怪的设定、幽默的细节,到现在想起来还觉得有意思。可它那种夹缝里求生的玩法,实在太磨人了,前一秒还觉得这次能过,后一秒就因为一个小失误全白费,耐心差的玩家根本扛不住。我现在再玩,也只敢玩前三关,不管系统怎么提示请前往下一个城市当院长,我都坚决拒绝,毕竟现在上有老下有小,难得抽点时间放松,可不想因为一款游戏气出火来。

有时候刷到网上有人说四十多岁还能打通《主题医院》,我是真的佩服,能扛过那些坑人的关卡、低能的AI,还能保持耐心不放弃,这哪是玩游戏,简直是修行。要是当年有这些大神在网吧旁边指导,说不定我也能体验一次通关的快乐呢。
更新时间:2025-10-3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